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代上海方志體例探析

2020-07-07 02:44:18
上海地方志 2020年2期
關鍵詞:體例修志志書

王 慧

評價一部志書的優(yōu)劣得失,一個重要的標準是其體例是否符合志書要求,其內容能否全面準確地反映一地的社會面貌,是否體現(xiàn)志書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關于志書體例,古今志家學者多有論述,“或以體例言篇目,或以體例論體裁,或以體例指志書結構格局,或以體例述志書的語言文字,或以體例評志書的類目設置”。①王德恒:《中國方志學》,大象出版社1997年,第45頁。黃葦在《方志學》一書中,綜合各家所述,認為志書體例“是一地政區(qū)范圍內古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習俗、人物、奇聞逸事等情況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原則規(guī)范,是方志區(qū)別于其他著述的獨特標志。簡而言之,將一地政區(qū)范圍內方方面面按一定形式、方法和原則剪裁、編輯,并以規(guī)范文字撰寫成書,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規(guī)格化和準確化。它既是志書內容的體現(xiàn),又是修志目的的貫徹;既是方志編撰準則,又是方志特征反映?!雹邳S葦?shù)龋骸斗街緦W》,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300頁。志書體例是志書區(qū)別于其他著述的整體表現(xiàn)形式,具體地表現(xiàn)在志書的結構、篇目、體裁、章法以及語言文字等各個方面。只有“有了完備適宜的體例,便利于志書編纂,使編寫過程有章可循,有例可據(jù),避免內容顛倒、重疊或雜亂無章,進而完成謀篇布局,使志書層次分明,歸屬得當,綱舉目張,程式得體,從形式方面確保志書質量”。③黃葦?shù)龋骸斗街緦W》,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300—303頁。

明清方志講求整體布局完整,一般包括序、修纂銜名、目錄、凡例、正文、附錄、跋等部分。近代上海方志的序有自序和他序兩種。自序通常由方志的主纂者撰寫,闡述修志宗旨、編纂理念,介紹成書過程以及志書的內容等,他序多邀請名人學者、上級官員而作,多為贊揚性的介紹或對志書的評介,頗多溢美之詞,也有敷衍其事,應酬之作。志書的他序通常為三序或四序,也有志書收錄過多。光緒時期松江地區(qū)編修的方志幾乎每部志書的他序都有七篇。如光緒《松江府續(xù)志》正文前有曾國荃序、吳元炳序、衛(wèi)榮光序、譚鈞培序、許應鑅序、邵友濂序、博潤序,光緒《重修華亭縣志》有沈葆楨序、吳元炳序、勒方锜序、劉瑞芬序、博潤序、楊開第序、姚光發(fā)序,光緒《婁縣續(xù)志》收沈葆楨序、吳元炳序、勒方锜序、劉瑞芬序、趙佑宸序、汪坤厚序、程啟玨序,光緒《南匯縣志》有沈葆楨序、勒方锜序、吳元炳序、劉瑞芬序、顧思賢序、金福曾序,光緒《重修奉賢縣志》正文前有沈葆楨序、吳元炳序、勒方锜序、劉瑞芬序、韓佩金序,光緒《金山縣志》有沈葆楨序、吳元炳序、勒方錡序、劉瑞芬序、崔廷鏞序,光緒《青浦縣志》有沈葆楨序、吳元炳序、勒方錡序、劉瑞芬序、吳康壽志后序等。這當中有時任兩江總督沈葆楨、曾國荃,江蘇巡撫吳元炳、江蘇承宣布政使勒方锜、蘇松太兵備道海關監(jiān)督劉瑞芬等。多位地方大員為方志撰寫序言,也能從另一面反映該地區(qū)官員對方志事業(yè)的重視與支持。

