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響老年人抑郁與焦慮水平的因素及干預建議

2020-07-12 06:32:50高宏宇
荊楚學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慢性病狀況主觀

高宏宇

(天津師范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 300387)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11.9%,預計到203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71億,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0.43億,我國面臨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抑郁癥是困擾人類健康發(fā)展的重大負擔病癥,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億多人飽受抑郁癥的困擾,其中老年人約占7%。老年群體作為中國人口中的龐大數(shù)量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更應該引起關注。老年群體通常以孤獨和喪失獨立性為病因,抑郁發(fā)生率較高而又容易被忽視。研究影響老年人抑郁與焦慮水平的因素可以為相關工作者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參考。

一、文獻綜述

(一)生理狀況與抑郁焦慮研究相關文獻綜述

周巧學等在研究中解釋了“衰弱身份危機”理論,認為衰弱是老年人由完全自理到自理能力受限的過渡階段,老年人在身體逐漸衰弱的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會隨之產生變化,從而成為壓力,導致抑郁發(fā)生;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下降、社會功能弱化且與外界聯(lián)系減少等多種原因,易發(fā)生抑郁等負面心理反應[1]。王真等在研究老年人疾病與抑郁關系中未發(fā)現(xiàn)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疾病負擔與焦慮、抑郁存在明顯相關,并指出抑郁情緒與疼痛疾病有較大關系[2]。艾亞婷等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越好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越低,并指出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是影響認知功能的兩個重要因素,提出可以通過向社區(qū)老年人開展社區(qū)健康教育和對社區(qū)工作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等社區(qū)綜合干預來緩解社區(qū)老年人因認知功能衰弱而抑郁的狀況[3]。孫俊俊等指出老年人的認知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會直接影響自身的抑郁情緒和焦慮狀況,認知情緒調節(jié)能力較弱的老年人越可能產生抑郁和焦慮的情緒,提示社區(qū)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引導老年人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來緩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緒[4]。關于視力與聽力對老年人抑郁狀況影響的研究較多,譚文靜等指出抑郁狀況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即視力、聽力功能在認知功能與抑郁情緒中起到中介的作用,良好的視力、聽力功能會使老年人擁有較好的認知功能并進一步降低老年人的抑郁概率[5]。葉欣等進一步分析指出聽力對較年輕的老年人有更明顯的保護作用[6]。

(二)先賦性因素和后附性因素與抑郁焦慮研究相關文獻綜述

童年逆境與老年人抑郁有顯著的相關性,童年逆境經歷越嚴重,老年時抑郁傾向概率越高。嚴重的軀體或情感虐待、父母關系差、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低、重大創(chuàng)傷等童年逆境經歷都會顯著提高老年人有抑郁癥狀的風險及其抑郁得分。童年逆境對老年人抑郁的影響存在性別差異和城鄉(xiāng)差異。李月等提出要注重在家庭中父母關系對兒童人格塑造的影響[7]。李國瑞等從教育水平、居住區(qū)域、住房性質、未來個人經濟預期四個維度分析老年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對抑郁狀況的影響,指出社會經濟地位對老年人抑郁狀況有影響,須著重加強對現(xiàn)居住在租賃房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8]。王雅琦等指出相較于低社會經濟地位的老年人,高社會經濟地位的老年人在養(yǎng)老機構中的抑郁比例更高一點,可能因為其自身經濟水平較好,對養(yǎng)老機構期待更高,而現(xiàn)實狀況與理想水平產生的差距會導致抑郁情緒的產生[9]。

(三)主觀觀念與抑郁焦慮研究相關文獻綜述

羅婷俐等指出孝道期待會對老年人的抑郁情緒產生影響,老年人對子女的孝道期待水平與幸福感水平成正比,與抑郁水平成反比,老年人的互惠性孝道觀念通過其中的孝道期待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自身的抑郁情緒[10]。劉甜芳等指出孤獨在老年人所有心理問題中的發(fā)生率最高,尤其是在機構養(yǎng)老和在農村獨居的老人。老年人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是必然老化的悲觀個人觀念;其二是缺少家庭支持;其三是“重少輕老”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對老年人形成偏見[11]。

