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穩(wěn)姣
美文原篇:
聽 ?雨
劉荒田
在一本書里讀到已故著名美學(xué)家朱光潛的軼事:學(xué)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掃庭院里的層層落葉。他攔住了,說:“我很不容易才積到這么厚,可以聽到雨聲?!?/p>
雨聲哪里聽不到?寫出《虞美人·聽雨》的蔣捷的一生,“歌樓上”的少年,“客舟中”的中年,“僧廬下”的晚年,賦雨聲以不同的人生況味。我們這等平常人未必那么敏感雅致,但聽雨是沒有問題的。鐵皮屋頂下,雨如奔馬;柏油路上,雨如爆米花;深谷亭榭,雨如豎琴;荷花蕩里的采蓮船,雨帶鮮活的花香。雨打芭蕉,干脆被衍為家喻戶曉的廣東音樂名曲。
朱光潛先生作為房屋的主人,為了聽雨,刻意把枯葉積存在地面,一定有道理。我為了試驗,沿著為散步者開辟的山間小道獨行,不帶傘,以便諦聽。時值秋深,穿晴雨兩用夾克,發(fā)上頰間落下雨點,有“無邊絲雨細(xì)如愁”的意蘊(yùn)。此處位于舊金山海灣東部,逶迤的秋林以色譜齊全著名。猩紅如血的冬青葉,有最牛釘子戶的定力,墜下的不多。楓樹當(dāng)紅的時令已過去,通達(dá)的葉子紛紛離枝。落葉最厚的要數(shù)銀杏樹,前日風(fēng)急,黃得無比純正的葉子積了幾寸。
大略言之,落葉稀薄之處,雨聲較為清脆、短促、無余韻。碰巧,走到黃葉高成床墊的銀杏樹下,雨大起來。雨點砸在葉堆上,噗噗之聲,沉著,渾厚,叫我想起童年在禾堂,孩子們把篾片編織的簸箕翻過來,以手拍底部,給童謠“點指兵兵,點著誰人做大兵;點指賊賊,點著誰人做大賊”提供節(jié)奏,那聲音和這陣子的雨神似。我設(shè)身處地,想到耽于美的朱光潛先生,打開窗子,對雨凝神,厚積的落葉承接雨水,他該從雨聲品出生命的各種滋味,從暴雨的痛快、中雨的均衡、小雨的雋永到毛毛雨的幽渺。雨和年深日久的落葉,猶如純情少女向滄桑長者的傾訴。
想到這里,抬頭時正對墻壁上的日歷牌,我每天從它撕下一張紙片,它難道不是生命之樹的“落葉”?這一意象至少蘊(yùn)涵兩個意思:第一,生老病死,乃是包括人與樹在內(nèi)的生物的自然規(guī)律,萎謝是不可變易的邏輯。而脫離人力控馭的“雨”,是“命運(yùn)”的隱喻。我們要做的,是憑借日歷的“落葉”,和“雨”合作,生產(chǎn)美妙的旋律。第二,落葉越厚,雨聲越耐聽。按此一說,老年具備欣賞雨聲的潛質(zhì)最多,我們且在落葉成山的林邊,置一茶幾,雨來時,緩咂清茶,傾聽,傾聽……
——選自《劉荒田散文精選》,本刊有刪節(jié)
個性賞讀:
劉荒田的散文《聽雨》從日常生活中的“聽雨”寫起,以“雨”這種自然物象下落打在落葉上的聲音的不同,寫到人生不同生命階段的各種滋味,從而生動地詮釋了生命的積淀讓人生煥發(fā)出愈加美妙的旋律。
為了很好地凸顯這個主旨,作者在文中通過“引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很好地進(jìn)行了素材的運(yùn)用。
首先是引用典故。作者首段從朱光潛先生的軼事談起,累積院內(nèi)落葉就是為了傾聽雨落下的聲音。不僅開篇點題,點出“聽雨”的內(nèi)容,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對諸多聽雨的描述,很好地引起了讀者閱讀的興趣。其次是引用詩句。簡單的字詞引用如《虞美人·聽雨》寫盡了蔣捷的一生,“歌樓上”的少年,“客舟中”的中年,“僧廬下”的晚年,寥寥三個地點賦予雨聲以不同的人生況味,讓人唏噓不已。兒時的童謠引用如“點指兵兵,點著誰人做大兵;點指賊賊,點著誰人做大賊”,給人帶來的除了聽雨的節(jié)奏外更有一種溫暖和快樂的氛圍。這些引用讓文章底蘊(yùn)深厚,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
積淀是什么?積淀既是沙石堆積的小丘、樹木叢生的森林、海底沉積的深谷這些大自然留下的深深印跡,更是人生命中的諸多歷練,如同文中各個生命階段對“聽雨”的不同感受。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因為有了離京漫游的過程中的開闊視野、放飛思緒才能夠“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從小就聰慧好學(xué)曾經(jīng)讓許多人“一生俯首”的王守仁,因為有了入仕后屢遭貶謫后又參加平定寧王判亂的經(jīng)歷才造就了一位“知行合一”的圣人;李時珍有了踏遍萬水千山,尋遍醫(yī)術(shù)典籍的積淀,方有《本草綱目》流傳于世。而我們以后需要做到的就是如何讓生命之樹的“落葉”和隱喻“命運(yùn)”的“雨”通力合作,奏響人生最強(qiáng)有力的美妙旋律。
類文遷移1:
古清生《一朵小花》選讀
這一天我走在街的花壇旁,我忽然發(fā)現(xiàn),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幾點新綠,且自信地開出幾朵小花,黃燦燦的小花。它們在春天的陽光照臨下,竟是透著那么一份驚喜,它們的根就扎在這塊毫無濕潤的土地上。它們,是以怎樣的毅力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课宜餍酝O虏絹?,俯身凝視著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著,因它的緣故,我發(fā)現(xiàn)陽光要美妙得多。這樣一朵小花,它有兩片小小的葉子,像兩只舉起歡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莖,極綠,在春風(fēng)吹拂里顫栗不止,它整個的形像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觸碰。它便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生命,一朵開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它猛然地讓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強(qiáng)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點兒的養(yǎng)分,極頑強(qiáng)地生長出來,還綻開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這樣微小的顏色,微小的喜悅,但它終是這春天里的花朵的一種呵!它的呈現(xiàn),嫵媚了我心頭的枯燥的北國的春天。
