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穎
(福建邵光高速公路發(fā)展有限公司,邵武 354000)
近幾年來,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fā)展,高速公路建設占有比重越來越大, 為經濟相對落后的多山地區(qū)打通了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快速通道。 同時,由于經濟的發(fā)展,城市框架的提升,為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就需在樹立“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的基礎上落實“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的要求,實現高速公路內在質量和外在品位有機統一, 如何進一步的提升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是當前高速公路景觀設計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一般來說就是公路高速公路綠化設計,是指在高速公路建設完成部分土建部分后,在路基上下邊坡、中央分隔帶、互通區(qū)、收費站等地方,結合周邊自然景觀、當地人文景觀,通過植草種樹造景,達到綠化公路的目的。山區(qū)高速公路線路一般經過路段地形復雜、地貌多樣、原始植被茂盛,要使高速公路融入大自然,使乘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林中行”的良好感覺,這就要求在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在常規(guī)的設計的基礎上, 經過充分考慮后做到創(chuàng)新設計。
功能性原則是高速公路沿線綠化景觀設計的基礎,無論設計如何調整和變化, 都要確保將高速公路的基礎功能作為主導地位,遵循高速公路相關規(guī)定,不得因種植苗木遮擋行車視線,不得影響路基基礎、噴灌等系統,不得影響高速公路線路等, 從而確保高速公路交通運輸實質功能的實現。
高速公路沿線綠化景觀設計要充分考慮經濟性和時效性,一定要做好綠化建設的成本控制,節(jié)約資金。優(yōu)先選用易成活、易養(yǎng)護的鄉(xiāng)土樹種,及野生觀賞草類。
高速公路沿線的特點決定了方案設計必須要檢測自然優(yōu)先的原則,以凸顯地方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尤其對于歷史遺留和原始資料保持較為完整的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 要在堅持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 因為天然的綠化景觀一旦遭到損毀,會造成災難性、不可挽回的損失,此外,自然風貌氣息濃厚的環(huán)境也是綠化景觀設計的有利支撐。
高速公路沿線綠化景觀設計中還要堅持統一協調原則,在設計初做好測量、考察和規(guī)劃工作,確保對高速公路沿線的地質特征做到了如指掌, 進而在實際施工中盡量與原有風貌保持一致,萬不可突兀,要保證融為一體。對于沿線需要修復或調整的狀況, 綠化植被的選擇也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地質條件等因素。
根據地方獨特的地域、風俗、歷史文化和環(huán)境特征,高速公路沿線綠化景觀設計要凸顯地方情懷和特色,設計中可以選擇不同風格、格局和生態(tài)的綠化景觀,最終使高速公路綠化建設別具一格、特色鮮明。
南平武夷新區(qū)繞城高速公路將口至童游段工程(即浦南高速公路武夷新區(qū)段改線工程) 位于南平市武夷新區(qū),屬于國高網京臺高速公路武夷新區(qū)段改線工程。 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的武夷新區(qū)總體規(guī)劃, 原京臺高速公路線路穿過武夷新區(qū)南林核心區(qū)的路段, 對武夷新區(qū)未來整體開發(fā)將產生重大影響。 為適應武夷新區(qū)的空間發(fā)展需求, 同意建設武夷新區(qū)繞城高速公路將口至童游段工程(即浦南高速公路武夷新區(qū)段改線工程),路線全長16.82km,原京臺高速公路線路置換為城市快速路。
武夷新區(qū)繞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基上邊坡設計原則是:“坡率上緩下陡,防護上輕下重”,少設置圬工體,給今后的植物生長留出足夠的空間。 從景觀要求出發(fā),挖方邊坡的坡面與地面的結合部應采用變化的坡率并盡可能做成弧形,淡化邊坡人工刀削痕跡。
穩(wěn)定性好的上邊坡采用土工格室植草灌防護、 方格植草灌防護、TBS 植被護坡綠化生態(tài)防護等,其中以植被生態(tài)綠化為主。挖方土質邊坡≤4m 及多級的最上一級≤4m 時采用噴播植草灌防護, 小于3m 的土質邊坡盡量放緩防護邊坡; 其他的土質邊坡采用三維網噴播草灌或土工格室噴播草灌。 易風化的破碎石質邊坡采用方格和拱型防護,中間根據情況噴播草灌或TBS 植草;較緩且較穩(wěn)定的石質邊坡采用TBS 植草防護或土工格室TBS 植草防護。
穩(wěn)定性較差的上邊坡采用錨桿框格植被防護、 預應力錨索框格植被防護,框格內用植生帶防護恢復綠化。 對部分土質或強風化巖質坡體不穩(wěn)定的路段, 設置了矮擋墻(繞城高速公路原則上路塹擋墻設置高度不大于4m),擋墻平臺上種植了垂掛植物,以達到綠化矮墻的作用。
路基下邊坡: 一般填方路段: 路基填土高度≤4.0m時,采用噴播草灌進行防護;4m<填土高度≤10m 時,采用三維網草灌進行防護;填土高度>10m 時,采用土工格室植草進行防護, 對于填土很高有多級邊坡可在底部邊坡上設拱型植草灌防護。對于陡峻、斜坡地形及占地受限等特殊路段,為收縮坡腳,局部路段設路堤式漿砌擋土墻或路肩式擋土墻。對部分陡峻、斜坡地形及占地受限等特殊但地基承載力太低的高填方路段, 采用可坡面綠化的加筋土路堤。
