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蔚
(上海商學院,上海 201400)
在“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中,一旦涉及明清時期西畫東漸這個主題,就繞不開李鐵夫先生,他是鶴山市(1993年前稱鶴山縣)雅瑤鎮(zhèn)陳山村人。李鐵夫是迄今所知最早直接到西方學習美術(shù)的中國人,20世紀初已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西方油畫語言的成熟作品,可稱“中國油畫第一人”。雖其被尊為“中國油畫之父”,更被孫中山先生譽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且水彩畫、國畫、書法亦能,但李鐵夫卻長期名聲不顯,有邊緣化傾向。造成這種現(xiàn)象是多因的,其中,李鐵夫的生平不詳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僅其生年就至少有1869年說、1863年說、1885年說。
“1869年說”以遲軻(1925~2012)先生在《李鐵夫》畫集中所附“年譜”為代表[1]。李鐵夫1952年6月病逝于廣州,按照其生年“1869年說”,享年83歲??蓪铊F夫的研究則很晚,直到1979年才正式展開,導致與之相關(guān)的出版物不多,出版時間亦晚,如1980年廣州美術(shù)學院編《李鐵夫畫集》(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5年遲軻主編《李鐵夫》(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1989年曾慶釗編注《李鐵夫詩聯(lián)書法選集——附文獻資料及評論文章》(廣州美院、鶴山縣文化局編?。?;2014年王見主編《李鐵夫研究》(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等。
1950年8月,李鐵夫從香港回廣州。同年9月,任華南人民文藝學院美術(shù)系名譽教授。遲軻原為中原大學教師,1953年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shù)系與華南人民文藝學院美術(shù)系及廣西藝專合并,建立了校址在武漢的中南美專,1958年中南美專遷往廣州(廣州美院前身),遲軻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遲軻長期從事外國美術(shù)史的教學與研究,不可能對李鐵夫視而不見,當時與李鐵夫有交集的人還多健在,有的甚至參加過1949年11月21日港龍美術(shù)界為祝賀李鐵夫“八秩壽辰”而公開舉辦的茶會(不排除因當時港府不許集會而找的由頭),這次茶會影響不小,《大公報》(香港版)數(shù)天對其進行了追蹤報道。另外,李鐵夫回廣州時和其逝世時,眾多媒體報道,也認定其出生于1869年,遲軻雖接受了這種說法。但遲軻顯然對李鐵夫有些方面的生平存疑,在1985年《李鐵夫》畫集后記中直說序文《李鐵夫其人及藝術(shù)》和《年譜》“粗略”。
李鐵夫入室弟子陳海鷹(1918~2010)是其“八秩壽辰”發(fā)起者之一,從1932年開始,陳海鷹一直追隨其學藝,為完成李鐵夫的夙愿,1952年還創(chuàng)辦了“香港美術(shù)??茖W?!?,并于1969年和1971年各搞了一次“李鐵夫誕生百周年”紀念活動。此外,李鐵夫唯一健在的弟子溫少曼(1919~)現(xiàn)為李鐵夫美術(shù)館名譽館長,還于2014年去鶴山市辦過畫展,對李師的生年亦并不多言。2019年12月,鶴山市舉辦紀念李鐵夫誕辰150周年一系列活動,可見,“1869年說”依然是主流說法。
“1863年說”源自李鐵夫作品款署,李鐵夫逝世后其作品大部分由廣州美院收藏,如廣州美院藏有編號163、164、165的三幅書法,款署“八十八老人李鐵夫”,均鈐印“港人美術(shù)界勞軍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廣州美院美術(shù)館李鐵軍先生據(jù)此認為,考慮到時人多講虛歲,李鐵夫或1863年出生。
李鐵夫喜歡先畫作品后補款,補款內(nèi)容并不太嚴謹,不僅有筆誤,還有記憶上的差錯。香港淪陷后,1942年李鐵夫轉(zhuǎn)道澳門回了內(nèi)地,后跟隨李濟深輾轉(zhuǎn)于桂林、重慶、南京、上海等處居住。期間,李鐵夫曾隨李濟深及其家眷游歷了四川不少名勝,并在學生陳海鷹與溫少曼的陪同下游覽了峨眉(嵋)山,當時李鐵夫畫了張水彩寫生《四川峨嵋》(57×38厘米),補款時則寫成“四川峨嵋玉田李鐵夫1947 LY.TEIN”。溫少曼于2002年發(fā)表了篇《陪同李鐵夫先生游覽峨嵋山》,文中把這次登峨眉山的各種細節(jié)娓娓道來,稱往事歷歷在目,最是終生難忘,并特意指出,《四川峨嵋》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1945年,不是1947年。值得注意的是,陳海鷹傳略中,卻記述這次游歷巴蜀是在1946年(有多方旁證)[2],師生三人三個答案。如果不細加考證,用不太準確的作品款署內(nèi)容,推斷其生年很不可靠。
