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照祥 崔晶
“2月26日,延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聽到這個消息,王鋒興奮得就像家里有了大喜事,夜深了都沒有一點兒睡意。自2017年駐村以來,他一直在盼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三年來,他把全部心血融入了金鳳村,肩負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使命,堅守著為村民辦實事的初心,與工作隊隊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道,轉變觀念,集思廣益,用腳踏實地的努力,讓鄉(xiāng)親們看到了擺脫貧困的春天。
駐村之前,王鋒和隊員們就對金鳳村的情況進行了摸底——全村有5個自然屯,常住人口972戶、24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12戶、466人。積貧積弱多年,不少村民對擺脫貧窮、走向富裕的信心已經麻木了。
王鋒在與村民交流時,常常看到躲閃的眼神與木然的表情。他意識到,只有走進村民的內心世界,才能消除這種距離感。于是,他和工作隊隊員逐戶走訪。每到一家,他們看到院子里有什么活兒,隨手就幫著干起來,并把每個村民的情況一一記下。為了更快更真實地了解民意,他們在各屯路口都懸掛了工作隊聯系牌,設立了意見箱;在各屯食雜店、小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為村民講解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扶貧政策,耐心聽取村民對幫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有時候,隊員們入戶走訪回來得很晚,漆黑的夜幕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村路上,他們將心比心——老人、孩子出門就更不方便了。
讓村路亮起來!在王鋒的建議下,工作隊決定,協(xié)調啟用當年5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為全村5個自然屯安裝200盞太陽能路燈。
“終于不用再摸黑兒出門了!”看到村里實實在在的變化,村民們不但感受到了工作隊的真心誠意,內心向往更加美好新生活的那盞燈也被點亮了。
不知不覺中,村民身邊的變化悄然而至——全村有534戶鋪設了連接村路的入戶小道,修繕了4個屯的屯路及邊溝,拓寬了兩條通往金鳳山的5.5公里田間路,在文信屯建設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完成了鳳山水庫800延長米堤頂硬化工程、150米沖水壕襯砌……
隨著村容村貌變得越來越美麗整潔,村里男女老少的笑容也多了。
為了幫金鳳村挖掉“窮根”,王鋒深知,必須大力培育脫貧產業(yè)——既要符合本村特定的村情,又要有可持續(xù)的抗風險能力。
經過積極爭取、多方協(xié)調,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選址,新上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300千瓦光伏發(fā)電項目,運營期為25年。2018年年底,光伏發(fā)電項目投入運營,村集體當年收入28.1萬元;通過設崗分紅,帶動6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余元。
“真沒想到,還能靠太陽能掙錢!”村民臧忠顯老人高興得像個孩子,隔三岔五就去看看光伏項目。
趁熱打鐵,王鋒帶領工作隊利用爭取到的31.3萬元資金,建成木耳大棚3棟,年產木耳3600斤,為村集體年創(chuàng)收14.2萬元。
為了讓無法外出勞動的老弱貧困戶也能增加收入,王鋒引導村民發(fā)展庭院經濟。經過反復溝通,他最終爭取到延壽縣延大牧業(yè)、三益特色養(yǎng)殖場為金鳳村無償提供1000只雞雛和100頭巴馬香豬,免費分給73戶貧困戶飼養(yǎng),每年帶動貧困戶增收7.5萬元。
為了讓農閑時間也能“生金”,王鋒帶領工作隊換思路、找門路。2018年,金鳳村成功招商延壽縣“三人行”米業(yè)有限公司投資50萬元,建成了金鳳村食品加工廠,冬季加工黏豆包,夏季加工雜糧、木耳等綠色食品,直接為7名貧困村民解決了就業(yè)難題,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
當工作隊把加工出來的第一批黏豆包拿給村里的老人品嘗時,一位姓臧的大娘嘗了一口,不禁驚喜地說:“唉呀媽呀,這豆包可真黏?。 ?/p>
聽到這句話,王鋒靈機一動:“咱這黏豆包的品牌干脆就叫‘唉呀媽呀!”
不久,“唉呀媽呀”牌黏豆包入駐京東延壽扶貧館,源源不斷的訂單讓村民原本清閑的冬天也火熱起來。
“我們是越忙越高興??!”在車間忙著加工豆包的貧困戶齊素云和劉晶波感嘆,“這是咱們用自己雙手包出來的好生活!”
73歲的齊興發(fā)老人是金鳳村文信屯的低保戶,老伴兒左腿殘疾。2002年,齊興發(fā)到附近一家糧庫打工,辛辛苦苦賺下29 800元工錢,可糧庫卻以各種理由遲遲不付工資。
“對我們老兩口兒來說,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齊興發(fā)老人多次討薪未果,急得走投無路。
得知這一情況后,王鋒專程找到那家糧庫的現任負責人,主動溝通情況,提供佐證材料,商量解決辦法。在他的反復協(xié)調下,終于在2020年新年到來之前為老人討回了血汗錢。
“終于能過個安心年了!王書記,多虧了你啊,不僅帶著我們村上了道,對我們每一戶都有恩哪!”拿到錢的那天,齊興發(fā)老人握著王鋒的手久久不放。
駐村工作三年來,王鋒幫助村民協(xié)調辦理各類事項97件,是大伙兒公認的“知心隊長”。他不僅全力幫助村民解決眼前的困難,也在深入思考金鳳村的未來——“駐村工作隊走了以后怎么辦?”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王鋒提出“強黨建促脫貧、兩手抓兩手硬”的工作思路,著力打造一座不走的戰(zhàn)斗堡壘。他從有關部門協(xié)調了2萬元資金,在村部建起了“黨建引領脫貧”長廊;村里投資5.6萬元,建起了70平方米的黨員培訓活動中心;定期開展“三會一課”,讓黨員的組織生活實現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在工作隊的協(xié)助下,金鳳村黨支部先后組織村屯干部培訓103人次,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16人,為1名預備黨員轉正;依托農村黨員站好“八個先鋒崗”活動載體,組織全村46名黨員認領116個幫扶崗位,為貧困戶辦理事項123件,有效提升了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2020年第一季度,是對金鳳村三年來黨組織建設情況的一次檢閱、一次大考。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按照延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tǒng)一部署,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小組,黨員及村屯干部齊上陣,嚴防死守,執(zhí)勤巡邏。王鋒隨時通過電話、微信與村里保持聯系,及時動態(tài)掌握每戶村民的情況。
春節(jié)期間,金鳳村共有返鄉(xiāng)人員56人,涉及湖北、山東、遼寧、內蒙古、北京等地,疫情防控壓力較大。為給一線疫情防控人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王鋒積極征得派駐單位——哈爾濱市工信局的支持,及時將價值3000元的方便面、火腿腸、礦泉水及200只醫(yī)用口罩等物資送到村里。
在有條不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王鋒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提前聯系經銷商,預訂種子、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等農資,做好春耕準備?!耙咔槠陂g鼓勵大家多居家、少出行,所以,咱們村的春耕就從發(fā)展庭院經濟開始?!蓖蹁h在微信群里跟村民們講解戰(zhàn)疫情、備春耕的策略。
前不久,按照縣、鎮(zhèn)的統(tǒng)一安排,由嘉禾春天農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牽頭,組織貧困戶種植大蒜,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年底以不低于市場的價格回收。王鋒和隊員們得到信息后,迅速動員了37戶貧困戶加入示范種植大蒜的行列。
春風悄然至,“金鳳”欲展翅。在王鋒和工作隊的努力下,金鳳村擺脫貧困的春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