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暄倪
倚靠斑駁的木門,我的目光循著狹窄的巷道愈拉愈遠。在一塊塊方磚的罅隙,細長枯黃的葦草隨風搖曳。孩童的嬉笑歡鬧自一座簡陋的庭院內(nèi)傳出,喚醒了我藏匿于巷中的童年記憶。
外婆的老宅就坐落在這條僻靜古樸的巷內(nèi),年幼的我長期寄住在外婆家,小巷理所當然成了我童年的樂園。大清早,我會模仿外婆的模樣,雙手叉腰,似公雞打鳴般大聲叫喚。很快,左鄰右舍的大門內(nèi)一個接一個竄出與我年齡相仿的玩伴。“聽電話”是我們常玩的游戲:一人將耳朵緊貼在墻壁上,另一人在不遠處奶聲奶氣地呼喚對方的名字,兩人有模有樣地你一言我一語,惹得旁邊的小伙伴急不可耐地爭著嘗試,似乎聽出了無窮的樂趣。歡快的笑聲在小巷逼仄的天空蕩漾,就連在附近逡巡的老母雞也感受到了一份快樂,展開翼翅,把興奮撒在揚起的灰塵中。
孩子們幼稚的心靈中總有著無窮無盡的樂趣。拐角的墻根處,黃泥裸露,一株綠色植物牽扯出大家的好奇心:這是什么樹呀?你看它的葉片多綠呀!上面還有小果子哩!大家七嘴八舌,并非想要弄個水落石出,只是驚詫于果實的清亮圓潤。一顆顆小腦袋眾星捧月般簇擁著,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要好好守護,謹防家禽家畜傷害。于是,守候果子成熟的甜蜜夢想又在大家的心中醞釀開去。
那時,巷子里的住戶甚多,年幼的我更偏愛那些慈眉善目的老爺爺、老奶奶。有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在小巷中撒野瘋跑,老奶奶手中端著一碗紅薯稀粥,那是給她孫兒的早餐,但在場的小孩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吃了個底朝天。老奶奶依然笑容可掬,樂呵呵叮囑一聲:“好好玩,可別摔了?!奔t薯稀粥的甜蜜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童年的記憶里。
有月色的夜晚,外婆要忙家務、忙農(nóng)活兒,不能為我講久遠的傳說,我百無聊賴,趴在巷中一堵老墻上思索:那棵枇杷樹是從哪兒來的?月亮上究竟有沒有可愛的玉兔?鄰居老爺爺為何一餐只喝一碗粥卻力氣大得能扛起兩大桶清水?癡癡地想,有小半宿的時間,直至瞌睡蟲悄悄爬上眼睫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不知不覺間,這條承載著我童年記憶、給予我溫暖的老巷,漸漸地寂寞了:那些與我形影不離的小伙伴們,背上了小書包,隨父母去了聳立著高樓的城市。外婆也隨我們一家搬離了小巷,有關小巷的故事,漸漸湮沒在一首首古詩詞、一道道繁雜的算術題中了。
重訪小巷,再也找不回兒時的那般模樣。幾座搖搖欲墜的舊宅上貼著褪色的“?!弊郑以?jīng)趴過的那堵老墻已經(jīng)徹底坍塌,那株我年年盼望結(jié)果的枇杷樹,只剩下一截樹樁,一圈圈年輪書寫著它的歲月滄桑。只有那棵桑樹,已長得比石墻還高,滿樹的桑葚子惹人喜愛。我摘下一顆,放入嘴中慢慢咀嚼,唇舌間滿溢甜美與馨香。
倏忽間,我想起好些年前那個青澀的承諾:“一定要一起吃桑葚子哦!”可如今,樹在,人不在,童年也一去不復返……
(指導老師:謝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