(四)社會參與和社會支持與抑郁焦慮研究相關文獻綜述

李月等將老年人的社會參與類型分為簡單交往型、智力參與型、健身鍛煉型、團體組織型、助人奉獻型五種,提出社會參與能夠通過改善心理健康、提高身體健康、提高個體獲得支持的可能性等機制降低老年人抑郁發(fā)生風險[12]。譚文靜等提出社交活動對認知功能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即參與社交活動的老年人認知功能得分更高,抑郁的可能性會更低[5]。鄭曉等指出老年人有高抑郁-穩(wěn)定型、低抑郁-不穩(wěn)定型、抑郁低風險型三種抑郁表現(xiàn)類型,低抑郁-不穩(wěn)定型的老年人因為抑郁指標不明顯,情緒狀況不穩(wěn)定,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類群體,予以重視并進行早期介入,避免抑郁升級;其還指出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老年人抑郁[13]。劉甜芳等指出缺少家庭支持會導致老年人抑郁狀況的發(fā)生[11]。周瑋等通過研究老年人的安全感和情緒表達狀況,指出良好的親子支持對于緩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緒起到重要作用[14]。

二、數(shù)據(jù)來源與方法

(一)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使用2011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發(fā)布的北京市老年人焦慮測量原始數(shù)據(jù),該數(shù)據(jù)調查總體為北京市海淀區(qū)行政區(qū)域內60周歲以上的戶籍人口。調查對象從城鎮(zhèn)社區(qū)、農村社區(qū)和養(yǎng)老機構中運用典型抽樣方式結合系統(tǒng)抽樣方式進行抽取,實際調查人數(shù)為1 350人。

(二)調查方法

1.一般情況調查表

一般情況調查表中的問題包括受訪者的性別、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狀況、政治面貌、戶籍類型與戶籍所在地。

2.簡版老年抑郁量表

簡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是在標準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的基礎上設計而來,由于其簡潔性和易操作性,更適合在老年人群中使用[15],適合應用于我國社區(qū)老年人的抑郁癥狀測量[16-17]。該量表共有15道題目,被調查者選擇“是”或“否”作答,“是”計1分,“否”計0分,總分范圍為0~15分??偡衷?~5分之間為正常,總分≥ 6分表示有抑郁情緒,總分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嚴重。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9,具有較好的信度。

3.老年焦慮量表

澳大利亞學者Pachana與合作者編制了一個專門用于老年人的老年焦慮量表(Geriatric Anxiety Inventory,GAI),為了方便老年人閱讀作答,該量表排除了有關軀體癥狀的相關問題,語言簡單易懂,被廣泛應用。該量表共有20道題目,被調查者選擇“是”或“否”作答,“是”計1分,“否”計0分,總分范圍為0~20分。總分0~10分為正常,總分≥ 11分表示有焦慮情緒,分數(shù)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嚴重。在本次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37,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本調查問卷中有16個有關老年人自理能力狀況的問題,使用3點記分的方式計分,“做不了”記1分,“有些困難”記2分,“不費力”記3分,總分范圍為16~48分,為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的總分,總分越高說明生活自理能力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22,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5.社會支持量表

本調查問卷中關于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的問題一共有6個,筆者將6個問題分為社交支持、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三個維度?!懊總€月至少見一次面或能聯(lián)系的親屬與朋友人數(shù)”為社交支持維度,“放心可以談論心里話的親屬與朋友人數(shù)”為情感支持維度,“需要時能幫上忙的親屬與朋友人數(shù)”為工具性支持維度。為便于分析,將老年人的回答重新編碼為不同變量,新變量的編碼計分方法為:0~3人記1分,4~7人記2分,8人及以上記3分,維度總分為2~6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該維度下的社會支持水平越高。社會支持總分為社交支持、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三個維度總分值之和。在本次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73,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法進行調查。

