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清泉 沙茜 楊仁燦 常雅潔 韓敏 趙智勇
摘要:為構建狐尾藻(Myriophyuum verticitlatumL)處理畜禽養(yǎng)殖污水植物工廠治污工藝,研究了人工氣候環(huán)境下不同光質處理對狐尾藻生長和畜禽養(yǎng)殖污水凈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紅藍光3:1處理下狐尾藻生物量、凈化效率顯著高于紅藍光5:1處理、白光處理,與自然光照(CK)之間差異不顯著。紅藍光3:1處理、紅藍光5:1處理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量與自然光照之間差異不顯著,而與白光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紅藍光3:1處理在生物量、凈化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上與自然光照相當,是適宜狐尾藻生長的人工光源。
關鍵詞: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LED;光質;生長;凈化效率
中圖分類號:X1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 2020) 08-0050-04
D01: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08.010
光質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形態(tài)建成、光合作用、物質代謝均有調控作用,通過光質調控,影響植物的形態(tài)建成和生長發(fā)育。研究表明,波長為610-720nm的紅橙光及400-510 nm的藍紫光是植物生長所吸收的主要光譜[1]。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光源由于具有光譜具體、光效高、系統發(fā)熱少、質量體積較小、壽命較長、占用空間小等諸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設施農業(yè)植物光照系統組建。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已針對生菜、山葵、彩色植物、油菜、百合、韭菜等植物研究了光質對其生長及生化指標的影響[2-7],表明光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生理特性表現出了顯著促進效應。不同紅藍光比例對植物生物量、光合色素、形態(tài)品質等方面有顯著影響[8]。在人工氣候條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完全依靠人工光源提供,因此選擇適宜的人工光源是十分必要的。
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tatum L.)由于具有超強的氮磷吸收能力,被作為凈水先鋒植物廣泛應用于畜禽養(yǎng)殖污水的治理中,而這種治理模式往往受季節(jié)環(huán)境影響變化較大,處理效果不穩(wěn)定,嚴重影響了畜禽污水處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由于畜禽養(yǎng)殖污水量大以及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畜禽養(yǎng)殖污水處理效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為此,將在畜禽養(yǎng)殖污水處理中引入植物工廠的理念,構建植物工廠治污系統技術工藝。而光照是影響整個工藝流程的主要因素,對狐尾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光照強度、周期對狐尾藻生長及生化指標的影響上[9.10],而有關光質對狐尾藻生長的影響鮮見報道。
本試驗采用云南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自主研發(fā)的狐尾藻處理畜禽養(yǎng)殖污水植物工廠技術工藝,以自然光照作為對照,研究不同光質對狐尾藻生長及畜禽養(yǎng)殖污水凈化的影響,篩選出適合狐尾藻生長及其對畜禽養(yǎng)殖污水最佳降解效率的光質,為狐尾藻處理畜禽養(yǎng)殖污水植物工廠模式構建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所用狐尾藻、養(yǎng)殖污水(豬場污水)均采于云南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畜禽養(yǎng)殖環(huán)境控制研究所內。選取長勢良好的狐尾藻于20 cm刈割,稱取500 G,筐置于清水培養(yǎng)筐(48 cmx35 cmx20 cm)中預培養(yǎng),培養(yǎng)7d后待用。
1.2 方法