修志銜名,亦稱修纂銜名、題名、纂修姓氏等,即修志人員名單,依據(jù)修、監(jiān)、閱、纂、校等不同職務分工,記錄參與修纂人員的姓名、字號、籍貫、職銜等。光緒《南匯縣志》的纂修銜名將人員分為“監(jiān)督、領修、總纂、分修、參閱、采訪、校錄、校刊、光緒三十一年募勸重印姓氏”等九類。民國《南匯縣續(xù)志》題名,把每一位采訪員所負責的采訪區(qū)域也進行標注,另外在增加會計員、書記員、書記兼收掌員、會計庶務收掌員、搜采兼書記員、書記兼調卷員等職務分工,說明民國方志編修機構在分工上更加細致,完善。

凡例又稱為志例、敘例等,是冠于志書之首的綱領性文字,是對志書編纂宗旨、體例、方法和內容結構的綱領說明,解決志書編纂過程中的技術問題,也是對修志者所做的統(tǒng)一要求和規(guī)定。以光緒《婁縣續(xù)志》凡例為例,在時間斷限上“踵乾隆五十二年謝《志》而作也”;在門類上“悉依前志”;由于“道咸年間,島夷會匪迭起,同治初,粵匪再陷城邑”,故另立《兵事志》以記兵戰(zhàn)與“民間殉難”。①(清)汪坤厚、程其玨修,張云望纂:光緒《婁縣續(xù)志》凡例,清光緒五年(1879年)刻本。光緒《重修奉賢縣志》凡例記,全志“總為十五目,而析子目為八十一”;“征之西學,尤見其謬”,故在新志中將分野刪除;在田賦額征中增補鹽法;入仕者表為列傳,因此刪“列傳”之名,將“政績”“儒林”“文苑”“忠義”“孝友”“行誼”“隱逸”“術藝”“流寓”九目,概為“人物志”。②(清)韓佩金修、張文虎等纂:光緒《重修奉賢縣志》凡例,清光緒四年(1878年)刻本。凡例的內容包括:闡述編纂原則、交待修志目的,說明總體框架,標明時空界限,確定入志標準,圖表選用原則以及行文規(guī)則,有的方志還標注資料來源。

附錄,通常在卷末,包括舊序、舊志修纂銜名、勘誤表、補遺、敘錄。方志具有“連續(xù)性”的特點,方志的序文對于了解時代背景,還原編志始末等均有重要價值。也有方志在卷末記錄舊志纂者姓名,既是肯定前人功績,亦能給予后輩激勵??闭`表、??庇浭切拗菊甙l(fā)現(xiàn)前志事實錯誤或體例分歧,結合采訪考察資料,予以增補校正。光緒《嘉定縣志》卷末有勘誤表、補遺,民國《嘉定縣志》沿續(xù)光緒志例,卷末附《前志補遺》《前志考證》和《敘錄》。俞樾認為方志應該獨辟一門,謂之“序(敘)錄”,他在《鎮(zhèn)海縣志后序》中說道:“余從前預修上海志偶出新意于全書之末附序錄一卷,即將歷次修志姓名及其序文均納入其中”,③(清)俞樾:《春在堂雜文》五編卷六,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刊本。在他所纂修的方志中都設有“敘錄”,光緒《川沙廳志》敘錄除載前志纂者姓氏及舊序外,還將捐資成書者姓名列出。這種做法被后世志家所采用。民國《上??h續(xù)志》卷末敘錄附有縣參事會議決案、采訪調查簡章、縣公署訓令、以及志局與上級機關的往來公函。民國《嘉定縣續(xù)志》卷末敘錄詳細記載志書編修過程中的經(jīng)費預算及籌措情況。民國《寶山縣再續(xù)志》卷末敘錄附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寶山縣關于續(xù)修縣志的各類公文、意見書、組織規(guī)則、經(jīng)費預算、辦事細則、采訪細則、編纂細則、采訪標準、續(xù)志擬目、查會簡則、修志題名等文件。這些資料可供了解民國方志撰修情況。