(四)研究數(shù)據(jù)處理

將有效問卷的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26.0軟件進行錄入,后續(xù)的獨立性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和回歸也都通過該軟件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人口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

該樣本當中的人口統(tǒng)計特征見表1。

表1 樣本人口統(tǒng)計特征

樣本中,女性樣本居多;年齡分布較均勻,70至74歲段樣本數(shù)量相對較多;初中與大專及以上樣本數(shù)量較多,分別占比24.6%與24.7%;漢族樣本居多,占比90%;在婚姻狀況方面,有配偶樣本居多,有980人,占比74.4%,無配偶有338人,占比25.6%。

(二)生理狀況差異對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分析

1.抑郁和焦慮水平的性別差異比較

對老年男性、女性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進行差異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抑郁和焦慮水平在性別上的差異比較

由上表可知,性別在抑郁水平和焦慮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抑郁水平方面,男性的均值為6.819,女性均值為7.195,t值為-5.249,說明老年女性的抑郁程度要顯著高于男性。在焦慮水平方面,男性的均值為1.504,女性均值為2.662,t值為-3.491,說明老年女性的焦慮程度要顯著高于男性。

2.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學歷差異比較

以老年人學歷狀況各因子作為因變量,以抑郁和焦慮程度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抑郁和焦慮水平在學歷上的差異比較(M±SD)

由上表可知,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在抑郁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學歷水平對于老年人焦慮水平的影響則不顯著。通過事后檢驗得知,受教育水平為未上學、小學和初中的老年人之間的抑郁水平并無顯著性差異,而受教育水平為未上學、小學和初中的老年人與受教育水平為高中和大專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抑郁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低學歷的老年人之間、高學歷的老年人之間的抑郁程度差別不大,但學歷越高抑郁程度越低。

3.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婚姻狀況差異比較

對老年人有配偶與無配偶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進行差異比較,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抑郁和焦慮水平在婚姻狀況上的差異比較

由上表可知,有無配偶在抑郁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配偶的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均值為6.951,無配偶的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均值為7.289,t值為-2.829,無配偶的老年人的抑郁程度要顯著高于有配偶的老年人。在焦慮水平方面,有配偶的均值為2.123,無配偶的均值為2.382,t值為-0.997,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有無配偶與老年人的焦慮水平并沒有相關關系。

4.抑郁和焦慮水平與是否患慢性疾病的差異比較

對老年人是否患慢性病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進行差異比較,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抑郁和焦慮水平在有無慢性病下的差異比較

由上表可知,有無慢性病在抑郁水平和焦慮水平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抑郁水平方面,無慢性病的抑郁均值為6.532,有慢性病的均值為7.136,t值為-4.593,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的程度要遠高于沒有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在焦慮水平方面,無慢性病的抑郁均值為1.000,有慢性病的均值為2.476,t值為-6.842,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焦慮程度要高于沒有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5.抑郁和焦慮水平與自理能力上的相關分析

對老年人的抑郁和焦慮水平與老年人自理能力進行相關性分析得知,抑郁和焦慮水平在老年人自理能力上有顯著性差異(P<0.01),相關系數(shù)均為-0.128,且自理能力與抑郁和焦慮水平呈現(xiàn)負相關。自理能力越好的老年人其抑郁和焦慮的水平越低,自理能力越差的老年人其抑郁和焦慮的水平越高。

(三)主觀感受差異對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分析

1.抑郁和焦慮水平在主觀幸福感受上的差異比較

以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受的三個因子作為因變量,以抑郁和焦慮程度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具體結果見表6。

表6 抑郁和焦慮水平在主觀幸福感受上的差異比較(M±SD)

