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菁菁
馬菁菁,水墨研究者、藝術家。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師從啟功、李山老師,碩士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系列暢銷書《山山水水聊聊畫畫》等。出書說說字畫能整成“CCTV十大好書”。比說書畫更厲害的,是每日12小時睡眠,家里的貓都睡不過的主兒。作者說“畫中精的部分一定源于‘神,‘形不是不重要,境界不夠高罷了。
蘇東坡的詩文在宋朝是一座高峰,眾人只有仰慕的份兒,學是學不來的,如他自己所說: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
連自己都不清楚這些文字是如何出現的,“如萬斛泉源”自然涌現,筆端長出來的。
蘇大學士想表達的是宋代美學的理念——平淡,去制造自然。這里的平淡,顯然不是無味,而是經過一叢看似普通的花,等你走過,風中飄來奇香,讓人駐足。
宋人平淡的美學理念,影響到藝術的方方面面,包括詩、書、畫、瓷器。宋代,堪稱中國文藝復興的時代。蘇東坡是大宋文人中的佼佼者,林語堂形容得好——“快樂的天才”。
稱蘇東坡為天才,是對他人生最精準的概括。蘇東坡不僅僅在詩文上有天才之處,在中國書畫史上也是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
他在著名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寫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娭杏挟?、畫中有詩是文人畫最重要的特點,就像唐人寫詩一樣,畫的品質是由創(chuàng)作者個人修養(yǎng)以及他所處環(huán)境決定的。
【宋】 郭忠恕 《臨王維輞川圖》(局部)
宋代以前,作畫主要是宮廷畫師的責任,不但文以載道,畫也載道,詩畫還沒“同臺”。盡管王羲之酒后吐真言: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依然是書法占了上風,顧愷之還是要畫教化女子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畫佛像壁畫是討生活,好容易入了宮當了官卻“非詔不能畫”,痛苦不已。直到唐朝大詩人王維開啟了簡淡、平實的詩歌之風,才將詩與畫完全相融了。
王維跟蘇東坡很像,從藝術層面來說,蘇東坡就是“宋朝版”王維,他們都是天才藝術家,如今只有詩文傳世,書畫都已失傳了。王維的詩特別適合入畫,“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痹娭薪z毫感覺不到人的蹤影,只有無窮的自然?!靶小薄白眱蓚€起始字把人物動作交代明白,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連貫的空間,在山中行走,順著山間小河逆流而上,突然河水消失了,盡頭出現一片開闊之地,那就坐下看看云吧。王維就是這樣,把他所看所想用最簡單的技巧寫下來,待你進入到他的幻境中去,才猛然反應過來,是啊,一直順著水走,水若窮盡了,莫慌,還可以抬頭望云啊。
【唐】 傳吳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絹本(局部)
在大唐絢爛的色彩和喧囂的藝術中,王維的安安靜靜十分難得,他是燦爛到極致的一種回歸,不再迷戀廟堂之上,擇一無人之地隱居,回歸內心。蘇東坡觀賞過王維隱居時的畫作《輞川圖》,兩人頗多相似,他懂王維,才能準確抓住王維詩畫的精華。
【宋】 郭忠恕 《臨王維輞川圖》(局部)
蘇東坡還是幸運的,只隔幾百年,還能欣賞到王維的畫,今人只能靠蘇詩想象。為王維,蘇東坡喋喋不休、孜孜不倦,寫了多首亦詩亦評的詩文,比如這首《王維吳道子畫》: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jié)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
這首詩作于嘉祐六年,是宋仁宗在位期間最后一個年號。這一年,蘇軾出仕,正是欣欣向榮準備大展宏圖的年輕人模樣,詩也寫得干脆,說書畫藝術品真切不真切有個術語叫作“大開門”。這首詩這樣形容也可以,大開門,沒有一句鋪墊,直奔主題。
