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瑞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wù)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敝挥姓Z言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出口成章。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nèi)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積累。只有經(jīng)過廣泛的閱讀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那么如何引導小學生通過廣泛的課內(nèi)外閱讀積累語言呢?
一、課內(nèi)積累和課外積累相結(jié)合
漢語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之一,具有思想美、意境美、節(jié)奏美、音韻美等特點。小學語文中的課文,大多是名作,語言堪稱典范。在學習寫景的文章時,老師用形象的語言描繪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意境之美;學習寫人記事的文章要指導學生品讀重點語句,學習思想品質(zhì),感悟事理之美,體會人物的心境,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學生在品讀中感知到美,欣賞到美,領(lǐng)悟到美,便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期待課外閱讀。
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積累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結(jié)合也是“統(tǒng)一訓練”和“自由訓練”的結(jié)合,是“舉一”和“反三”的結(jié)合,是學習和運用的結(jié)合。立足課內(nèi),著眼課外,以課內(nèi)帶課外,以課外帶課內(nèi);課內(nèi)要以精取勝,課外要以博為佳;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因此,我們在課內(nèi)閱讀中要引領(lǐng)學生體會語言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同時,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葉圣陶先生就曾提出盡量不布置課文中的作業(yè),讓出時間給學生背名言警句,背古詩,看課外書。
二、指導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方法
(一)多途徑精心為學生選擇讀物
訂閱少兒刊報,并組織學生交換閱讀。低年級指導學生讀童話、寓言、兒歌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段指導學生讀詩歌、古詩、民間故事、科幻小說、歷史故事;高段指導他們讀科普讀物、短篇小說、名家作品。電視、廣播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收看美文欣賞、童話故事、新聞報道等,碰到一些新詞、妙句,隨時記在黑板上,在收聽、收看完后作適當講解、賞析。也可以通過上網(wǎng)搜集素材,網(wǎng)絡(luò)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為孩子打開了通向遙遠世界的一扇門,讓孩子更快、更有效地接收到更新的信息。
(二)指導背誦的方法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弊x和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更能讓學生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背誦,但不是死記硬背,要有正確的方法。如提綱背誦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層次提綱,抓住重點詞,然后循著主導詞熟讀成誦。有些名言警句、詩歌,采用手抄與背誦相結(jié)合的方法。為防止遺忘,在熟讀成誦后隔三差五就提醒復(fù)習一下。
(三)指導不動筆墨不讀書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內(nèi)指導一邊讀一邊圈點勾畫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從易到難逐步提高;準備“采蜜集”,會讀會摘錄,摘錄文中的成語、名言警句、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式、含有關(guān)聯(lián)詞的句子等,并引導分類摘記。
(四)及時歸類,納入舊知
對積累的語言進行歸類,有助于建立與舊知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新知的知識構(gòu)建。按詞語組合方式積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等;含有近義詞的成語,如:天長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等;含有反義詞的成語,如:南轅北轍、聲東擊西、大驚小怪、出生入死等。按描寫對象分類積累,如描寫顏色的、描寫人物動作的、描寫人物情態(tài)的、描寫自然景色的等等。古詩也可按作者、題材分類積累。
(五)剪貼法
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把一些好的文章、資料從報刊上剪貼在自己的本子上,閑時抽空再翻開看看。
三、互讀習作中積累
習作是學生心靈的獨白。一篇習作可以說是對學生語言積累的檢驗,從同學的習作中積累語言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途徑。語言出自同齡人顯得更加親切,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學生積累語言的欲望。每次講評習作時,我都留一些時間讓學生互相欣賞,全班交流。認為哪位同學的詞句用得好,可以讀一讀、記一記、背一背,也可以摘抄在好詞好句本上,欣賞交流的過程中就吸收了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對這種“取百家之長”的做法學生是很歡迎的,而且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出色,經(jīng)得起全班同學的檢驗,學生在寫一篇文章時,總是十分認真地對待,改了又改。例如:在一篇描寫春天的片段中,許多同學用上了“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百花爭艷、花紅柳綠”等詞語,有的還引用了一些詩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等。有的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春姑娘來了,它吹著我的頭發(fā),拂著我的手,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月季,吹醒了青蛙”“春天在田野里,稻田穿上了綠衣;春天在竹林里,一株株春筍鉆出了地面,露出了腦袋東張西望”等等。通過閱讀同學們的習作,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加強了“關(guān)于春天”這一主題的語言積累。
四、實踐中積累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今這句話已成為語文教育的一句名言。語文教學與生活最貼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跳出課堂,走出課本,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如開主題班會、參觀訪問、調(diào)查研究、編課本劇、做小制作、聽廣播、看電視等,這些都是在實踐中積累的好途徑。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語言,豐富了語言,并能應(yīng)用所積累的語言進行表達,轉(zhuǎn)化為積極語言。
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是長久的行動,可能在短期內(nèi)無法立竿見影,但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qū)水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