由上表可知,主觀幸福感受不同的老年人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事后檢驗得知,在抑郁水平的比較中,主觀幸福感受為比較幸福和一般幸福的老年人在抑郁水平中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而主觀感受為比較不幸福與比較幸福和一般幸福在抑郁水平的比較中有顯著性差異。主觀幸福感受為比較幸福與一般幸福的老年人比主觀幸福為比較不幸福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更低,主觀幸福感受為比較不幸福的老年人有更大的致郁風險。在焦慮水平的比較中,三種主觀幸福感受相互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主觀感受越幸福的老年人其焦慮程度越低。

2.抑郁和焦慮水平在生活滿意程度上的差異比較

對老年人生活滿意程度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進行差異比較,結果見表7。

表7 抑郁和焦慮水平在生活滿意程度的差異比較

由上表可知,不同的生活滿意程度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抑郁水平方面,通過事后檢驗得知,主觀感受對生活狀況很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與主觀感受一般、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并沒顯著性差異,但主觀感受對生活滿意度一般的與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均有顯著性差異,且生活滿意程度為一般的老年人在抑郁水平上要顯著高于生活滿意程度為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的老年人。從焦慮水平角度分析,通過事后檢驗得知,生活滿意程度為不太滿意和一般的與生活滿意程度為比較滿意與非常滿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對生活不太滿意和一般的老年人其焦慮水平要遠高于對生活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的老年人焦慮水平。

(四)社會支持狀況對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分析

1.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和焦慮水平的相關分析

對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和焦慮水平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抑郁和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狀況的相關分析

由表8可知,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和焦慮水平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老年人的社交支持、情感支持與工具性支持水平均與抑郁和焦慮水平呈負相關關系,即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抑郁與焦慮的水平就越低。

2.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回歸分析

(1)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水平的回歸分析

以社交支持、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為自變量,以抑郁水平為因變量,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社會支持對老年人抑郁狀況的回歸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回歸方程有意義(F=17.50,P<0.001),只有情感支持進入回歸方程,情感支持對抑郁水平具有負向預測作用,說明在社會支持中得到的情感支持水平越高,抑郁水平就越不容易提升,解釋率為1.3%?;貧w方程為:抑郁水平=7.65-0.115×情感支持。

(2)社會支持狀況與焦慮水平的回歸分析

以社交支持、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為自變量,以焦慮水平為因變量,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0所示。

表10 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焦慮水平的回歸分析

由表10可以看出,回歸方程有意義(F=16.44,P<0.001),只有情感支持進入回歸方程,情感支持對焦慮水平具有負向預測作用,說明在社會支持中得到的情感支持水平越高,焦慮水平就越不容易提升,解釋率為1.3%?;貧w方程為:焦慮水平=3.49-0.112×情感支持。

四、分析討論

(一)生理狀況差異對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分析討論

1.抑郁和焦慮水平的性別差異比較分析

性別在抑郁水平和焦慮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老年女性的抑郁程度和焦慮程度都要顯著高于男性。其一,這可能是由于社會性別期待賦予男性與女性不同的責任與義務所致。女性在工作之余要分散出一部分精力照顧家庭,其承受的壓力也可能較男性更多,長期的壓力導致女性在老年階段可能面臨更大的抑郁與焦慮風險。其二,可能是由于思維方式與情感細膩程度不同所致。男性與女性的思維方式與情感細膩程度不同,面對一件事情,男性更講求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而女性可能更加注重表達情感。所以當面臨壓力與危機事件時,男性在尋找問題解決路徑上可能占據(jù)更多優(yōu)勢,女性注重情感表達與感受就更可能會受到危機事件的持續(xù)性影響,導致抑郁與焦慮風險的增加。

