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楊倫麗 鄧杰
深冬時節(jié),寒氣逼人。
傍晚,坐落在大山里的正安縣土坪鎮(zhèn)石志村略顯冷清,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圍著火爐取暖聊天。
被田土包圍著的一棟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民居里,88歲的陳文魁和村里許多老人一樣,穿著舊棉襖,坐在火爐邊咂吧著旱煙,通過家人們的擺談了解一些村里的新鮮事。
若不是駐村干部走訪時發(fā)現(xiàn),沒人知道陳文魁是一位立過戰(zhàn)功的退伍軍人。
面對記者的來訪,腿腳不太利索的陳文魁從臥室的箱底,拿出自己珍藏的寶貝。逐層打開皮袋子,陳舊的勛章和泛黃的立功證書展現(xiàn)了出來。隨著陳文魁的講述,那段不為人知的往事逐漸清晰。
陳文魁說,他忘不了1948年深秋的那一天。
傍晚,一聲“抓壯丁了”打破村莊的寧靜,也改變了陳文魁的命運。
“母親焦急地喊我們躲起來,大哥跑了出去,我來不及跑遠,只好躲在鄰居家雞窩里?!标愇目貞浾f。
幾個國民黨士兵來到陳文魁家,一陣亂搜?!八麄冇媚竟髟陔u圈上試探,還看了兩遍,都沒發(fā)現(xiàn)我?!标愇目f,當時他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幸運的是,陳文魁躲過了搜查。但不幸的是,他的母親被帶走了。陳文魁擔心母親受苦,自己跑去把母親換了回來。
就這樣,陳文魁帶著母親煮好的20個雞蛋,走出了家門。
那一年,他16歲。
同一批被抓壯丁、送去南京的正安籍青年大約有50余人,陳文魁是年齡最小的一個。
就這樣,陳文魁跟隨隊伍,一路從正安步行到綏陽、遵義、烏江,不分晝夜,幾天后走到獨山,一行人坐上火車又到了南京。
行軍途中,有人逃跑被抓了回來。“抓到逃兵后,他們會挖一個坑把人埋在里面,只露出頭部,澆水在頭上,天氣又冷,被埋的兵哇哇亂叫,整個人陷進泥土里,不久就凍硬了!”
陳文魁看到逃兵的慘狀,打消了逃跑的念頭。之后,他被編入國民黨第二十四軍。
1949年4月,陳文魁所在的國民黨軍在南京外圍被解放軍擊潰,跟隨大家逃跑的過程中,他在安徽廣德被解放軍俘獲。經(jīng)過教育改造后,編入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
“我跟的是陳毅的部隊!”陳文魁神情里滿是驕傲。
陳文魁換上解放軍的衣服,每天除了訓練外,還學習認字。經(jīng)過訓練后,陳文魁領(lǐng)到一支步槍,跟隨部隊攻打上海。
“那是我第一次扛槍,也是第一次真正上戰(zhàn)場?!标愇目宄赜浀貌綐尷镉?發(fā)子彈,身上背了80發(fā),一路走一路打,打完了后勤就會供應子彈。
3天后,上海解放了。
上海戰(zhàn)役后,1949年10月,陳文魁加入解放軍第二十四軍工兵三連,擔任機槍手。
此后,陳文魁所在部隊調(diào)往福建修路建橋。在這期間,他先是加入共青團,后又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陳文魁光榮入黨,并被編入炮兵團工兵營,赴朝作戰(zhàn)。
“美軍有飛機、大炮、機槍,他們會定時2個小時來掃射一次?!标愇目貞洠獾綌硻C轟炸時,他和戰(zhàn)友們都緊急尋找掩蔽處?!暗绒Z炸快結(jié)束,趁敵軍松懈時,我們就沖出來,在事先找好的最佳點,把機槍架上,瞄準,開槍。”
說起這段戰(zhàn)斗經(jīng)歷,陳文魁情緒激動,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zhàn)場。
陳文魁的左小腿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傷痕,大約有手指寬。陳文魁說,那是在一次惡戰(zhàn)之后受的傷。當時直到和戰(zhàn)友們占領(lǐng)了陣地休息時,戰(zhàn)友告訴他腿上有血,自己才發(fā)現(xiàn)受了傷。
傷好后,陳文魁重返部隊,被調(diào)去團部當通訊員?!巴ㄓ崋T是個很重要的工作,如果一次信送不到,就會延誤戰(zhàn)機,把這么重要的工作交給我,說明組織對我很信任?!?/p>
那時候,朝鮮戰(zhàn)場上敵我交錯,更危險的是,通訊員要把信送到友鄰部隊,有時還要穿過敵軍防區(qū)。
陳文魁加倍小心,膽大心細,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后,1956年初,陳文魁回國,在河北省唐山市進行一個多月集中學習,隨后復員返回家鄉(xiāng)。
“我們回來,是黨和國家的需要,我們是帶著任務回來的?!标愇目f,按照安排,他回到家鄉(xiāng)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鼓勵青壯年踴躍參軍,自己還當上了民兵連長。
陳文魁獲得的紀念勛章。(楊倫麗 攝)
陳文魁榮立過兩次三等功,1953年頒發(fā)的證書上,記載著他在戰(zhàn)地不畏艱苦,和大家一起送木炭到前線、克服困難修路等;1954年頒發(fā)的證書,是表彰他積極學習文化,生病期間堅持學習,還幫助戰(zhàn)友學習、放哨、出差,在工程建設中“一天完成4天的任務”。
陳文魁身上還有多處傷痕。然而,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另一種獎章?!白鳛橐幻伯a(chǎn)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就宣誓要永遠聽黨的話,黨指到哪里我就堅決打到哪里。”
從抗美援朝戰(zhàn)場回到家鄉(xiāng)石志村,陳文魁當過民兵連長,帶領(lǐng)民兵修路、建廠,還帶領(lǐng)村民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始終堅持艱苦樸素的農(nóng)民本色,從未向組織提過要求。他說:“犧牲的戰(zhàn)友才是真正的功臣,我算不了什么?!?/p>
退伍后,挑水、種地、砍柴,陳文魁什么事都做,即便生活清貧,他也總是以身作則教導子女,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陳文魁的兒子陳光輝說,父親的過去就是一個謎,直到幾年前,這個謎底才一點點揭開。
2010年,母親去世,陳光輝從外地趕回來辦完喪事后,陳文魁提著一袋東西交給他,讓他替自己保管。袋子里裝著的,正是陳文魁的立功獎章和證書。
“不要張揚?!标惞廨x想不到,父親對自己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樣的開場。
“我們以前只知道父親當過兵,但從沒聽他說過立功的事??粗務伦C書,我追問他,立了這么多功,為什么不給我們講?他卻說自己沒做什么貢獻,真正有貢獻的是那些犧牲在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友?!标惞廨x說,父親每次提到犧牲的戰(zhàn)友,就會流淚。
不管是做什么工作,處于怎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陳文魁從來沒有提及自己立功受獎的事。
60多年來,他沒向任何一級組織透露過自己這段傳奇往事,沒找過任何一級組織提出訴求,只是以一個農(nóng)民的身份默默勞作。
對于身邊藏著這樣一位英雄,鄰居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也感到震驚:“只曉得老人家當過兵,卻不知道他是立過功的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