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細貴
摘? 要:文言文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進而探討了兩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策略,即步步為營,善于啟發(fā),使學生把握文本中心思想;注重背景,剖析技巧,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文學意蘊。小學語文文言文的教學無疑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課題,一線教師要注重結合實踐不斷積極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淺議;個人心得
文言文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對文言文教學的現狀特點及基本策略談一些個人見解,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啟發(fā)。
一、小學文言文教學現狀的特點簡析
客觀來看,文言文的學習對多數學生而言都有著較大的挑戰(zhàn)性,就整體的現狀來說主要表現出以下三個特征:首先,學生普遍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興趣,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文言文望而生畏,覺得文言文的語言過于晦澀難懂。很多通假字、多義詞,學生對之不能準確把握和理解,閱讀上存在障礙。其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投入度較低,學生大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參與文言文課堂,主觀能動性不強。最后,文言文教學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不大,雖然文言文篇章中蘊含著較多的養(yǎng)分,但學生在背誦和理解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障礙,導致文言文教學對學生沒有產生實際的積極影響,價值未能充分發(fā)揮。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之下,教師應采取相應對策,引導學生愛學文言文和學好文言文。下面較具體地闡述筆者基于實踐探索所總結的兩點基本策略。
二、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策略
(一)步步為營,善于啟發(fā),使學生把握文言文中心思想
文言文語言比較晦澀,很多古文字、詞的含義和今義差別很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步調放慢。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逐字逐句給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理解認知,并從字詞的分析進而到整篇文章的解讀,使學生對文章整體有更深層次的把握。如,《兩小兒辯日》一文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生字詞進行注音:辯斗、盤盂、滄滄涼涼、探湯、孰為汝多知乎等。在要求學生進行初讀時,我發(fā)現不少學生在斷句方面存在一些困難,于是及時進行范讀,并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停頓,檢查與老師朗讀的停頓是否一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辯斗”“東游”等詞的意思,并讓其思考和討論“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這句話的作用(這是全文的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點明了出場人物有三個,即孔子和兩個小孩)。待學生理解全文大意并能順暢朗讀后,提出問題:“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你持一個觀點,另一個人非和你對著干,你說東,他非說西,你會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呀?”學生的回答很出彩:“很著急想表達自己?!薄安环?,想用觀點壓住對方?!薄跋胝胰嗽u評理?!钡鹊取H缓蠊P者又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演示課文中的情境,這有利于學生對故事中的情節(jié)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從扮演者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中更好地體會孔子實事求是、勇于承認自己不足的品質,以及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這樣,放慢步調,步步為營,使學生最終掌握文本中心思想。
(二)注重背景,剖析技巧,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文學意蘊
文言文是古典文學的重要形式,學生學習文言文是一種接觸古典文學的過程。而文言文都是用較少的文字來表達深刻的內涵,故文言文的閱讀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文學常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同時,只有使學生產生較強的審美體驗,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在《詩經·采薇》一詩的教學中,我在開始就指出:“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yōu)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篩選,優(yōu)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度、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切實了解《詩經》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當時的民間集體詩歌,語言非常簡練樸素,《采薇》所寫的是一位遠征戰(zhàn)士歸來,在回鄉(xiāng)途中他撫今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景和心境。作者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舍,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思歸的情懷,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用得極盡精妙,讀來感人至深。此外,通過這篇詩歌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詩經》中作品所經常運用的重疊的句式和比興的手法的特點和意義。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簡析,進而探討了兩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策略,即步步為營,善于啟發(fā),使學生把握文本中心思想;注重背景,剖析技巧,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文學意蘊。小學語文文言文的教學無疑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課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積極探索和總結。本文一己之見,愿與同仁交流。
參考文獻:
[1]韓少桐. 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要點及策略探析[J]. 考試周刊,2019,000(031):39,41.
[2]胡慧玲. 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26):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