2.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學歷差異比較分析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老年人在抑郁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學歷對于老年人焦慮水平的影響則不顯著。低學歷的老年人之間、高學歷的老年人之間的抑郁程度差別并不大,但低學歷與高學歷在抑郁程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學歷越高抑郁程度越低。其一,從老年人自我調節(jié)能力看。可能是由于接受高素質教育的老年人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即使步入老年仍會持續(xù)性學習新鮮事物,可以很好地疏解自己的郁悶情緒,避免因長期低落產生抑郁情緒,可以理性地認識和接受步入老年所遇到的新狀況。學歷越高更可能持有理性信念去處理一些危機事件,從而降低抑郁情緒發(fā)生的可能。其二,從老年人社會支持網(wǎng)絡看。高學歷的老年人可能在退休之前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好的社會資源,遇到需要傾訴和需要幫助的時候有更好的社會支持,棘手事件也更容易得到解決,在自我效能感較高的情況下,其負面情緒可能會較快得到消解。

3.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婚姻狀況差異比較分析

有無配偶在抑郁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無配偶的老年人的抑郁程度要顯著高于有配偶的老年人。沒有配偶陪伴的老年人可能會產生孤獨疏離情緒,尤其是剛經歷喪偶的老年人,面臨危機事件后可能會產生心理創(chuàng)傷,隨之而來長期的孤獨感會增加喪偶老年人抑郁狀態(tài)的風險。

4.抑郁和焦慮水平與是否患慢性疾病的差異比較分析

有無慢性病在抑郁水平和焦慮水平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此結果與王真等研究得出的結論不同,筆者認為慢性病對于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與焦慮水平均有顯著性影響,因為慢性病是一種長期伴隨老年人的疾病,雖然將慢性病“常態(tài)化”后可能會很好地與之共存,但對慢性病的接受與適應并不代表對人的生命質量沒有影響。例如,出于胰島素的冷藏保存要求,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將會被限制出行,飲食方面也會受限制,有飲食專家曾表明,碳水化合物和糖分長期攝入不足會影響人的心情,使人的幸福感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會增加焦慮和抑郁的風險。所以,在慢性病影響下,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出現(xiàn)持續(xù)下降,長期的困擾和郁悶情緒的積攢可能會造成抑郁情緒的產生和滋長。

5.抑郁和焦慮水平在自理能力上的相關分析討論

老年人自理能力與抑郁和焦慮水平具有顯著相關性,且自理能力與抑郁和焦慮水平呈現(xiàn)負相關。這很有可能是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面臨的是曾經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簡單事件,現(xiàn)在卻需要在子女或者相關護理人員幫助下才能完成,其自尊感受到極大威脅,長期的自尊感缺失可能會增加其抑郁和焦慮的風險。艾拉·畢奧格(Ira Byock)曾在自己的書《優(yōu)雅的離別》中提到,讓老年人最難熬的不是疾病帶來的疼痛,而是失能、失智和無助使身心靈無法安適,是疾苦對生命既往尊嚴的摧殘。老年人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操控能力降低之后,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對自我的否定和失望等負面情緒的增長,長期以往會增加老年人抑郁與焦慮的風險。

(二)主觀感受差異對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分析討論

1.抑郁和焦慮水平在主觀幸福感受上的差異比較分析

主觀幸福感受不同的老年人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主觀感受越幸福的老年人越不容易有抑郁情緒,主觀感受為比較不幸福的老年人有更大的致郁風險。在焦慮水平的比較中,三種主觀幸福感受相互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主觀感受越幸福的老年人其焦慮程度越低。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也代表了人對于目前生活狀況的接納程度,每個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衡量標準。這表明主觀感受幸福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達到了自己內心對幸福定義的標準,或者主觀感受幸福的老年人可能有更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對生活有更強的接受適應能力,較不容易受抑郁與焦慮情緒的影響。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幸福這種主觀感受是受現(xiàn)實狀況影響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社會地位、可利用資源與社會支持狀況等都可能會影響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受,在此處更注重分析的是老年人本人的主觀幸福感取向,不同的衡量標準會使老年人對幸福感的認定不同。

