王園
編織作為中華民族一門古老的藝術,彰顯著和諧統(tǒng)一、對比調和等藝術特性。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當下,編織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為豐富課程建設的內涵扮演著重要角色。筆者作為一名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進行了如何將編織這門古老的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探索。
幼兒要從小樹立愛國情懷,這就需要對傳統(tǒng)文化有所了解。編織藝術對幼兒智力的開發(fā)、思想品德的提升和審美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編織藝術源自勞動人民的實踐生活,具備實用性與可操作性,教師將編織融入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可以讓幼兒理解、體驗、感悟到審美藝術的愉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認識能力,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審美藝術素養(yǎng),樹立起幼兒對真、善、美的熱愛,喚發(fā)起深藏于幼兒內心深處的愛國情。編織融入幼兒園課程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繼承與弘揚。
1.編織課程的有效開發(fā)。編織課程開發(fā)的基本出發(fā)點是幼兒的內在需要,應基于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編織內容選擇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可接受能力,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幼兒參與編織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促進幼兒編織技能技巧的有效提升,讓幼兒在編織活動中不斷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幼兒園編織課程可以將繩、紙作為主要的編織素材,輔之以不同的美術素材與生活素材而展開編織的系列性游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習平結變化、編織萬字結、編織雙萬字結和鳳尾結等;以紙為素材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穿編和三股編等。
2.編織課程的開展形式。編織課程的開展形式應是多元化、多樣化的。幼兒園可以在課程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學習編織,教師可以通過為幼兒構建生動、鮮活、靈動的編織情境,讓幼兒掌握編織的技能技巧。比如,在以汽車為主題的穿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粗細平均的彩色紙條、車輪的成品與剪好的汽車模型半成品等,鼓勵幼兒自主或與同伴合作準備以汽車為主題的編織活動材料,然后讓幼兒學習編織。幼兒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編織活動中,運用基本的編織技能技巧,充分彰顯個性、放飛想象。幼兒會編織出各種造型美麗獨特的不同的汽車,插上想象的翅膀,將編織活動推向高潮。
幼兒園必要時可單獨開辟編織區(qū)域,教師應為幼兒在編織區(qū)域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編織材料,以滿足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兒進行編織活動的需求。比如,幼兒園在編織區(qū)域提供彩色珠子、彩繩、中國結、珍珠、皮筋和紙帶等編織材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編織,以彰顯幼兒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幼兒園還要開展親子編織活動,鼓勵家長參與。比如,幼兒園以“大美袁莊”為主題,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親子編織作品,這樣的編織作品一定是形式多樣的,然后再組織“大美袁莊”的作品秀,展示幼兒與家長共同完成的作品。
3.編織課程的指導要則。教師應努力探索多樣化的編織指導策略。比如,教師可用兒歌記憶的方法指導幼兒編制,用圖譜示范的方法,用一對一的方法或體驗成就策略進行指導等。
4.編織課程的評價要領。教師對幼兒編織活動的評價可以運用跟蹤方式,將幼兒的編織作品結果歸類整理,在一定時段后對幼兒的編織作品進行解讀和點評。點評的范圍可以是對幼兒編織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幼兒的色彩運用情況,也可以是對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點評的宗旨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師宜采用激勵、欣賞和發(fā)展的眼光點評幼兒的編織作品。
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實施策略,讓幼兒理解、體驗、感悟編織的藝術魅力,從而讓幼兒幸??鞓烦砷L。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袁莊鎮(zhèn)沿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