試驗于2018年3月17日至2018年5月16日在云南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畜禽養(yǎng)殖環(huán)境控制研究所植物工廠內進行,設4組光源處理,紅光藍光比分別為3:I(BR3:1)、5:I(BR5:1)以及白光,以自然光為對照(CK),每個處理3次重復,光源購自深圳市格樂比光電有限公司。將預培養(yǎng)的狐尾藻置于相同濃度的養(yǎng)殖污水中進行光照培養(yǎng),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為1 070.58 mg/L,氨氮(NH3一N)為202.49 mg/L,總氮(TN)為458.58 mg/L,總磷(TP)為17.37mg/L。同一處理放置于一個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架為三層不銹鋼結構,光源位于每層頂部,高度可調,培養(yǎng)架間采用遮光板遮擋,防止培養(yǎng)架間光源交叉影響。對照組置于玻璃房中進行試驗,所有環(huán)境與其他處理組相同,通過在玻璃房頂搭建遮陰網來控制光照強度。于試驗0、7、14、21、28、35 d取300 mL污水檢測其生化指標,試驗結束后稱重并計算其相對生長率。植物工廠光照時間為每天14 h,培養(yǎng)溫度為25℃,濕度30%-40%,光強均為200 μmol/(m2.s),污水每4h循環(huán)1次,每次2h。試驗期間用水補充蒸發(fā)培育過程中的水分至標定的刻度線,同時觀察狐尾藻的生長狀況。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取不同處理天數養(yǎng)殖污水500mL檢測其COD、NH3-N、TN、TP等生化指標,CODCr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NH3-N采用納氏試劑光度法測定,TN采用過磷酸鉀氧化法測定,TP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測定[11]。試驗結束后整盤移出,控干水分,稱其鮮重,并計算相對生長率。隨機從每個處理中剪切20株苗,將其葉片混勻后,測定葉綠素含量,檢測方法參照張志良等[12]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提取法。
相對生長率(R)=(末重一始重)×100/始重xl00%
1.4 數據處理
采用DPS和Excel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分析及圖表制作。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光質及配比對狐尾藻生物量的影響
生物量是植物長勢狀況的重要指標,不同光質對狐尾藻生物量有不同的影響,其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紅藍光質對狐尾藻生物量影響不同。BR3:1處理與CK相比,生物量差異不顯著,與BR5:1處理、白光處理相比差異顯著。BR5:1處理與白光處理相比,其生物量差異不顯著。
從不同光質下狐尾藻生物產生量來看,CK和BR3:1處理生物量最大,分別為2 555.19、2 531.20g。CK生物量分別比BR5:1處理、白光處理高54%、62%。BR3:1處理生物量分別比BR5:1處理、白光處理高53%、60%。BR3:1處理與CK的生物量相當。對于相對生長率來說,CK和BR3:1處理的生長率最大,分別為411.02%和406.23%,白光處理的生長率最小,為216.22%。表明相同質量的狐尾藻,在光質BR3:1光照下狐尾藻的生物產生量與自然光(CK)光照下狐尾藻的生物產生量相當,達到最大產生量,而白光光照下生物量最小。
2.2 不同光質對狐尾藻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狐尾藻葉片中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量在各光質處理間表現趨勢基本一致(圖1)。葉綠素a含量BR3:1、BR5:1處理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而與白光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白光處理分別比CK、BR3:1、BR5:1處理低13.77%、10.53%、7.03%。葉綠素b含量各處理組間差異不顯著,但以CK處理含量最高,為0.53mg/g,比白光處理高0.10mg/g。葉綠素總量各處理組間差異與葉綠素a相似,BR3:1、BR5:1處理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而BR3:1處理與白光處理差異顯著,白光處理分別比CK、BR3:1、BR5:1低13.76%、12.37%、9.45%??傮w來說,BR3:1、BR5:1處理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量與CK自然光下的含量相當,與而白光處理差異存在顯著性,由此說明不同紅藍比光質,能有效提高狐尾藻葉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而白光不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
2.3 不同光質對狐尾藻降解畜禽養(yǎng)殖污水效率的影響