詩中提到了兩位唐代大畫家——吳道子和王維。普門和開元是指今陜西鳳翔縣的普門寺和開元寺,分別留有吳道子、王維的壁畫。“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全是夸贊的話,先說吳道子筆力雄渾,氣勢撼人,再說王維佛心佛筆,如他的詩一般的平靜醇美,萬籟俱寂。后面這一句是整首詩的詩眼,也是蘇軾極力想表達的觀點: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吳道子和王維,真是不好拿來相提并論的。王維出身大家,他的母親崔氏出身于大家族,王維小小年紀就靠詩文在長安名聲大噪,其中也有家人助力,他的朋友圈便是長安城中最核心的人物。唐朝雖有科舉制度,但像李白那樣不停寫應酬詩求介紹,想靠詩文做官的詩人不在少數。王維具有天生優(yōu)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蘇軾“文人畫”最重要的那個字是“文”字,畫家要有文化,這是一個基本要求。
我們來看看吳道子。
吳道子其人,史書上并無過多記載。中國歷史上有幾位傳奇人物,愛喝酒的詩仙李白,愛喝酒的書圣王羲之,愛喝酒的畫圣就是吳道子。聽名字是不是很像個道士?據說母親把他生在了半道上,因“道路上得子”而得名。吳媽媽這個做事方式也是很隨意,吳道子家境貧寒,但唐代《歷代名畫記》說: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后無來者。蘇軾更是贊他“蓋古今一人而已”。一介窮小子,是怎樣逆襲成一代畫圣的呢?m
吳自小在外流浪,走到河北定州的柏林寺,從大殿門縫望過去,看到老和尚在殿墻上畫畫,好奇就走了進去。老和尚發(fā)現一個十來歲小孩入神地看他畫壁畫,便問,你喜歡這畫么?吳點點頭,老和尚說,做我徒弟吧。寺廟里還有很多雕刻匠人和壁畫畫工,這一眾民間高手,都是少年吳道子最初的老師。
畫畫是為了生計,透露著鄉(xiāng)野氣息,把祖?zhèn)魇炙嚩冀探o吳道子之后,已滿足不了這個孩子的藝術天賦,于是他們說:你走吧,去更遠的地方,找更好的老師,不拘陳法,另辟蹊徑。
于是吳道子又開始流浪,他突發(fā)奇想,既然另辟蹊徑,那就不找畫畫老師了,去找個書法老師。一千年后,趙孟頫寫下:書畫本同源。這個道理,吳道子冥冥中早已悟到。
吳道子找的書法老師可不是普通人,是唐代書法家張旭和賀知章。
賀知章在《長安十二時辰》里火了一把,陰險可愛的幕后大boss形象,他的《詠柳》非常有名,“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但少有人知道,賀知章書法在唐代也是頂尖的。可惜流傳下來的很少,他有一幅書法《孝經》卷藏于日本,有晉人之狂,又有唐人之美。
盛唐有三絕——張旭草書、李白詩還有裴旻劍舞。與李白詩并列,可想張旭當時地位。去年展出一幅張旭書法,名為《肚痛帖》,他肚子痛,給自己開了個藥方,并記下來,末尾還加了一句“非臨床”,特別可愛。張旭也是《長安十二時辰》里賀知章喝酒小組“飲中八仙”成員。
有兩位大師加持,特別是張旭狂草啟發(fā)了吳道子,咱先不說能否看懂草書到底在寫什么,單就線條來講,是所有書法中最飄逸、最有仙氣的,吳道子基本功是壁畫,畫神佛。畫神佛,就是畫天上世界,與人間不同,要有仙氣,吳道子由此獨創(chuàng)技法“蘭葉描”。
吳道子當然稱得上一代畫圣,在蘇東坡眼里,與王維同臺技藝,未免還只是畫工而已,無論是“蘭葉描”還是“吳家樣”,都勝在技法,不在氣韻。而王維早已“如仙翮謝籠樊”,不在同一層次了。
吳道子畫神仙佛像,畫之逼真冠絕大唐,這是唐朝審美。到了宋朝,逼真,也就是形似已經被士大夫們摒棄,要追求畫中詩意,王維“得之以象外”,超越形似的繪畫風格,才是宋朝士大夫們追求的?!吧瘛迸c“形”,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好比天與地,神是天賜的,形是地賦予的,天地合一才夠圓融,也就是形神兼?zhèn)洹?/p>
吳道子和王維的畫隨著大唐寺廟的消失而一同湮滅了,我們無法隔空和蘇東坡一起站在他們的壁畫前欣賞。好在有詩文流傳,蘇東坡用文字畫下了他心中的王維、吳道子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