志書被稱為一方之“百科全書”,在結構設計上,既要考慮自身體例的完整性和層次的邏輯性,又要考慮記述對象的整體性,明確記述內容的歸類與領屬,以反映社會事物的本來結構。志書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平目體、綱目體、紀傳體、三書體、章節(jié)體、編年體,以及政書體等。

平列門目是在舊圖經(jīng)基礎上加以擴充,形成多門類形式,各類目獨立成篇,互不統(tǒng)屬,只有門目而無綱領。綱目體由朱熹創(chuàng)立,其在《資治通鑒綱目》中按編年敘事有綱、目之分。地方志的綱目體是對平列門目的改造,在大類下設目,以綱統(tǒng)目,類例較為清晰。近代上海地區(qū)方志幾乎都采取這種結構形式。如民國《寶山縣續(xù)志》全志共有輿地志、水利志、營繕志、財賦志、禮俗志、實業(yè)志、教育志、交通志、兵防志、警務志、救恤志、職官志、選舉志、人物志、藝文志、名勝志、雜志等17門。在每一門下細分子目,如輿地志下分沿革、形勝、界至(經(jīng)緯度附)、沙洲、市鎮(zhèn)、戶口、圖圩、面積(田畝附)、土質、氣候(雨量、潮汐附)等10目;實業(yè)志下分典業(yè)、工業(yè)、商業(yè)(商埠附)、物產(chǎn)(賽會附)、農(nóng)商會等5目。

從在綱下設目的規(guī)則看,光緒《松江府續(xù)志》在田賦志以事類為目,下分為田賦、科則、田畝、漕運、解支、恩蠲、賑恤、役法、戶口、雜稅、蘆課、關榷、鹽法等目;學校志以政區(qū)為目,下分為松江府儒學、華亭婁縣儒學、奉賢儒學、金山儒學、上海儒學、南匯儒學、青浦儒學等目,列女傳則是事類、政區(qū)混合為目,下分為華亭奉賢二縣列女完節(jié)傳、婁縣金山二縣列女完節(jié)傳、上海縣列女完節(jié)傳、南匯縣列女完節(jié)傳、青浦縣列女完節(jié)傳、川沙廳列女完節(jié)傳、義烈傳、貞孝賢淑才女傳等目。

從綱目設置的層級看,多數(shù)志書為兩級體,即只有綱與目兩個層次。少數(shù)志書為三級體,有綱、目和小目之分。如民國《上海縣志》卷二政治志下分為官治和民治2目,在官治下又分為行政官、司法官、駐縣高級統(tǒng)治官、中央任命駐縣官等小目,民治下分為縣自治、市自治、鄉(xiāng)自治、清丈局、公款公產(chǎn)管理處、名跡等小目;卷三財用下分為負擔、款產(chǎn)、捐稅、度支等4目,在負擔下又分為地畝、貨物、行為等小目,在款產(chǎn)下又分為備荒款產(chǎn)、教育款產(chǎn)、慈善款產(chǎn)、縣款產(chǎn)、市鄉(xiāng)款產(chǎn)等小目,在捐稅下又分為縣捐稅、市鄉(xiāng)捐稅、教育捐、慈善捐、其他特捐等小目,在度支下又分為縣收入、縣支出、縣教育支出、市鄉(xiāng)收支、市政廳收支、工巡捐局收支、市鄉(xiāng)收入、市鄉(xiāng)教育收入、市鄉(xiāng)教育支出、市鄉(xiāng)其他支出等小目。

綱目體式具有結構嚴謹、層次清楚、便于檢閱等優(yōu)點,能夠清晰反映事物之間的統(tǒng)屬關系,亦可通過層級的升降,使主旨明確,突出觀點。近代方志為記載新事物和新情況,增添一些新類目,在力求創(chuàng)新的同時,如何將這些類目合理安插在因襲傳統(tǒng)的方志中是一個巨大難題。