狐尾藻的生長狀態(tài)是評價狐尾藻去除畜禽養(yǎng)殖污水效率最為直觀的評判標準,狐尾藻生長越好,其去除效率就越高。狐尾藻在BR3:1和自然光照下生長最好,其對畜禽養(yǎng)殖污水的去除效率也最好(表2)。COD、NH3-N、TN在CK、BR3:1、BR5:1處理間差異性是一致的,均表現為CK與BR3:1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而二者均與BR5:1處理間差異顯著,BR3:1處理對COD、NH3-N、TN降解效率分別為91.48%、88.12%、91.37%。
在不同光質對狐尾藻COD降解方面,CK和BR3:1處理與BR5:1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分別高9.54%和9.39%,與白光處理之間差異也顯著,分別高14.79%和14.62%,BR5:1與白光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在對氨氮降解方面,CK與BR3:1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CK和BR3:1處理與BR5:1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分別高9.70%和8.99%,與白光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分別高8.81%和8.11%,BR5:1與白光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在總氮的降解方面,各處理與對COD降解效果一致。而在對總磷的降解方面,不同光質處理組間差異不顯著。
BR3:1處理和CK對COD、NH3-N.TN、TP的降解效率最高,說明BR3:1光質下狐尾藻具有較好的降解效率。
3 討論
3.1 光質對狐尾藻的生長及降解效率的影響
比較了不同LED光質條件下對狐尾藻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以自然光照作為對照,狐尾藻在BR3:1處理下其生物量顯著高于白光下生物量,BR5:1處理的生物量也比白光生物量高68.40 9,這說明不同紅光藍光比例,有利于生物量的增長,且在紅光藍光比為3:1時生物量最高。這與周福君等[13]研究一致。紅藍復合光促進了黃秋葵、油菜、巖白菜、辣椒的鮮重和干重的提高[6,14-16],紅藍組合光可顯著提高農作物生物量。其主要原因是紅光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17]并促進光合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有利于植物的碳同化作用。
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對污染物特別是氮、磷的凈化能力主要與其根系發(fā)達程度和植株生物量有關,水生植物在其生長水域內構建生態(tài)系統,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及協同作用驅動TN、NH3-N和TP的轉化和降解,進而提高富營養(yǎng)化水體的凈化率[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狐尾藻在BR3:1和自然光下生物量最高,從試驗開始到結束其對畜禽污水COD、NH3-N、TN、TP的降解效果也最高,這與羅固源等[20]、陳麗麗等[21]的研究結果一致??梢?,水生植物生物量越大、根系越發(fā)達,對TN、NH3-N和TP的去除能力就越強,由此說明污水中TN、TP的去除率與植物凈增生物量呈正相關。
3.2 光質對狐尾藻光合色素的調控
紅光和藍光是驅動光合作用的重要光譜,而光合色素對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尤為重要,光合色數的含量和組成與葉片的光合速度密切相關。紅光和藍光可以提高植物葉綠素含量,但不同植物對紅藍光配比光質效應不同[14]。唐大為等[22]研究表明,葉綠素a、葉綠素b及葉綠素(a+b)的含量與紅光/藍光值呈正相關,徐凱等[23]研究表明,葉綠素a、葉綠素b及葉綠素(a+b)的含量與紅光/藍光值呈正負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紅藍比光質,能有效提高狐尾藻葉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而單一的白光不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葉綠素含量與白光處理相比,BR3:1、BR5:1處理與單一白光處理相比差異顯著,說明不同光質配比對狐尾藻葉綠素含量影響顯著,與周福君等[13]的研究結果相似。
4 結論
不同光質條件下,狐尾藻的生物量、葉片光合色素和其對污水的降解效率等指標均有不同的光效應。與白光相比,紅藍光能有效促進狐尾藻的生長,并且顯著提高狐尾藻的生物量和葉綠素含量。而與自然光照相比,BR3:1對狐尾藻的生長、葉片葉綠素含量及對污水的降解效率均與自然光照相當。本研究結果表明,紅藍光比為3:1的組合光可促進狐尾藻生長和提高對污水的凈化效率。本研究結果為今后狐尾藻植物工廠治污的光調控提供了理論依據。后續(xù)研究中還需要選擇更多紅藍光比例光質,進一步探索紅藍光對狐尾藻生長的作用規(guī)律,優(yōu)化篩選出最佳光源。
參考文獻:
[1]劉明,趙琦,王小菁,等.植物的光受體及其調控機制的研究[J].生物學通報,2005,40(5):10-12.
