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義
20世紀初葉,當近代企業(yè)如同雨后春筍遍布哈爾濱的時候,哈爾濱的工人階級隊伍形成了,中東鐵路工人運動蓬勃開展。當時的哈爾濱,已經成為了東北地區(qū)產業(yè)工人的革命搖籃。
哈爾濱工人階級波瀾壯闊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對整個東北地區(q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哈爾濱的工人運動,為哈爾濱的黨組織——中共哈爾濱組和東北地區(qū)早期黨組織——滿洲省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
作為中共中央一至五屆最高領導人的陳獨秀,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逐漸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主張依靠工人階級進行反帝、反封建軍閥的無產階級革命。他通過文章和實際行動宣傳馬列主義、組織工人革命團體、策劃和指導五卅運動及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掀起了上海乃至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潮,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fā)展,為中國的民族革命事業(yè)做出了杰出貢獻。
陳獨秀的作為與他在蘇聯(lián)的一次經歷不無關聯(lián)。1922年11月,陳獨秀、劉仁靜、王荷波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11月13日,中國代表團聆聽了列寧帶病在共產國際作的報告。在分組討論中,中國代表團分在《關于東方問題》提綱組。在聽取中國代表團發(fā)言后,大名鼎鼎的共產國際政治書記、國際工人運動的專家拉狄克作了長篇發(fā)言。拉狄克在發(fā)言中,批評中國同志,“那里有許多我們的同志把自己關在書齋里,研究馬克思和列寧,就像他們從前研究孔夫子一樣”,“在廣州和上海工作的同志很不懂得同工人群眾相結合”,“不要過高估計你們的力量”。這個批評對陳獨秀的影響是深刻的。所以,陳獨秀自從在蘇聯(lián)中途退出會場回國之后,他在黨的會議上痛心疾首,多次跟中央的其他領導同志們研究發(fā)展黨的組織和工人相結合以及開展工人運動的問題。
地包黨支部(地包是機務段俄語音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成立的第一個地下工人黨支部,而且也是東北地區(qū)的第一個產業(yè)工人黨支部。同時,地包黨支部的誕生,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革命實踐中學習馬列主義的經驗總結。地包黨支部的誕生對黨在哈爾濱的早期活動,乃至于整個東北地區(qū)黨組織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3年2月,黨中央派陳為人、李震瀛來哈爾濱開展組建黨的工作。八月份,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十月份,又建立了黨的獨立組。1924年5月,當李大釗同王荷波、羅章龍赴蘇聯(lián)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途經哈爾濱時,發(fā)現(xiàn)陳為人、李振瀛建立的黨組織已經渙散了。所以,在李大釗到達莫斯科,遇到正在東方大學學習的吳麗石時,立即指示他中斷學業(yè),趕赴哈爾濱進行整頓黨組織的工作。
蘇聯(lián)的東方大學,全稱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始建于1921年10月。學生有一部分是蘇聯(lián)東部的,另一部分是從亞洲以及東方,主要是中國來的。因此,這個大學有兩個方針;一個目的是培養(yǎng)能為東方各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需要服務的干部,另一個目的是能為中國和東方各國培養(yǎng)干部。所以這個大學充分考慮這些國家的不同特點,不同班級開設的課程以及教學要求、教學方法都有所區(qū)別。但是,學習的中心內容則都是馬列主義理論。