民國《南匯縣續(xù)志》將學校志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記舊式學堂學制:學宮、學額、學田、書院、義塾、勸學所、學會等,下卷記新式教育學堂學制:初等小學堂、高等小學堂(附兩等小學堂)、中等學堂、女學堂暨蒙養(yǎng)院、教會學堂等。學校畢業(yè)生名錄通常被收入選舉志,正如黎錦熙所言,取得學位者,雖不盡為“人物”,亦興學以來教育之結晶。民國《嘉定縣續(xù)志》將前志“學?!币婚T,改稱“教育”,運用諸如《學區(qū)表》《歷年教育經(jīng)費比較表》《各區(qū)教育經(jīng)費支配表》《各區(qū)學齡兒童數(shù)目表》《各區(qū)學堂數(shù)學生數(shù)歷年比較表》等多種表格記錄改制以后興學之事,以反映嘉定教育狀況。民國寶山縣志的纂修者除學校教育外,在教育志下還收錄社會教育的內容,這不得不說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轉變。民國《上海縣續(xù)志》在學校志下設“女學堂暨幼稚園”“西國教會學堂”,記載女子教育、幼兒教育和教會學校。從民國方志的教育志中可以看出,舊式“學校志”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式教育的內容??婆e時代,學校教育不發(fā)達,教育管理亦不復雜,志書偏重記述學校興廢沿革。新學制施行后,地方教育不僅在形式規(guī)模上還是管理模式上都沖破舊式“學校志”的范圍?!皩W校志”改為“教育志”,是不無道理的。

方志編修具有連續(xù)性,記載前后相續(xù),因此,門類設立通常沿襲本地舊志,或稍加完善,或拾遺補缺,訂訛校誤,在原志基礎上續(xù)編。①張安東:《論清代安徽方志的編纂體例》,《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月,第37頁。

民國以前的上海方志的門類編排大體取法前志。光緒時,婁縣縣令程其玨認為“婁志舊岀陸耳山,體例謹嚴,采取賅備”,②(清)汪坤厚、程其玨修,張云望纂:光緒《婁縣續(xù)志》沈葆楨序,清光緒五年(1879年)刻本。故光緒《婁縣續(xù)志》“踵乾隆五十二年謝《志》而作也,其纂輯皆近今百年事,其體例悉依前志,經(jīng)前志編入者不贅,間有所遺,量為補纂”。③(清)汪坤厚、程其玨修,張云望纂:光緒《婁縣續(xù)志》凡例,清光緒五年(1879年)刻本。光緒《松江府續(xù)志》則體例仍舊,對前志內容闕則補之,訛則正之。④(清)博潤修,姚光發(fā)等纂:光緒《松江府續(xù)志》許應鑅序,清光緒十年(1884年)刻本。

民國方志纂修者大都認為傳統(tǒng)方志的門類設置已經(jīng)不能與新的社會現(xiàn)實相適應,因此,在門類設立上,普遍采用“新舊有別”的方法,即對于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以前事,沿用前志體例,增補續(xù)修;辛亥革命以后,則另創(chuàng)立新門類。如記事下限為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民國《青浦縣續(xù)志》和民國《上海縣續(xù)志》皆因襲前志門目。金詠榴認為光緒《青浦縣志》“纂修體例已具”,民國《青浦縣續(xù)志》應因襲“前志門目次第”,宜各因之。⑤于定等修,金詠榴等纂:民國《青浦縣續(xù)志》,1934年刻本。民國《嘉定縣續(xù)志》“以初定體例修至民國十年為止”,但經(jīng)討論以為“前志”體例不能適用于民國,遂將斷限截至宣統(tǒng)三年為止”“民國紀元以后之新志,則將體例稍事變更……此繼續(xù)纂修分別新舊時代之大略情形也?!雹薹剁娤?、陳傳德修,金念祖、黃世祚纂:民國《嘉定縣續(xù)志》敘錄,1930年鉛印本。

為進一步說明方志門類設置編排的前后承繼關系,茲特以嘉慶、同治、民國三部《上海縣志》為例,列表對照如下:

