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回原籍,全家安排工作?”2019年11月,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發(fā)布的《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員回鄄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在網(wǎng)上火了,被視為縣域經(jīng)濟體“搶人”的“大招”。
該政策提出,符合條件的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員回鄄城工作,其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符合條件的,均可按照同層次對口安置、就近安置等原則,一同安排在鄄城工作。
半年多之后,政策實施如何?據(jù)鄄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到2020年5月底,該縣共接到111人的報名材料,涉及12個省級行政區(qū)的28個市、39個縣。第一批23人已辦完調(diào)動手續(xù)。對高層次人才,縣里兌現(xiàn)的購房補貼等獎勵資金已有362萬元。
“給他們安排的都是好單位,人家從那么遠回來了,要顯示我們的誠意?!臂渤强h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敬美對記者說。
不過,張敬美說:“還是要澄清,不是說‘一人回家,全家就業(yè),不是無條件的?!彼f,政策實施范圍僅為鄄城籍在外地工作的公務(wù)員(含參公人員)、在編在冊教師和醫(yī)療護理人員,以及鄄城籍人士符合上述條件的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
為什么對政策覆蓋群體作上述限定?“教師和醫(yī)生,都涉及民生,也是編制上缺口比較大的。”鄄城縣人社局事業(yè)單位人員管理辦公室主任葛占生說,“其他事業(yè)單位暫時還沒放開,這部分人量非常大,涉及面廣,編制還比較緊張?!?/p>
2017年開始,以武漢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率先發(fā)布了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各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zhàn)”愈演愈烈。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超過100個城市出臺了關(guān)于人才的優(yōu)惠政策,包括降低落戶門檻,提供創(chuàng)業(yè)基金,發(fā)放租房、購房、生活補貼等。
而鄄城縣所在的菏澤市,是山東省經(jīng)濟發(fā)展較為落后的地區(qū),其下轄的2區(qū)7縣均被列入山東省20個脫貧任務(wù)比較重的縣(市、區(qū))名單。在這個2018年財政收入僅為8億多元的縣城,“招不來人”“留不住人”成為一些單位的痛點。張敬美對記者說:“年輕人對鄄城的印象就是一個窮縣。(鄄城)在我們?nèi)』旧鲜潜容^落后的一個地方,一說到這里,他們認為沒啥前途?!?/p>
2019年,鄄城縣出臺了《鄄城縣人才新政30條(修訂版)》和《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員回鄄工作的意見》,縣財政在人才工作上投入1.1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yù)算支出的3.02%,開始嘗試人才“自救”。
葛占生記得,《意見》發(fā)布當天,辦公室里“像趕集一樣熱鬧”。3天里,他和同事接了不下1000個電話。
電話咨詢和現(xiàn)場咨詢中,最常問起的問題是:“第一,問是不是真的,他們覺得很難有這么好的政策;第二,問什么樣的人才能回來——這些文件上很明確;第三,問他們回來之后,能不能給安排到對口的單位?”
報名者只需填寫一張表格。至于學(xué)歷信息、有無違法違紀情況以及相關(guān)的專業(yè)資格證書等,鄄城縣派人直接到組織部門、公安部門等有關(guān)部門調(diào)取?!八麄冎恍枰峁┗静牧?,我們看符合條件,他們就沒什么事了,剩下的工作我們來做。”
另外,鄄城縣還派出考察組去了解候選人的工作表現(xiàn),“在你們單位工作怎么樣?是不是積極上進?是單位不想要的人,還是骨干力量?如果說現(xiàn)單位都不想要,那我們也不要。”
鄄城縣的人才政策一出臺,當時在菏澤市另一個縣做教師的戴英江就趕忙報了名。他希望能夠陪伴家人,特別是成長中的女兒。
“能回來,小孩子開心壞了。”已回到鄄城縣工作的戴英江說。那份意見發(fā)布當天,戴英江的手機就收到大量消息,校長、朋友、同事、前同事……人們紛紛將這一消息轉(zhuǎn)發(fā)給他,“都知道我有這個需求”。他的妻子第一時間就到縣人社局報了名。結(jié)婚近10年,戴英江和在鄄城工作的妻子聚少離多。
報名者中,像戴英江一樣“希望回家”的占了多數(shù)。遠在新疆阿圖什市支邊的徐龍龍,每年只有過年時能回一次家,幼小的孩子幾乎不認識他,妻子工作之余還要照顧老小;在河南省信陽市任教的馬翠萍,夫妻長期兩地分居,一度鬧起了離婚。如今,他們都回到鄄城工作。
一年前,東北大學(xué)畢業(yè)的王安,告別了工作6年的中鐵十四局集團,和妻子雙雙報名了鄄城縣的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通過面試,他進入了鄄城縣發(fā)改局重點項目辦公室工作。
盡管收入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王安還是決定回家。
無論是鄄城縣的人社部門還是縣人民醫(yī)院等用人單位都坦承,他們打的是“親情牌”?!皬慕?jīng)濟方面來說可能是沒有什么大的吸引力。但是從家庭、從親子關(guān)系上能打動他們。工作方便、生活方便,希望從這一塊能留住他們?!?/p>
(摘自《中國青年報》)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