東方大學自從誕生的時候起就設有中國班,它在20世紀20年代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一大批骨干,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吳麗石接到李大釗的指示,立即中斷學業(yè)趕赴哈爾濱。他是1924年的11月份來到哈爾濱的。吳麗石到哈爾濱后,首先把5名黨團員組織起來,編為一個小組,由馬新吾負責。(馬新吾又名馬萬祿,是哈爾濱車輛廠工人,是1923年陳為人和李震瀛來哈后發(fā)展的第一個工人黨員)。接著,他分析了哈爾濱當時的形勢,并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根據黨中央關于“要在產業(yè)工人當中發(fā)展黨的組織”的精神,決定深入產業(yè)工人中去開展工作,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因為1921年11月,陳獨秀以中央書記名義向全黨發(fā)出通知,強調建黨工作要首先開展工人運動,把開展工人運動與籌建黨組織緊密結合起來。他認為首先應該去的就是地包,雖然地包與三十六棚總工廠同屬于中東鐵路機務處,但是,地包不僅是中東鐵路的要害部門,而且還聚集著一大批接受過馬列主義影響,經歷過中東鐵路大罷工,組織性和紀律性都很強的無產階級隊伍。
1925年二三月間,正趕上哈爾濱地包招工,吳麗石和由中共北方區(qū)派來的共產黨員姜文洲、劉鐵牛、王麟書等人,就乘機進入了地包當小工。吳麗石等人來到地包之后,專揀臟活累活干,主動接近工人,和他們交朋友,還經常利用會俄語的特長,替工人跟白俄工頭交涉講理,為工人鳴不平。就這樣,逐漸提高了他們在工人中的威信。接著,吳麗石就在休息時間,給工人們介紹蘇聯(lián)十月革命以后,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以及現(xiàn)在蘇聯(lián)人民的生活情況。還組織了夜校,教工人學習俄語和文化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在地包附近的偏臉子租了一套白俄的房子,秘密成立了“東鐵青年協(xié)進會”。吳麗石等人利用這個組織,對工人進行革命宣傳。如:讀進步報紙;講國內國際形勢;區(qū)別“紅黨”與“白黨”的不同;分析沙俄帝國主義對中東鐵路工人的剝削和壓迫;強調團結起來就是力量等。
1925年5月的一天晚上,哈爾濱地包的10多個青年工人,在偏臉子(現(xiàn)在的道里區(qū)安字號一帶)的一個小平房里開會。吳麗石把“東鐵青年協(xié)進會”中的先進青年工人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和共青團。當時發(fā)展了地包的張有仁、王光祿、劉鳳閣、小孔(名字不詳)、張闊舟、朗勛臣、楊長春和車輛廠的鄭升、馬萬祿四名黨員和五名團員,并建立了地包黨支部,哈爾濱第一個產業(yè)工人黨支部,就這樣誕生了。當時吳麗石任地包黨支部書記,后來由姜文洲擔任。
吳麗石之所以一到哈爾濱就打入哈爾濱機務段,是有其戰(zhàn)略目的的。當時的哈爾濱地包,隸屬于機務處的中東鐵路的要害部門,集聚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火車司機和產業(yè)工人。其中有不少俄國工人,他們大部分是布爾什維克。他們在中俄工人中宣傳馬列主義,啟蒙中國工人的階級覺悟。并且率領他們參加了一系列反對沙俄、支援俄國十月革命的罷工斗爭,使哈爾濱機務段和哈爾濱車輛廠的工人階級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逐漸成為哈爾濱產業(yè)工人的革命搖籃。
總而言之,布爾什維克的活動、馬列主義的傳入、十月革命的影響,對中東鐵路工人革命思想的啟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中東鐵路工人一系列的罷工斗爭和革命活動,充分說明,中東鐵路的工人階級,已經日趨成熟了。這就為東北地區(qū)第一個產業(yè)工人黨支部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而產生了工人階級隊伍的中東鐵路,就是東北地區(qū)第一個產業(yè)工人地下黨支部的搖籃。
吳麗石