我們的生命,究竟有沒有一朵小花強(qiáng)大?有沒有它那么一點點亮色?終于是看得久了,我用心靈輕輕地?fù)崦?,我的心剎時也芬芳。所謂的荒涼,原來竟是心靈所生,真正的土地,也總是會有花朵的,會有這樣小小的花朵。
素材運(yùn)用:古清生的《一朵小花》通過與一朵野花的邂逅,領(lǐng)悟到生命力的強(qiáng)大。這朵小花雖然生活在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中,卻能勇敢地往下奮力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點兒的養(yǎng)分,靠著日積月累般的沉淀,終于開出幾朵黃燦燦的小花。它是那樣微小得令人不忍觸碰,但卻在春天的陽光照臨下透出那么一份驚喜,從而嫵媚了作者心頭枯燥的北國春天。
類文遷移2:
徐新《積淀,成就人生的
高度》選讀
在我國南方湘粵一帶有一種毛竹,漫山遍野,質(zhì)地平凡而拙樸,在它一生最初的時間里,確實很平庸,幾乎察覺不到它在生長。在別的竹類爭先恐后攀比高度時,毛竹似乎不動聲色。但是,當(dāng)?shù)诹鶄€雨季到來時,毛竹終于鉆出地面,而后像施了魔法一樣,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長,迅速達(dá)到30米的高度,在六個星期內(nèi)就完成了它一生所要達(dá)到的高度,并把它的同類遠(yuǎn)遠(yuǎn)地甩在身后,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神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呢?尋本溯源,毛竹最后的快速生長,所依賴的就是前五個月的日積月累,它以一種不易被人發(fā)覺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五個月的時間內(nèi)伸展出長達(dá)幾公里的根系。積微成著,蓄勢后發(fā),才造就了毛竹的一柱擎天。
素材運(yùn)用:徐新的《積淀,成就人生的高度》從南方湘粵一帶漫山遍野、質(zhì)地平凡而拙樸的毛竹談起,指出毛竹最后的快速生長,所依賴的就是前五個月的日積月累,是積微成著、蓄勢后發(fā)才造就了毛竹的一柱擎天。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我們在逆境中也能沉下氣來,不被困難嚇倒;在喧囂中也能定下心來,不被浮華迷惑;專心致志積聚力量,也會實現(xiàn)自身的飛躍。生命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更是一個積淀的過程。
考場速用
黃山松
蘇貞尹
雨漸漸停了,霧也散開了。獨踞遠(yuǎn)處的一方紅亭,率先映入我的眼簾。我想,那兒一定有迎客松。懷著對松的渴望,我加快了步伐。走近方知紅亭非亭,是一個似小廣場般的觀景臺。亭邊的山石上用綠色的字漆鐫刻著:“黃山第一松——迎客松”。我放眼望去,眼前那棵松樹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平凡得尋常,只是舒展地伸開了一條臂膀,高度不足3米,枝葉些許蜷縮,葉角竟泛著些許黃。那樹蓬只是撐開一片綠蔭,向著陽光,連我家門前的那棵老松都不如,更別談威臨天下的氣概了。難道這就是那棵擁有百年歷史、笑迎八方賓朋的迎客松嗎?我心下疑惑是不是弄錯了。
失望地繼續(xù)我的旅程?!拔宋恕钡臋C(jī)器聲傳入耳膜,我皺了皺眉頭,忽見前方有一小塊地方被攔起,心想反正也沒啥看頭,就湊過去看看閑吧。原來是要移栽幾棵黃山松贈予他市。我疑惑了,這樣平凡的松樹也有贈予的價值嗎?一臺極沉重的機(jī)器揮舞著它的大鉗子,緊緊地夾住樹干,使足了勁將松樹往外拉。這是一棵略偏瘦小的松樹,但任憑這龐大的機(jī)器怎么使勁。僵持了許久,松樹的根基才漸漸松動,那粗壯厚實的根才一點點顯露于眼前。根緩緩地被拉出,露出的長度越來越長。終于,松樹完完全全被拉出來,我便驚愕于那根的長度了,竟比樹干長出好幾倍。長出這樣的一條樹根,需要多少個日日夜夜。它得拼盡多大的力氣才能在這巖石深處扎根、伸展,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站穩(wěn)腳跟。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需要積淀。積淀,使松樹向深處扎根,積淀,讓松樹成長。
這并不是黃山松中最美麗的一棵,抑或它只是最平凡的。在黃山,在這樣一個極少土壤的環(huán)境中,要想扎根培育生命,需要能夠忍耐日月的磨礪,默默地承受著。這時,美麗、高大已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在積淀中慢慢成長。只因一時的光彩、經(jīng)不起風(fēng)雨的成長不叫成長。又念起那棵被我冷落的迎客松,它遠(yuǎn)比這棵松樹粗壯挺拔得多,它也一定默默地在地里扎根吧,那根的長度絕不會亞于這棵吧,它的根一定更粗壯些吧。否則,它怎會屹立百年、經(jīng)久長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