溫少曼的文中有李鐵夫“畢竟已年屆古稀”之言。那么,當時李鐵夫先生應該是七十多歲,如果按照其出生“1863年說”,游峨眉山時應該是“年屆耄耋或年屆杖朝”。而且,當時游峨眉山不像現(xiàn)在有接駁車、索道,李鐵夫還拒絕乘坐“滑桿”,堅持徒步登山,如果一位80多歲的老人,參加峨眉山四日游而不要任何照顧,的確有點特出[3]。
另外,1944年3月,李濟深號召桂林美術(shù)界工作者學習李鐵夫,次月,麥基尼發(fā)表《李鐵夫先生的四幅畫》一文發(fā)表于《大公報》(桂林版),文中有:“臉上老是笑瞇瞇的,看上去不像已七十幾歲的老先生?!辈o提到年逾八旬。而且,關(guān)于李鐵夫年齡突然的增長的記述,大多在這段時間之后,非常值得玩味。可見,“1863年出生說”是存疑的。
“1885年說”源于談月色發(fā)表于《藝彀》雜志中的文章《李鐵夫師事略》:“鐵夫師姓李氏,廣東鶴山縣,古勞陳仙鄉(xiāng)人也,父亮南公,商于美洲,師年甫(年齡)十一,游學英國,肄業(yè)坎那大(英屬加拿大)學校,及學畫于倫敦美術(shù)學校九年,二十歲回美國,考入紐約美術(shù)大學,學繪事凡十有九年,師事威林赭士,能盡其藝,其間又曾于歌林布大學夏季美術(shù)科八年,考扶力大學夏季美術(shù)科十年,曲罷腰閏美術(shù)夜學十有六年?!昵?,師甫回粵,計算去國已三十六載矣”。
談月色(原名談古溶,又名談溶溶,1891~1976)幼曾為尼,師從畫尼文信,琴棋書畫俱佳,尤擅畫梅、治印,31歲還俗嫁與順德老鄉(xiāng)蔡哲夫(1879~1941)為如夫人,蔡哲夫亦金石書畫詩文俱佳,并精通文物鑒定。1931年謝英伯、蔡哲夫、胡肇椿等以“中華考古學會”為基礎(chǔ),成立中國最早職業(yè)考古學團體“黃花考古學院”,李鐵夫也參加了此事。談月色通過張繼介紹認識李鐵夫,得以從其學習了一段時間“世界畫”,故得略聞其生平。
蔡哲夫、談月色在廣州成立“藝彀社”,于1932年6月出版了唯一一期綜合性藝術(shù)雜志《藝彀》,只有16頁,由張繼題寫刊名,封底除有“蔡夫人談月色畫梅約”,標有潤格,并有“蔡元培、鄒魯、于右任、戴傳賢、林森、孫科、胡漢民、葉楚傖、張繼、邵元沖代訂”字樣,這些人大多是同盟會骨干?!端囲啊飞喜粌H刊有《李鐵夫師事略》,還配有“李鐵夫炭筆畫”“李鐵夫水彩畫”。根據(jù)《李鐵夫師事略》,李鐵夫是11歲出國的,在國外待了36年,民國二十年秋(一說1930)回國,也就是1931年李鐵夫47歲(按虛歲計),應該出生于“1885年”。
李鐵夫如果生于“1885年”,這樣不僅比孫科(1891~1973)只大6歲,居然和李濟深成(1885~1959)同齡了,而李濟深對李鐵夫是待之以長輩之禮的,明顯有違常理。
對李鐵夫生平引用較多的還有兩則介紹文,這兩則介紹書原出處并不十分明確,有些內(nèi)容倒是值得推敲。一則是1915年的《李鐵夫畫家事略》。另一則是《國民政府委員鄧家彥等之介紹書》:“李公鐵夫,粵之鶴山人也,少懷大志……在歐美比賽疊膺巨獎,先生藝術(shù)可見一斑。且每于繪事之余,努力奔走革命,當時先總理中山及先烈黃克強諸先生,深資倚重……先生以素性耿介……不求聞達,環(huán)境困難,處之晏如。足證先生美術(shù)功業(yè)道德……但先生不欲以術(shù)自炫……先生春秋已高,所懷絕技……介紹人:國民黨政府委員鄧家彥;墨國公使黃蕓蘇;廣東嶺南大學校長鐘榮光;前兩廣鹽運使趙公璧;紐約中華鶴山會館主席馮寶墀……”許多研究李鐵夫的論文多標注《國民政府……介紹書》為1925年所作,當是出于《李鐵夫詩聯(lián)書法選集》[4],這肯定是不準確的。
鄧家彥(1883~1966)是1934年1月才被選為國民黨政府委員[5],當年3月就職。黃蕓蘇(1882~1974)是1934年10月才就任墨國(墨西哥)公使[6]。鐘榮光(1866~1942)是1928年才任嶺南大學校長。這些介紹人中鄧家彥、趙公璧等人與李鐵夫均為同盟會骨干,還曾共事,搞過策反程璧光等活動。馮寶墀與李鐵夫還同是紐約“民智(白話)劇社”的創(chuàng)始人。這則介紹書的真實時間可能是1935年誤寫成1925年(亦不完全排除民國25年——1936年)。
《國民政府委員鄧家彥等之介紹書》中有“先生春秋已高”之語,如果按“1885年說”,1935年李鐵夫才50歲,比鄧家彥、黃蕓蘇還小,何來“春秋已高”,“1885年說”不成立。
民國藝術(shù)家常有意無意模糊生平經(jīng)歷的現(xiàn)象,如個人的家庭狀況,又如畢業(yè)院校、師承關(guān)系、藝界地位、獲獎情況等,有的為顯示其資歷或其他原因,還會夸大年齡。由于當時資訊不發(fā)達,國人對國外的情況并不太了解,加之外文翻譯的不規(guī)范,這種情況在留學海外的藝術(shù)家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李鐵夫?qū)ψ约旱木唧w年齡一直語焉不詳,不愿正面回答。其生年為何是否還有知情人在世都是存疑的。
想打破這種僵局,一定要用新的思路,發(fā)現(xiàn)新的文獻資料。如陳曉平先生沿著李鐵夫留學的軌跡找尋線索,甚至查找了1901年、1911年加拿大溫尼伯(Winnipeg)人口普查的信息,檢索到一個生于1877年,移民時間為1898年,英文名叫“Lee Youk Tein”(李鐵夫原名李玉田)的人[7],但要想確認此人是否就是李鐵夫,還需要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