地包黨支部第一任書記,是吳麗石烈士。吳麗石,又名吳苓生、張金德。1899年,出生在江蘇省沐陽縣延吉鎮(zhèn)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11年在沐陽縣第一高等小學讀書,生性聰穎,刻苦好學,學習成績總是在全校的前三名。以后,到鎮(zhèn)江中學讀書。在學校接受了進步思想,宣傳自由民主,在反對學校封建教育制度的學潮中立場堅定,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而被學校開除。后來考上北平匯文中學,1919年在北平參加了五四運動。他積極從事平民教育,大力宣傳反帝、愛國、民主、科學。1923年2月,在北平俄文專修館學習期間,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入黨。同年暑假,李大釗代表黨組織,介紹他去蘇聯(lián)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10月就由黨派來東北工作。
吳麗石到哈爾濱后,創(chuàng)辦了《哈爾濱日報》,傳播進步思想,抨擊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1925年2月,借地包招工之機,率領一部分黨員干部打進地包。利用各種方式接近、啟發(fā)、教育青年,成立了東鐵青年協(xié)進會。以這個組織為基礎,發(fā)展了一批黨團員,成立了地包黨支部,吳麗石任黨支部書記。后來由姜文洲擔任。1925年春,他首先整頓黨團組織,發(fā)展了5名團員編為一個小組。以吳麗石為書記的中共哈爾濱特支成立了。1926 年初,中共北滿地委成立,吳麗石任第一任書記。他領導黨員和積極分子,散發(fā)傳單、宣傳黨的主張、揭露敵人陰謀活動。春節(jié)期間利用送賀年片的形式進行革命宣傳。
地包黨支部成立以后,吳麗石又打入哈爾濱的教育界,發(fā)展了中俄工業(yè)大學的學生高誠儒、吳寶泰等;徐公學校的趙尚志;還有法大、醫(yī)專的8人入黨,并建立了學生支部。
在這個基礎上,又發(fā)展了警察、皮鞋、布鞋、店員等支部。當時,全市共有6個黨支部。1925年11月,成立了哈爾濱特委,吳麗石任特支書記。1926年4月,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吳麗石在哈爾濱馬家溝比樂街主持召開了特支擴大會議,會上撤銷了哈爾濱特支,正式成立中共北滿地方委員會,直屬中央領導,會議選舉吳麗石任中共北滿第一任地委書記。這一期間,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還協(xié)助建立了國民黨哈爾濱特別市黨部。1927年初,哈爾濱通訊站被破壞,軍事訓練班也被迫停辦。同年三月,吳麗石去中央匯報工作,并準備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定高洪光代理地委書記。同年十月,北滿地委遭到破壞,高洪光等20余人被捕,黨的組織受到很大的損失和削弱。吳麗石途經上海時,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安排胡步三前去列席會議,他則立即返回哈爾濱重新恢復和整頓黨組織。在南崗聾子街(現(xiàn)鳳翥街)召開地委擴大會議,重組中共北滿地委,吳麗石任書記。北滿地委重新恢復后,黨的組織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哈爾濱有三十六棚支部、地包支部、大學支部、皮鞋支部、警察支部;在北滿其它地區(qū)建立的黨支部有雙城支部、安達支部、長春支部、吉林支部、橫道河子支部、牡丹江支部。同時,在滿洲里、海拉爾、博克圖、昂昂溪、磨刀石、一面坡、穆棱、綏芬河等地也都建立了黨支部。
1929年,吳麗石奉命到山東組建臨時省委,他任書記。1929年2月8日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敵人對他施加各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與郭隆禎等21名革命烈士一起犧牲于山東濟南緯八路刑場。
馬萬祿
張有仁
馬萬祿,又名馬新吾。1902年出生于天津,回族人。20世紀20年代初來哈爾濱,入中東鐵路三十六棚總工廠工作。1923年7月,經陳為人、李震瀛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為哈爾濱建黨后第一個工人黨 員。1924年初,哈爾濱黨團組織引起反動當局的注意,他離開鐵路工廠到香坊商會工作。仍從事秘密革命活動。其間,曾積極參加支援上?!拔遑Α边\動,組織滬案后援會。