2.抑郁和焦慮水平在生活滿意程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

不同的生活滿意程度在抑郁和焦慮水平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低生活滿意程度狀況與高生活滿意程度狀況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對生活滿意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抑郁與焦慮水平越低。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是對生活多方面客觀存在及擁有多寡的評價,每個人的衡量與評判標準不同,可能涉及對個人經濟狀況的滿意程度、居住環(huán)境的滿意程度、子女孝順程度和自我實現(xiàn)程度等等方面,達到并維持在自己選擇標準范圍之內生活的老年人其抑郁與焦慮的水平越低。

(三)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和焦慮水平的關系討論

1.基于本數(shù)據(jù)結果的討論

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和焦慮水平呈負相關關系。社會支持對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與親友較高的見面頻率和情感交流頻率和一定的在需要時可以尋求幫助的親友數(shù)量對于老年人來說就像一顆“定心丸”,良好的社會支持狀況可以給老年人更強的安全感,當明確自己在遇到困難一定有人可以幫助和傾訴時,可以極大地降低老年人不安和焦慮的情緒,同時避免抑郁和焦慮癥狀的發(fā)生?;顒永碚撜J為,活動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動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滿意和更能適應社會,在社會舞臺上角色的退出需要新的角色身份來填補。老年人獲得社會支持的過程也是與社會互動的過程,社會支持對于老年人新的身份過渡與自我認同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由上述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情感支持對于抑郁水平和焦慮水平均有負向預測作用,老年人獲得的情感支持水平越高,越不容易抑郁與焦慮。原因可能是抑郁與焦慮都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而情感支持作為一種情感表達回應的正是心理狀態(tài)。當老年人可以放心談心的親友數(shù)量越多時,其情感宣泄與獲得情感回應的狀況就越好,及時與親友溝通或是進行適當?shù)那楦行?,負面情緒不容易積壓,還可以在親友處獲得安慰與情感支持,抑郁與焦慮的可能性就越低。

2.基于當前狀況的討論

社會支持狀況與老年人的抑郁與焦慮狀況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在當前狀況下,老年人還面臨著一些新挑戰(zhàn)。首先是電子產品與新科技的適應挑戰(zhàn)??焖侔l(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與相關應用技術在為年輕人帶來新鮮感和便捷生活體驗的同時,卻給老年人帶來了恐慌和挑戰(zhàn)。老年人冒雨去交醫(y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xiàn)金,只留下老年人手足無措停在原地;在銀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想要辦理業(yè)務卻必須要進行人臉識別,只得被家人從輪椅中抱起等等。電子產品與新科技帶來的不適和沖擊從本質看是一種社會支持的欠缺,這很有可能導致老年人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較差。有些老年人出于性格原因,偏向于堅持古樸的生活方式,對于新興的事物比較保守和排斥,拒絕學習新事物。還有些老年人卻是想學習但無人教,一方面是面對科技產品存在畏難情緒,一想到操作這么復雜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是害怕麻煩別人,怯于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想法。諸多新興電子產品和新科技改變了老年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狀況,可能會導致老年人不適應。長期遇到不知如何解決與回應的場景會導致恐慌,甚至會產生被時代“拋棄”的落寞感受,以上情況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產生焦慮與抑郁情緒。

其次,新時代環(huán)境下家庭結構的改變是老年人面臨的另一個挑戰(zhàn)。兩個獨生子女家庭結合后面臨著“8-4-2-1”的家庭結構,即兩位獨生子女需要共同贍養(yǎng)八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四位雙方父母和最少撫養(yǎng)一個小孩。在這種家庭結構下,被贍養(yǎng)人與贍養(yǎng)人之間從人數(shù)、時間、精力和金錢上看都十分不平衡。這種家庭結構下的老年人出于對老年生活的擔憂、為了給子女“減負”做的退讓與“犧牲”所帶來的焦慮情緒或是子女給予的社會支持不足等狀況,都有可能增加老年人焦慮和抑郁的風險。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調查了北京市老年人抑郁與焦慮水平的現(xiàn)狀,并從生理狀況差異、主觀感受差異與社會支持狀況差異三個角度分析了影響老年人抑郁與焦慮現(xiàn)狀的相關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在生理狀況差異分析中,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是否患慢性病在抑郁與焦慮水平上均有顯著性差異,自理能力與抑郁與焦慮水平呈顯著負相關。在主觀感受差異分析中,幸福主觀感受與對生活的滿意狀況在抑郁與焦慮水平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社會支持狀況分析中,社交支持、情感支持與工具性支持均與抑郁與焦慮水平呈顯著負相關。其中情感支持對抑郁水平與焦慮水平有負向預測作用。