中央分隔帶綠化的作用主要是遮光防眩、 誘導視線和改善景觀。 繞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采用閩華型混凝土防撞護欄,有種植回填土較厚,立地條件較差,中間種植寬度較窄(45cm)的特點,因此防眩樹種選擇特點是緩生、抗逆性強、枝葉濃密、葉片顏色豐富的常綠灌木,如紅葉石楠、散本海桐、金森女貞等。 按防眩效果要求和景觀要求,灌木控制的高度以0.6m 為宜,采用雙排種植,6 株/m,冠幅0.3m,平均每5km 變換一種苗木。
繞城高速公路邊坡綠化采用濕式客土噴播技術:基材噴播厚度6~10cm;植物配種以草灌(橋)結合,草種選用狗牙根、高羊茅、一年生黑麥草、彎葉畫眉草等,灌(喬)木選用紫穗槐、火棘、構樹、刺槐、胡枝子等。 從綠化效果看,大部分邊坡草灌長勢良好,在坡面上形成了草灌(喬)群落,達到了人造景觀的效果,有些邊坡由于基材配比、后期養(yǎng)護等原因坡面上只見草不見灌(喬)木。
高速公路是一種帶狀的工程構造物, 通過路基兩側碎落臺設置綠化帶,是協調公路與周圍環(huán)境、防塵隔音的有效手段,也可起到誘導視線的作用。 兩側路肩選用種植常綠且吸附功能強的夾竹桃和法國冬青,分段種植,間距按5km 控制。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 其特點是綠化區(qū)被匝道分隔成幾個區(qū)域,綠化面積比較大,綠化必須滿足行車上視覺要求, 因此將之作為全線景觀綠化重點考慮,特別是主要城市出入口的互通。 作為互通景觀,要滿足安全性、功能性、特色性及經濟性原則。因此要首先保證車行視線, 同時植物品種的選擇還要既保證品質又降低造價,且后期養(yǎng)護成本低,美觀與經濟兼顧。 互通區(qū)綠化設計原則:以自然式種植為主,做到綠化層次分明(前低后高)、錯落有致,采用大色塊、粗線條的手法,以片植、叢植的手段,營造出一種自然協調的人造景觀。 互通三角區(qū)和匝道路基附近區(qū)域考慮行車視線和誘導視線的要求,以鋪設草皮、片(叢)植低矮灌木或間種小規(guī)格喬木為主,苗木選用紅葉石楠、金葉女貞、山茶、夾竹桃、紫薇、木芙蓉、丹桂等。 面積較大區(qū)域中間選用較大規(guī)格喬木或片植剛竹為主,苗木選用香樟、八月桂、杜英、無患子、雪松等。
收費站是公路管理人員工作生活的場所。 從景觀角度來說,人們是在靜態(tài)中欣賞風景,因而收費站的綠化設計可采用園林式和自然式相結合, 局部地方也可做些小品,種植些開花植物,讓人們停下來時感受一種舒適宜人的環(huán)境,可舒緩旅途的疲勞。
武夷新區(qū)繞城高速公路按照“創(chuàng)綠色公路、筑品質工程” 建設理念, 打造全省第一座高速公路觀景平臺——“赫曦臺”。 赫曦臺主要介紹建陽區(qū)的歷史文化,將宋代的朱子文化、書坊的建本(刻板印刷),世界法醫(yī)學鼻祖宋慈、水吉建盞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為武夷新區(qū)、建陽區(qū)精美的城市名片,把交通運輸部的筑綠色公路、創(chuàng)品質公路理念融入其中,讓游人與建陽歷史文化深度接觸。
朱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集儒學之大成者,其博大精深的理學思想在當今社會仍然有著許多啟迪、 借鑒和積極的教育意義。 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 本次朱子設計造像高2.6m,右手持書,左手宣講,4 個學生成圓形環(huán)繞朱子席地而坐。
以宋慈雕像為中心,在兩側設計兩個圓形地臺,上面分別放置宋慈最具代表的《洗冤集錄序》手書、宋慈簡介。思路來源于天平。天平,是一種衡器,是衡量物體質量的儀器,也象征公正無私,以此造型彰顯宋慈的公正不阿。宋慈造像3.4m 高,周圍環(huán)繞著四棵大樹,酷似古代升堂之時的儀仗。
建陽是中國古代刻書歷史最久、 規(guī)模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建陽出的雕版叫‘建本’,與臨安的‘浙本’、成都的‘蜀本’齊名。
建陽的書林門座落在歌樂山上,是古代學人、書商出入古書林的必經之路,“書林”是后人對書坊的專稱。 赫曦臺的書林門高5.8m,寬5.5m,書林門后方浮雕墻上,刻有制作建本的流程圖,栩栩如生的人物動態(tài),引人入勝。
赫曦臺按古代建盞龍窯的形式依地勢而上建造一座龍窯模型,總長23m,可供游客入內觀賞。雖然此龍窯與建陽后井的長達135.6m 的建窯遺址相比,在長度上遠遠不及,但對于古代建窯的文化展示卻有著直觀的作用。
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正處于不斷完善發(fā)展階段,它涉及了公路技術、環(huán)境美學、環(huán)境保護、人文景觀等多方面的知識領域,因此需要不斷摸索總結,景觀工程建設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要充分利用常規(guī)的景觀綠化設計和創(chuàng)新的景觀設計,使之有機結合。 本項目充分利用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指揮部提升高速公路標準化的契機,結合建陽當地人文、歷史等因素,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常規(guī)景觀設計基礎上增設了高速公路觀景平臺,赫曦臺以人文、自然景觀特色為主題,與周圍的環(huán)境氛圍相協調,構筑有地域特色、人文、自然景觀和諧共生的高速公路觀景平臺, 目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使繞城高速公路在閩北大地上呈現一條蜿蜒曲折的綠色長龍。 本項目的成功設計經驗,可供其它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