表1:嘉慶、同治、民國上海縣三志類目對照表

嘉慶《上??h志》 同治《上??h志》 民國《上??h志》賦役戶口、田賦、蘆課、蠲緩、役法、關榷、鹽法、積貯、荒政田賦恩蠲、戶口、田畝;卷六田賦中,賦額;卷七田賦下,雜稅(附蘆課、鹽課)、役法、漕運(附海運)、積儲(附義賑)農(nóng)工 農(nóng)業(yè)建設:農(nóng)會,農(nóng)場苗圃;農(nóng)工:農(nóng)產(chǎn)、漁牧、工作品物產(chǎn) 商務商業(yè)建設:商會(商事公斷處、公證委員會、商品陳列所、商業(yè)圖書館、商習補習學校)、縣商會(閔行衙會、公棧、巴拿馬出口協(xié)會分會)、交易所;商業(yè)團體,金融機關:銀行、錢莊、信托公司、中外儲蓄會、官銀號及銀公司、建置分城署(倉庾附)、學校(書院義學附)、兵防(郵遞、軍工廠附)、坊巷、橋梁、津渡、壇廟、寺觀(施善諸堂及義冢附)、第宅園林、冢墓附屬事業(yè)學校(附書院、義學) 教育 教育行政:縣教育局、教育團體、社會教育;宗教、祀典;學校祠祀 秩祀、私祀 慈善 慈善團、善堂、醫(yī)院、救火會兵防(附歷代兵事) 工程 河工、塘工、道路、橋梁、碼頭、津渡、水電、特別工程交通 航,軌,郵、電、航空職官 歷官表、宦績職官表宋元未設縣以前官、元明設縣后官、國朝駐縣統(tǒng)轄官;國朝縣屬各官、教職名宦 防衛(wèi) 軍隊、警察、地方警察、地方自衛(wèi)選舉進士、舉人表、貢生、武進士、武舉人表、辟薦表(封爵、封贈、錄蔭、欽賜、監(jiān)貢武職附)選舉表 科第、貢生、武科、辟薦、封贈(附封爵)、錄蔭、例仕 外交 租界沿革、租界法權人物 人物藝術 藝術人物列傳、獨行、文苑、隱逸、藝術、方外、流寓、列女游寓 游寓列女 列女藝文經(jīng)、史、子、集、藝文名跡 古跡、第宅園林、冢墓金石人瑞雜記 祥異、寺觀(附教堂)、僧道、遺事余志兵燹、祥異、遺事、辨證敘錄

方志的門類根據(jù)本地實情而設,反映方志內容。一地風土民情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通過《嘉慶、同治、民國上??h三志類目對照表》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方志盡管在內容有增減,在排列次序上三部方志都遵循首冠地理,次政治,又次財賦,祭祀、學校、兵防、職官、選舉、人物、藝文、古跡以及其他雜記等順序,按照“輕重大小本末先后之序”編次。

方志本非正史,向來由各郡縣自行聘任學者修輯,體例亦是互相師仿,間有新創(chuàng),并無一定限制。綱目設置上可結合當?shù)貙嵡檫M行取舍,排列順序亦有講究。正如同治《上??h志》應寶時序所論:

修志最重事實,而體例次之,文詞又次之,是書注意事實求詳求確。考郡縣志體例,本于史部之地理,其后乃附益以傳紀,故古謂之圖經(jīng),亦謂之圖志。今首圖說,而冠疆域,疆域定,則建立城池,官師,以經(jīng)理之;故次建置,先王體國經(jīng)野,首重明農(nóng),而農(nóng)事以水利為最重,堯舜之治天下,命禹平水土,定貢賦,故次水道,次田賦,是皆地理之大綱也。有土,次有財,有財,次有用,地理治,而物產(chǎn)出焉,故次物產(chǎn)??组T論政,富之而加以教,足民必繼以禮樂,蓋本于堯命稷播百谷之后,即命契敷五教之意也,故志物產(chǎn)即繼以學校焉。夫學校禮義相先之地古者,始入學必釋奠于先圣先師,后世學校中崇祀孔子為萬世禮義之表,歲進博士弟子員暨考選佾生皆以襄祭也,郡邑之祭莫大于孔子,而他秩祀私祀次之,故次祠祀,舊志或以學校入,建置不立專門,又或以寺觀入祠祀,與文廟并列,謬矣。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故兵防次之,先王經(jīng)世之道有治法,尤貴有治人,故次表職官,而傳名宦,官司得人而后人文興,故次表選舉,而志人物,舊志人物分列傳獨行、文苑、隱逸,諸門,今遵大清一統(tǒng)志之例,但按時代序次,不復分門,而別以藝術、流寓及列女次之,人物之可法可傳者,立言并于立德,故藝文次之,古跡皆地以人傳,故名跡又次之,舊志以第宅、冢墓與壇廟并列,失其序矣。至于祥異,非人事之經(jīng),寺觀為儒流所擯,然五行志傳洛陽伽藍京師寺塔諸記,古人固有為之者,亦博聞廣見之林也,故類次于雜記。教堂前志從芟,恭考欽定日下舊聞,考城市門附載天主堂,朱氏彝尊原書及帝京景物略,宸垣識略,亦列之今類附于寺觀之末,固其所也。舊志列女之后,并有方外傳,似不倫,惟顏志以仙釋入雜志,最為得體,今用其例取行義,文學可紀者,列寺觀之后,亦類相從也,其余遺事雖不足入正志,而有足資掌故備,法戒者亦入雜記,中俾邑人士無忘故老之所傳,惟輕重大小本末先后之序,則余與諸先生編次之微意也。①(清)應寶時等修,俞樾、方宗誠纂:同治《上??h志》應寶時序,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文廟南園志局王承基等校正本。

應寶時對方志綱目的排列次序,考慮到每一綱目之間的聯(lián)結和統(tǒng)屬關系排列,頗有深意。只有確定疆域才能夠明確山川、河流、鄉(xiāng)都、市坊,弄清所轄區(qū)域土地和戶口才能以此為據(jù)確定賦稅,學校建才有人物出。因此方志體例設置和綱目排列是非常嚴謹?shù)摹?/p>

光緒《川沙廳志》“分門十四,首疆域、次建置、次水道、次民賦、次祠祀、次兵防、次職官、次名宦、次選舉、次人物、次列女、次藝文、次名跡、次雜記,各附子目先以圖說,而以補遺及敘錄終焉”。②(清)陳方瀛修,俞樾等纂:光緒《川沙廳志》,清光緒五年(1879年)刻本。這種方志綱目的排列次序,是多數(shù)方志采取的方式,并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后的首輪新方志的編纂中。首輪新方志內容一般列為七篇:建置、地理、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人物等,排列次序也是按照先自然后社會,先經(jīng)濟后政治、文化的順序。這種做法是與古代方志一脈相承的。

方志體裁,多借鑒運用史書體裁而來,注重諸體并用。近代上海方志多采用志、傳、圖、表、錄等體裁,以志為主,各有專用。志是方志的主要體裁,志書的主體部分。傳即人物傳記,用于記述已故人物生平事跡及其功過,蓋棺論定,生不立傳。圖即各種地圖、圖片、照片。表即各種表格。錄即附錄,原文照錄有保存價值又在以上體裁中無法記述的內容。根據(jù)需要,志、傳、圖、表、錄等體裁分別靈活運用。

二十世紀初,統(tǒng)計學理論由西方傳入中國,民國時期已初具規(guī)模,統(tǒng)計表開始出現(xiàn)在地方志中,是用數(shù)字表述事物發(fā)展動態(tài)的表格。如民國《寶山縣再續(xù)志》的《寶山縣十五年戶口統(tǒng)計表》《寶山縣清查戶口統(tǒng)計表》《各區(qū)面積概數(shù)表》等。用光緒、民國兩部《嘉定縣志》所作表格做對比,以示表體新用。