[2] ZHA LY,ZHANGY B,LIUWK.Dynamic responses of ascorbatepool and metabolism in lettuce to long-term continuous light provid-ed by red and blue LEDs[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19. 163:15-23.
[3] NISSIM-LEVI A, KITRON M,NISHRI Y. et al. Effects of blue andred LED lights on growth and flowering of Chrysanthenmun morifoli-um[J].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9, 254: 77-83
[4] KEYSER E D,DHOOGHE E,CHRISTIAENS A,et al_LED lightquality intensiries leaf pigmentation in ornamental pot plants[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9,253:270~275.
[5]楊亞娜,樊小雪,徐剛,等不同紅藍LED光照強度和灌溉量交互作用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學報,2叭9,31(5):737—745.
[6]李慧敏,陸曉民.不同光質對甘藍型油菜幼苗的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5,35(11):2251—2257.
[7]周福君,翟瑩,魏源,等.不同光質對韭菜各茬生長及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7,48(11):5l一62.
[8]MATSUDA R,OHASHI—KANEKO K,FUJIWARA K,et al.Photo一8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leave8 9rown under red light with o.without supplemental blue 1ight[J].Plant&ceⅡphysiology,2004,45(1 2):l870—1874.
[9]宋玉芝,孔繁璠,王敏,等.光照強度及附植藻類對狐尾藻生理指標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4(2):233—239.
[10]王祎,宋光麗,楊萬年,等.光周期對穗花狐尾藻生長、開花與種子形成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07,31(1):107—111.
[11]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200—285.
[12]張志良,瞿偉菁.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周福君,翟瑩,魏源,等.不同光質對韭菜各茬生長及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7,48(11):52—62.
[14]李慧敏,陸曉民,高青海,等.不同光質對黃秋葵幼苗生長、光合色素和氣孔特征的影響[J].草業(yè)學報,2016,25(6):62—70.
[15]陳驪君,郭鳳根.不同光質對巖白菜農藝性狀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3(2):217—222.
[16]BROWN C S,SCHUERGER A C,SAGER J C.Growth and photo—morphogenesis of peppe.plants under red ligjt—emitting diodeswith supplemental blue or far—red lighting[J].Journal ofthe Amer—ican societvforhorticultural science,1995,120(5):808—813.
[17]蔡華,楊振超,王達菲,等.光質配比和營養(yǎng)液耦合對番茄生長的影響[J].北方園藝,2叭6(10):10一13.
[18]潘保原,楊國亭,穆立薔,等.3種沉水植物去除水體中氮磷能力研究[J].植物研究,2015,35(1):141一l45.
[19]苗金,原海燕,黃蘇珍.10種水生觀賞植物對不同富營養(yǎng)化水體的凈化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15,29(2):60—64,75.
[20]羅固源,鄭劍鋒,許曉毅,等.4種浮床栽培植物生長特性及吸收氮磷能力的比較[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9,29(2):285—290.
[21]陳麗麗,李秋華,高廷進,等.模擬生態(tài)浮床種植6種水生植物改善水質效果研究[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2,33(4):78—83.
[22]唐大為,張國斌,張帆,等.LED光源不同光質對黃瓜幼苗生長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叭1,46(1):44—48.
[23]徐凱,郭延平,張上隆不同光質對草莓葉片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熒光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5,38(2):369—375.
基金項目:農業(yè)部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項目( 09162110402229)
作者簡介:胡清泉(1981-),女,云南昆明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畜禽養(yǎng)殖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T作,(電話)18788184672(電子信箱)swau023@163.com;通信作者,趙智勇,(電子信箱)zhaozhiyong89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