1925年11月中旬,黨中央派吳麗石來哈,著手整頓了渙散的哈爾濱黨團組織,將5名黨員組成一個小組,經黨的干事會決定,由他擔任小組長。1926年10月,中東鐵路工人黨支部遭到破壞,機務段工人黨員張有仁等被捕,當時他與張有仁為鄰居,聞訊后離開哈爾濱去天津。1927年再次返回哈爾濱,多方尋找黨的組織,以便接上關系為黨工作,但未成。這期間,先后在哈爾濱、穆棱等地謀生。九一八事變后去關內。日本投降后到玉門油礦工作,是玉門油礦開創(chuàng)人之一。全國解放后,調蘭州建筑系統(tǒng)工作。1956年逝世。
張有仁是中東鐵路時期,哈爾濱地包的火車司機。是東北革命烈士吳麗石成立東北地區(qū)第一個工人地下黨支部——地包黨支部時發(fā)展的第一批中共黨員之一。
張有仁的原籍是黑龍江省肇州縣古龍村,1905年出生在齊齊哈爾。其父張子揚是齊齊哈爾火車站的火車司機。后來,又調到橫道河子。1923年因其父工傷事故死亡,接班到機務段當鉗工助手。不久,又被調到了哈爾濱地包。1923年結婚,住在地德里。
1925年年初,在吳麗石與一部分中共早期黨員打入地包、成立東鐵青年協(xié)進會時,張有仁不僅積極參加,而且表現(xiàn)積極。
地包黨支部成立之后不久,進行的一次斗爭白俄大總管的行動,就是在張有仁家開會研究,由張有仁負責領導的。
吳麗石還帶地包黨支部的黨員,到哈爾濱《東北早報社》等當時一些進步的團體,認識了許多既有馬列主義理論又有經驗的共產黨員。譬如彭樹堂、陳晦生和海濤等。吳麗石還經常領他們去參加一些黨的秘密會議,如上海鐵路總工會王菏波做的上海工人運動的報告、全國團總赴蘇聯(lián)學習做的報告,還有南方一些同志來哈爾濱做的報告。這些革命活動,大大地提高了張有仁的覺悟和理論水平,也大大地樹立了他對革命斗爭的信心。
1925年11月,張有仁被捕入獄。因為警察在張有仁家里搜出了《中國青年》《向導周刊》《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主張》,還有一些傳單和全國各地工人運動的小冊子。于是,把他押送到路警處。不管怎么審訊、拷打,張有仁一口咬定是別人寄放在他家的。在路警處被關了十多天后,又轉到濱江縣法院。在濱江法院天天審訊,被關押了4個多月。1926年初,又被押解到吉林高等法院。最后審判結果,宣判的罪名是;宣傳赤化,意圖顛覆政府,組織工人暴動,陰謀紊亂國憲。因拒不認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
1927年的冬天,張有仁被釋放出獄。在張有仁等地下黨員被釋放的第二天,滿洲省委委員韓心平就親自去沈陽通知張有仁,恐軍閥反復無常,讓他們速回哈爾濱,并發(fā)給他們每人20元日本票作為路費。張有仁他們到家三四天,地包黨支部的張闊周、韓心平就到張有仁家去看他。并到其他一些黨員家談心,做思想工作。并指示他們,要謀工作,干革命。也就是說,只要有了工作,才能利用工作崗位為黨多作工作。過了幾天,滿洲省委書記任國禎也來到地包,看望了大家,也強調了“黨員必須有工作,然后才能有機會為黨工作的重要意義?!?/p>
張有仁出獄之后,任國禎指示并安排張有仁到機務段當司機,另一方面又讓他到工人維持會(即工會)去協(xié)助韓守本工作。這一時期,省委書記任國禎還安排張有仁擔任了國際交通站的工作。同時負責來哈革命同志的接待工作。
地下交通線,是共產國際成立之后建立的通往蘇聯(lián)的秘密通道,中國共產黨的許多早期領導人,都是通過這個通道來往蘇聯(lián)的。而地包黨支部所承擔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火車頭運送人員。當時接頭時,有紅燈作信號,還有接頭口令。接頭人將人帶來交給張有仁等,藏到火車的煤箱。到指定地方,看到信號,對好接頭暗號,再把人送下去。
1931年春天,黨派張有仁去蘇聯(lián)海參崴中國蘇兆征黨校學習;1933年畢業(yè)后,又到中國高級列寧黨校學習;1936年畢業(yè)后,在蘇聯(lián)國立東方大學東方系當中文教員;1937年,當遠東邊防軍;1939年,調海參崴邊防司令部當翻譯;1942 年,調赤塔邊防司令部;1946年,在伯利塔斯社當新聞記者,半年后又轉入莫斯科東方大學教中文;1952年回國。張有仁回國后,先后在公安部、農業(yè)部、鐵道部黨校工作。離休后,于1974年在北京逝世。
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將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培養(yǎng)成為了一個國際主義革命戰(zhàn)士。哈爾濱早期工人黨員張有仁的一生,就是中共哈爾濱黨史的一部分,也是黨領導中東鐵路工人運動史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