表2:近代嘉定縣志表格對照表

由上表可知,光緒《嘉定縣志》表格主要集中在選舉志和職官志兩個門類之下,主要為職官表和科貢表,按照王德恒、許明輝等《中國方志》表格分類法,屬于人表。民國時期修志重視事表。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的《修志事例概要》規(guī)定:“志書中應多列統(tǒng)計表,如土地、戶口、物產(chǎn)、實業(yè)、地質、氣候、交通、賦稅、教育、衛(wèi)生以及人民生活、社會經(jīng)濟各種情況,均應分年精確調查,制成統(tǒng)計比較表編入”。①《修志事例概要》,《內政公報》1930年第2卷第12期,第77—79頁。民國提倡修志要廣用統(tǒng)計圖表,“各縣新修志書多不能善為運用,幾全在文字上努力,無法示人一目了然,且去事實甚遠。竊以今后修志,應以表達事實為職志,多多搜羅人口、物產(chǎn)、土地、交通、商業(yè)等統(tǒng)計數(shù)字,編制各種分布地圖及比較表,作為志書的中心內容,以資文字敘述及解釋的根據(jù),并插入具有代表價值的照片,以增志書的真實性。”①梁廣模:《論修志》,《廣西文獻通訊》1948年第6期,第1—2頁。錢淦在民國《寶山縣續(xù)志》序中說:“若夫編纂方針,比事尤重于屬辭,故圖表不厭增多,務求詳密”。②張允高等修,錢淦、袁希濤纂:民國《寶山縣續(xù)志》錢淦序,1921年鉛印本??梢姡匾暿卤恚诿駠拗菊咧幸呀?jīng)形成一種共識。

方志是以一定行政區(qū)域為其記述范圍的,只要是現(xiàn)行區(qū)劃內的古今人、事、物,都是該地區(qū)方志的記述對象。這樣劃定的記述范圍,并不僵化。例如,為本地做過重大貢獻,雖非本籍人士,也要為其立傳。反之,本籍人士流寓外地,卓有業(yè)績,也可在本地志書中立傳存錄。方志基本遵循“以今境為斷”的原則,但在具體操作上,有些志書會根據(jù)實際對記錄范圍略作變通。光緒《寶山縣志》凡例記:“選舉表凡人是籍非及籍是人非者,例得備載?!雹郏ㄇ澹┝浩奄F、吳康壽修,朱延射、潘履祥纂:光緒《寶山縣志》凡例,光緒八年(1882年)學海書院刻本。而光緒《重修華亭縣志》的選舉志則“凡其人試籍、仕籍系于華亭者,概與題名;有確知為他邑人者,注所居于下方;若邑人而以他籍顯,前志雖亦載之,今悉裁汰”,“‘流寓’以寓居為斷,‘釋老’則土著與寓公兼收,并前志例也”。④(清)楊開第修,姚光發(fā)等纂:光緒《重修華亭縣志》凡例,清光緒五年(1879年)刻本。即是同一部方志,根據(jù)不同的類目內容,所斷限的區(qū)域范圍也有些許偏差。

