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趙
青年畫家很疑惑:“我常常能一天畫一幅畫,可賣出它卻總要一年的時間。”
大師微微一笑說:“你可以換一下,把一天畫出的畫用一年時間去完成,看看能不能把一年的賣畫時間縮短為一天?!?/p>
這段勵志名言,出自一位知名畫家之口,阿爾道夫·門采爾,19世紀杰出的素描大師和歷史畫畫家。
門采爾出生于普魯士一個名叫布萊斯勞的小城市(現(xiàn)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家里是開印刷作坊的。門采爾的繪畫天賦自小顯露,14歲時就替父親分擔了繪制菜單、請?zhí)虿鍒D(石版畫)的工作。父親很自豪,次年舉家搬至柏林,希望能把生意做大,也好讓門采爾接受正規(guī)的美術教育。
可是剛移居不久,父親便去世了。門采爾繼承了家業(yè)。他很爭氣,為歌德的詩歌《藝術家生涯》定制的石版畫組圖大受好評。次年,門采爾考入柏林美術學院,立志成為職業(yè)畫家以回報父親的厚望。沒想到半年后,他竟然被學校以“天資不足”的理由勸退。
就憑這些石膏模型和人體素描就認定我天資不足?這樣的挫折并沒有澆滅門采爾的熱情之火。他不理會外在評價系統(tǒng),而是進入了獨立寫生的自由創(chuàng)作階段。他背著畫具,走過城市,走進鄉(xiāng)村,不知疲倦地畫著。有人嘲笑他,這個“沒有天賦”的門采爾怕是得了“繪畫狂熱癥”吧。他聽了居然很高興地說:“我希望此病是絕癥!”這一希望還真成了現(xiàn)實,門采爾后來做了一輩子的畫家,更諷刺的是還尤其擅長素描。
在這個階段,門采爾畫了大量的速寫和素描。街頭、火車站、舞會、餐廳、旅館……他隨時會掏出速寫本。門采爾結交了贊助商,加入了藝術家協(xié)會,在業(yè)內(nèi)厚積,終于薄發(fā)。
1839年,24歲的門采爾接到了職業(yè)生涯中的第一筆大單,為弗朗茨·庫格勒所著的《腓特烈大帝史》一書創(chuàng)作幾百幅插圖。于是,他畫了整整3年!可以說此書印出來的一刻,他已經(jīng)取得了作為一名插畫師的最高成就。然而,大師的腳步不會就此停下。一鳴驚人的門采爾,從此成了普羅士的宮廷畫家。
所謂宮廷畫家,就是以圖像的方式記錄皇帝在位期間所發(fā)生的一切重大歷史事件。值得一提的是,門采爾雖然受雇為皇親貴族統(tǒng)治階級上流社會服務,但他并沒有摒棄對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關注,其中1875年他繪制的大幅油畫《軋鐵工廠》甚至成了他的代表作。
1875年,60歲的門采爾在一個理論上可以退休的年紀,卻創(chuàng)作出了巔峰之作《軋鐵工廠》。為了創(chuàng)作,門采爾在波蘭南部的霍茹夫鋼鐵廠進行了大量的寫生,畫了150多幅草圖,才有了驚世駭俗的成品。
整個車間都是暗淡的,唯一的光源是工人們軋鐵時迸發(fā)出的火花。這是一個勞力很密集的工廠,仔細一看,除了青壯年,還有老人和少年。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嚴肅凝重的,這就是勞動與娛樂的區(qū)別所在。所有人都是忙碌的,畫面左上角可以看到工人們在擦洗身體,右下角則是工人們吃工作餐的畫面。當然,在那個工業(yè)革命的時代,畫面中的機械同樣備受矚目。
作品問世后,引發(fā)了關于“人與機械的關系”的熱議。于是,這幅作品很快就有了一個別名《現(xiàn)代獨眼怪》,以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塞克羅普斯來比擬當代的產(chǎn)業(yè)工人。
此后,官方與世人對門采爾的贊譽一直持續(xù)到了他的晚年:70歲被聘為柏林大學榮譽博士兼名譽校長,71歲被俄國彼得堡美術學院聘為榮譽院士,83歲獲封黑鷹騎士團“騎士”稱號;90歲去世時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葬禮。
最后再來一句名人名言勵志一下吧。已經(jīng)那么優(yōu)秀的門采爾還十分謙虛地說:“我們的命運只是攀登,達到高峰乃是下一代的事業(y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