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
愛美麗也愛媒體。 閑讀紅樓,注解人生。
《紅樓夢》里,賈寶玉銜玉而生、聰明俊秀、多情善良,在整個消極墮落的賈府男丁里算是很優(yōu)秀的存在了,但作為父親的賈政卻看他百般不順眼,下起狠手來恨不得要一根繩子勒死了事。在父親眼里,寶玉的罪名包括“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yè),淫辱母婢”。跟家人說起這個兒子,賈政聲淚俱下,恨不能剃去煩惱絲,“尋個干凈去處自了,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自認品行端方、道德行事無瑕疵的賈政,對于養(yǎng)育兒子這件事仍然是充滿了挫敗感的。其實,時時懷疑自己,常常充滿挫敗感,才是身為父母的常態(tài),特別是在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新事物讓人眼花繚亂,教育理念不斷在更新,父母們時刻在被修正、被質(zhì)疑。
“我不是一生下來就當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就稍微體諒下。”高分韓劇《請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這樣向二女兒德善解釋他作為爸爸的疏漏和歉意。其實,這也是很多為人父母者的心聲: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是父母,誰不是一點點摸索著、學習著,在跌跌撞撞、一腔血淚里慢慢成長為勉強合格的父母?
一對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夫婦讓我很反感,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育兒理念太篤定、太得意洋洋了。他們的女兒上公立幼兒園、小學時,他們鼓吹這樣會讓孩子有一個健康正常的教育環(huán)境,后來因為各種原因他們讓女兒退學在家,接著就開始貶低現(xiàn)行的學校教育模式。
一對以前從事教育工作的上海夫婦移居云南大理之后,他們的女兒從3歲起就沒有上過一天學,媽媽教中、英文,爸爸教繪畫,隨她野生狀態(tài)生長,天天快樂玩耍,不強迫她學任何才藝技能,不布置任何作業(yè)考試。女孩10歲迷上烹飪,尤其是烘焙,自己日日鉆研,16歲開始開微店做糕點賣,月入2萬以上,18歲時她第一次想上學,高高興興去了上海的一家法國烹飪學校的分校。
也許這是個很好的另類教育范例,但我身邊的父母們并不為之所動。他們覺得這種教育其實并不簡單,父母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父母也必須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而這些,大多數(shù)家庭都做不到。
其實對于這些父母而言,更難的是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平凡的,不會走上學霸之路,也不一定有一技之長。最累的中國父母,其實是那些決不承認孩子資質(zhì)平庸,用盡平生之力去督促孩子出類拔萃的。很少有父母會平心靜氣地讓孩子平凡快樂地成長,而無視競爭的大環(huán)境。為人父母后,我們常常會忘記了當初自己平凡的心愿:有愛自己的人,有一份感興趣并且能夠謀生的工作,平常健康地生活。
木心說: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養(yǎng)育子女尤其是。做一個不那么篤定、洋洋自得的父母沒什么不好,這至少能讓他們有反思、質(zhì)疑自己的能力,能經(jīng)常修正自己的錯誤,能真誠和孩子溝通,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疏漏——這樣的父母,比那些永遠無比正確,從來不會自我反思,從來不和孩子平等溝通的父母,要可愛得多,犯錯的幾率也會變小一些。
在育兒這條路上,沒有絕對的正確之說,只有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探索和成長,在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懷疑和自我否定中,一步步學著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