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很熟識。
一身藏藍,左胸五星紅旗,右胸姓名牌。一樣的服裝,一樣的中等個頭,一樣的挺拔身姿,一樣的清俊面容——是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
有點像,卻不是,他是鄧清明。
除了形象相似,還有關(guān)鍵的,他們訓練的科目、訓練的時間、訓練的內(nèi)容、訓練的強度和標準,都是一樣的。時刻保持優(yōu)秀的成績,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二十年來,都是一樣的。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一飛沖天了,而他沒有。
二十多年前,他們十四個,風華正茂。在三千多名初選的飛行員中,歷經(jīng)長達兩年的篩選,脫穎而出。他們在紅旗下宣了誓。從這一天起,他和同伴們就準備著、等待著飛天。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當年的十四人中有八人完成了飛天,地球人都知道,第一位是二○○三年神舟五號的楊利偉,一舉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其余六人,五個因超齡而停航停訓,剩下唯一一個現(xiàn)役且沒飛過天的,就是鄧清明。
也曾無限接近過,二○○六年,他以微小分差落選神舟六號任務。神十一時,他在航天城的模擬艙進行最終升天的模擬實驗。僅有二十平方米大小的空間,容納兩個人,鄧清明和陳冬,他們在這幽閉的空間里待了三十三天,吃喝拉撒睡和工作,都在這里。
四個月后,陳冬入選成為神州十一號飛天的最終人選,比陳冬大十二歲的鄧清明以零點幾分之差成為“備份”,這是他第三次成為“備份”,包括之前的神九、神十。
在《朗讀者》節(jié)目中,董卿問:“在得知不需要你再執(zhí)行航天任務后,你會做什么?”鄧清明回答:“根據(jù)航天手冊,跟天上一起走那個程序,他做什么,做到哪一步,我打一個鉤。作為‘備份的任務,不是你從基地回來了,任務就結(jié)束了,我的戰(zhàn)友安全回來了,這才是你做‘備份的結(jié)束。”
又是三十三天之后,戰(zhàn)友從天上回來了,鄧清明才結(jié)束任務回家。
不同的是,迎接巡天歸來戰(zhàn)友的,是全世界的目光,而屬于鄧清明的歡迎隊伍只有兩個人。從酒泉返回北京的那一天,女兒和妻子一起去機場接他,捧著鮮花,歡迎英雄回家。
家人,就是他的全世界。
他所有的訓練和努力,所有的等待和希望,所有的忠誠和信念,都在藍天之上,誰能說,他沒有飛上過天?
(摘自《今晚報》 莫小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