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錦如
我的心湖長存一個美好的地方,那兒樹影婆娑,沙沙的聲響撩撥耳蝸。裊裊炊煙伴著白果的清香,從銀杏林另一頭的老屋悠悠升起。
“吃晚飯啰——”外婆的呼喚聲飄蕩到我的耳邊。踏進(jìn)院子,只見一方木桌上擺著幾盤小菜,噴香的菜飯冒著熱氣。我與外婆對坐著,山頭半輪“咸蛋黃”把我和外婆的臉照得紅彤彤的。里屋傳來外公的吆喝聲——再添一碟白果和花生米!外婆一面數(shù)落著“酒鬼”,一面起身“服務(wù)”。
吃完飯,天色已晚,我和外婆邊收拾著碗筷,邊聽著電視里播報的“今年銀杏豐收”的新聞。秋夜里,周圍除了一片蛙聲,還有銀杏葉的喃喃私語。
村子里有幾個比我小的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愿意帶上我。一次,幾個小鬼頭興致勃勃地要去挖紅薯,非要拽上我。我就跟著他們在被銀杏林環(huán)繞的田野中信馬由韁,完全忘記了外出的目的。淺黃的銀杏葉飄落一地,我們一行人踩在上面,發(fā)出清脆的響聲,仿佛是落葉在笑。
而鄰里長輩們在忙著打白果、收秋稻,他們熱情地同我們打招呼。淋漓的汗水浸透了他們的汗衫,夕陽的余暉暈染了他們淳樸的笑顏。沉甸甸的白果承載了大家的希望。
后來,我乘著一葉扁舟,渡過大江,來到新的城市。那里的街上只種白楊、香樟、法國梧桐,卻不種銀杏。我?guī)缀醯算y杏的味道。
再后來,我聽說故鄉(xiāng)的銀杏泛濫,往年賣得火熱的白果,從那年起很難賣得出去。已經(jīng)有人把沒長幾年的銀杏砍了,做成案板。銀杏葉隨風(fēng)飄落,銀杏之鄉(xiāng)沒落了。
心湖驟然波瀾起伏。我決定回鄉(xiāng),去看一看久別的銀杏林。村落的故人有些已不在,但銀杏林依舊。人們用粗糙的、厚繭密布的手護(hù)住了銀杏林和村子。風(fēng)雨也有了歸途。
拾起腳邊的一片銀杏葉,此刻,我覺得它這樣遠(yuǎn),又這樣近。我歸的是故鄉(xiāng),也歸在心海的路上。
點評
小作者用平靜、淡然的語言敘述了家鄉(xiāng)銀杏的“興”與“衰”,同時也表達(dá)了一個小小游子對家鄉(xiāng)的牽掛與思念。
(指導(dǎo)教師:陳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