由此可見:生理狀況、主觀感受與社會支持狀況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老年人的抑郁與焦慮狀況,可以從老年人的“身、心、靈”三個維度出發(fā),探尋舒緩老年人的抑郁與焦慮狀況的方法。

(二)建議

從生理狀況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并注重這一群體的定期體檢。對于像視力與聽力這樣的功能性退化,應該及時為老年人配備老花鏡與助聽器,以保證老年人可以很好地接受外界信息并及時反饋與表達自己的情緒。從有無配偶對抑郁與焦慮水平的影響結論來看,影響老年人抑郁與焦慮水平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孤獨感,所以相關工作者應該多關注常年獨居和剛喪偶老年人的心理狀況,以提供及時的情感支持或危機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避免無配偶老年人的抑郁風險。對于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社工可以請專家開展相關的慢性病知識講座,幫助老年人正確地認識慢性病并采用正確的方法對待慢性病。

從主觀感受角度來看,社區(qū)與機構社工可以開展相關的小組活動或者課程與講座,幫助老年人調節(jié)不良情緒與糾正偏差認知,進行情緒疏導,幫助老年人重新定義“幸?!迸c“滿意的生活狀況”,更好地讓老年人做到心理期望與現(xiàn)實平衡,降低抑郁與焦慮發(fā)生的風險。社工還可以開展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組活動,幫助增進老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與聯(lián)系。

從社會支持角度來看,社工與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注意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狀況與社交狀況,為社會支持水平較低的老年人鏈接社區(qū)與社會資源,可以將社交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納入老年社交小組和同輩群體情感支持小組,幫助在社區(qū)中的老年人互相認識,提升互助意識。同時提醒家庭成員在為老年人提供足夠物質支持的同時,也要注意并回應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多傾聽、鼓勵與支持老年人。針對電子產品與新科技的適應挑戰(zhàn),社工機構與社區(qū)可以為老年人開展相關的電子產品使用培訓課程,社區(qū)也可以進一步提供幫助老年人辦理電子業(yè)務的便民服務。針對獨生子女家庭與失獨家庭老人面臨的養(yǎng)老恐慌,政府應該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完善法律,發(fā)動政府、社會與家庭的力量共同提高這一群體的社會支持水平,增加這一群體的安全感。

猜你喜歡
慢性病狀況主觀
肥胖是種慢性病,得治!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zhí)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聲敏感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調查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癌癥只是慢性病
2019年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依然會保持穩(wěn)健
中國外匯(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第五節(jié) 2015年法學專業(yè)就業(yè)狀況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轉慢性病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慢性病候選人!
雷山县| 桐梓县| 府谷县| 祁门县| 安康市| 安国市| 廊坊市| 南投市| 景泰县| 嘉义市| 卢氏县| 杭州市| 称多县| 鄂伦春自治旗| 黄浦区| 鄯善县| 通州市| 阿拉善右旗| 巴南区| 肃宁县| 磴口县| 齐齐哈尔市| 海林市| 惠来县| 鲁山县| 烟台市| 博客| 紫阳县| 长寿区| 东丰县| 太保市| 保靖县| 凉山| 孟州市| 班玛县| 福州市| 青川县| 西贡区| 松阳县| 远安县|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