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棟琴
子宮肌瘤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疾病,是一種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子宮肌瘤對女性身體的危害較大。但當前尚未研發(fā)出根治藥,通常是以外科手術作為有效治療手段[1]。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即腹腔鏡下進行的子宮肌瘤切除術和傳統類型的子宮肌瘤切除術[2]。有研究指出,剖腹子宮肌瘤剝除術容易給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較大痛苦[3]。隨著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該疾病的研究力度,加之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下腹壁小切口子宮肌瘤剝除術應運而生。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TU-LESS)是在近年興起的自然孔道內鏡手術(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切口美觀等優(yōu)點[4]。本文探討經臍單孔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療效及術后康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2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年齡38~61歲,平均年齡(44.05±5.73)歲;病程 1~6年,平均病程(2.86±0.45)年。對照組50例患者中,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44.15±5.82)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1±0.35)年。2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精神正常,神志清楚,均符合子宮肌瘤病況;②均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已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或嚴重血液疾病者;②言語障礙、行為障礙或視聽障礙者;③存在慢性盆腔炎史,盆腔手術史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術前準備: 2組手術麻醉方式為全麻。準備普通腹腔鏡手術器械,單孔腹腔鏡彎型器械一套(德國狼牌)。特殊器械:port(康基公司生產),加長變色龍鏡頭(德國狼牌),46 cm 加長超聲刀(強生公司)。
1.3.2 對照組經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仰臥位及全麻,術前做好相關準備,于患者下腹部位置作一縱切口,長度約8 cm,充分顯示患者子宮后尋找其肌瘤位置,將肌肉組織撥開,并對患者子宮肌瘤位置和數目以及盆腔粘連狀態(tài)進行觀察,后應在肌瘤部位作一切口(縱行或梭形)并作肌瘤取出操作,后將瘤體以及附近受累組織進行常規(guī)剝除,完成上述操作后進行常規(guī)處理。切口縫合完成予以患者防止粘連劑治療,最后留置引流管。
1.3.3 觀察組經腹腔鏡子官肌瘤剝除術:患者仰臥位及全麻,于患者臍部上緣處作一長約2.5 cm的弧形切口,將 Trocar 穿刺置入腹腔內,Trocar 套管長度選擇 10 mm。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維持在12 mm Hg,完成后再行腹腔鏡置入操作,于該切口10 mm Trocar套管左右分別置入2枚5 mm Trocar套管,隨后再放置腹腔鏡。探查腹腔情況、子宮肌瘤大小、數量、分布范圍等。在子宮峽部上方剪開闊韌帶后葉腹膜,充分顯露左右兩側子宮動脈并分離。然后便對子宮肌瘤進行切除。切除后的囊腫置入取物袋經臍部穿刺孔取出。并對腹腔進行沖洗,切口縫合。在手術之后,通過肌肉向患者注射縮宮素,來促進患者恢復,并注意患者傷口情況,防止傷口感染,可以通過靜脈滴注適量抗生素。
1.4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長、出血量、住院天數;(2)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定法(VAS),0~10分,分值越高則提示疼痛感越劇烈[5];(3)采集2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素(LH)和雌二醇(E2);(4)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血腫等并發(fā)癥事件。
2.1 2組患者手術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 住院天數(d)觀察組120.54±13.4295.34±5.265.24±2.97對照組130.55±19.27150.35±8.729.35±3.48t值2.43032.4165.068P值<0.05<0.05<0.05
2.2 2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n=50,分,
2.3 2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FSH、LH 、E2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FSH、LH水平高于治療治療前,而E2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 FSH、LH水平高于對照組、而E2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組別FSH(U/L)LH(U/L) E2(ng/L)觀察組 治療前6.61±1.247.46±2.5472.88±6.54 治療后9.98±1.22*#10.99±1.86*#61.24±1.34*#對照組 治療前6.59±1.307.43±2.6071.05±8.26 治療后7.01±1.65*9.23±1.23*68.98±1.45*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2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并發(fā)癥比較 n=50,例(%)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常見良性腫瘤,臨床表現為月經過多、白帶異常以及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等,其主要是由女性子宮平滑肌增生所致,其中含有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6,7]。手術作為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手段,傳統開腹手術為常見術式,該手術雖然能夠將瘤體及其受累組織進行有效切除,但該手術對機體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恢復不佳,故此不被廣泛應用[8]。TU-LESS 是 NOTES 手術的一種,它具有取標本方便、快捷;為開放式切口,無 trocar 穿刺所致的腸管損傷、腹壁血管損傷;不易發(fā)生穿刺部位粘連。利用臍部的天然瘢痕皺褶,隱藏瘢痕,達到切口美容的效果[9]。我們的 TU-LESS 操作體會如下:調整器械前先后退鏡頭,則視野寬敞,有利于快速調整。器械進入 port 時垂直向下,則不易損壞 port,以免因 port 損壞漏氣,延長手術時間。器械通過 port 后要立即朝向上方、貼近前腹壁推進,則不容易損傷腹腔腸管、甚至腹膜后血管。術中使用 10 mm 加長的變色龍鏡頭,可以拓寬術野,提高術野清晰度,并與器械長短錯開,不易與操作手柄相互打架。鏡頭及所有器械自同一 port平行進入,為直線型操作,阻礙視野及照明,即存在“筷子效應”。難以形成有效操作三角,缺乏立體感,操作精準度下降。可采用反向操作、前后交叉、長短鉗拉開距離、移動鏡頭、偏置視野等方法解決[10-14]。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長、出血量、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FSH、LH水平高于治療治療前(P<0.05),而E2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 FSH、LH水平高于對照組、而E2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臨床對子宮肌瘤患者應用經臍單孔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具有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勢。我科的前10例TU-LESS手術由專用的單孔腹腔鏡彎型器械完成。對于彎型器械的體會是:能增加體內操作空間,由于器械弧度的作用,器械與鏡頭之間不易打架,有利于操作并增加鏡頭的穩(wěn)定性;但彎型器械著力點改變,故只能完成簡單輸卵管切除、附件切除等簡單手術,較復雜手術則需彎、直器械配合或長短直器械配合方可完成。本文所有手術操作時間不長,與選擇無手術史、婦檢無盆腔粘連可疑的病例及簡單的手術有關;可能與研究病例數較少有關。由于TU-LESS在婦科實施時間不長,經驗有限,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和材料用于腹腔鏡手術,以及術者手術經驗的積累和手術人員間的配合默契,相信TU-LESS的手術時間將逐漸縮短,單孔腹腔鏡技術將變得更簡單、更普及,TU-LESS也將成為治療婦科疾病的理想方法[15-18]。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患者治療期間應用經臍單孔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可縮短患者恢復時間,保證患者預后質量及治療安全性,加速患者術后康復,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