方志編纂,還要處理好古今關系。從記載時限上看,方志可以分為通紀體和續(xù)志體。通紀體方志,時間上限追溯到事物發(fā)展的開端,下限以修志時為止,統(tǒng)合古今,利于保持歷史延續(xù)性。如果一地是首次修志、重修,采用此體較多。續(xù)志體,只記一地在一段歷史時期的各種情況,以前次修志記事下限為新志纂修的上限,記錄這段時間范圍內的事物。民國《寶山縣續(xù)志》“斷自光緒八年起,至民國六年訖”。民國《寶山縣再續(xù)志》全志“自民國七年至民國十七年六月,上海市與本縣劃分區(qū)域之日”,民國《寶山縣新志備稿》則“于十七年七月以后至二十年六月止。就劃分以后之全縣狀況分編若干目,為將來續(xù)修新志之準備”。⑤吳葭修,王鐘琦纂:民國《寶山縣再續(xù)志》吳葭序,1931年鉛印本。方志一再續(xù)修,互相銜接,有條不紊。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帝制被推翻,處于大變革時期的民國方志大都遇到如何兼顧晚清、民國兩代述事的問題,有的志家作了變通,采用分纂兩志,即“斷代修志”。如上海縣于民國《上??h志》的會議決案,記載:“民國成立以前為之繼續(xù)修纂,體例悉仍其舊,以結束前清時代之縣志”“民國元年以后政令既已變更,體例亦宜改易,繼往開來”“以俟他年之重行編纂”。⑥吳馨、洪錫范修,姚文枬等纂:民國《上海縣續(xù)志》敘錄,1918年上海文廟南園志局刻本。民國《嘉定縣續(xù)志》敘錄記載該志初定修至民國十年為止,經(jīng)眾人討論認為“前志”體例不能適用于民國,不如截至宣統(tǒng)三年為止,民國以后如何編纂,由后來者另行規(guī)劃。⑦范鐘湘、陳傳德修,金念祖、黃世祚纂:民國《嘉定縣續(xù)志》敘錄,1930年鉛印本。纂修者陳傳德在序中寫道:“是編既定名為《續(xù)志》其門類雖不能岀前志范圍,其體例當然不同于前志。而其意旨則在網(wǎng)羅光、宣兩朝邑中三十年間事實,以結舊志之局而作民國新志之先聲,述往思來?!雹喾剁娤妗㈥悅鞯滦?,金念祖、黃世祚纂:民國《嘉定縣續(xù)志》陳傳德序,1930年鉛印本。該志將辛亥改革別為“紀略”,以“著有清之所由終,民國之所自始”。⑨范鐘湘、陳傳德修,金念祖、黃世祚纂:民國《嘉定縣續(xù)志》凡例,1930年鉛印本。此外,民國《南匯縣續(xù)志》、民國《崇明縣志》、民國《青浦縣志》等皆訖于宣統(tǒng)三年,以為是書之限斷。也有在志書后作附錄,記述民國以后的史實。如民國《崇明縣志》卷后設附錄,輯民國初十五年史事。民國《青浦縣續(xù)志》循《江南通志征訪章程》所設人物例,在卷末另設附編,將征訪所得逝于宣統(tǒng)三年以后的人物予以專門記述。

猜你喜歡
體例修志志書
王志書
當代作家(2024年8期)2024-12-22 00:00:00
經(jīng)我校教師為主體的修志團隊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團志”項目成果順利出版
青年學報(2022年2期)2022-05-07 09:43:14
注釋體例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注釋體例
南大法學(2021年6期)2021-04-19 12:28:04
注釋體例
南大法學(2021年5期)2021-04-19 12:26:42
注釋體例
南大法學(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召開特色志書編纂專題會議
廣西地方志(2021年1期)2021-02-25 07:57:14
談編譯出版《西藏七大藝術集成志書》藏文版的必要性
淺談提高第二輪志書的可讀性
編印發(fā)行《山西省第二輪修志指導手冊》
史志學刊(2014年3期)2014-04-10 07:40:12
东阳市| 博湖县| 平潭县| 曲水县| 长沙县| 桦甸市| 雷州市| 高密市| 金门县| 白山市| 青岛市| 隆子县| 泊头市| 吉安市| 通许县| 库车县| 岱山县| 郓城县| 策勒县| 灵寿县| 平泉县| 广河县| 承德市| 阜新| 宜州市| 铁力市| 尉犁县| 辰溪县| 云和县| 施秉县| 淮滨县| 阿瓦提县| 上饶县| 加查县| 孙吴县| 东阿县| 满城县| 泉州市| 马鞍山市| 尤溪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