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平
《在日本十五年》(三聯(lián)書店1981年)是劉德有先生的首部著書,以隨筆形式談日本,當年讀者不少。或是筆者不敏,對《在日本十五年》中“北京亭”一則印象較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某日,筆者曾到東京神田書店街尋訪,依然如同書中所述,門面很小,食客不多,安安靜靜。其實,書店街上有多家中國餐館。起步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當時周邊各類學校林立。中國留學生多在此處求學兼吃住,中餐店鋪應運而生。以后經(jīng)歷艱難,包括長長的戰(zhàn)爭歲月,堅持到今天的店家,都以本地顧客為主了。其中一九一一年創(chuàng)業(yè)的一家,門口放著一排紹酒壇子,進口處有文字說明:“與周恩來有緣的餐館”。書店街地圖(每年換新,免費領?。擞胁宛^的位置,說明也是“與周恩來有緣”。菜單上有清燉獅子頭,這在此間中餐館,并不多見。曾與一位日本教員進店,他專業(yè)是近代日中關系史,常來書店街,卻是首次叩門。當然點了獅子頭。
有關日本的“中國料理”,日文書籍已經(jīng)不少。寫做法的居多,談春秋的幾無。多年前在神保町舊書店,覓得一種雜志書《食在揚州·郭長聚的中國料理》(“生活設計”174號,中央公論社1986年)。與清燉獅子頭一樣,此間同樣鮮見以揚州菜為號召者。該書在例行的菜肴做法外,有郭氏的介紹:一九四一年來日,一九七四年第一次回國。還收錄三位名人的評說。一位是在日中都大名鼎鼎的高倉健。另兩位一男(影評家)一女(散文家)。影評家寫道,迷上郭氏的菜館后,一九八六年去了揚州。在揚州賓館品嘗了“居姓主廚”(按:應是名廚居延龍)的手制美食。只是雖然吃遍揚州南京,都沒有吃到郭的煨面,結論是“郭超越了故鄉(xiāng)”。高倉健的文章不長,題目是《我舌尖上的必須 郭長聚的味道》。他不以文章名世(按:走筆至此,忽然想到同為演員的于是之先生,其《母親》一文載入語文課本)。
文中寫道:“因為是九州人,孩子時常吃雪菜。到東京后吃不到了。偶然看到某雜志介紹有做雪菜肉絲面的中餐館。因為鄉(xiāng)愁也因為稀罕,一個人跑去吃。味道好極了。于是開始了與餐館的交往?!薄皩紊矶热盏奈遥缃襁@里成了離不開的存在。比如一星期每天都去,店里不僅十分講究食材與營養(yǎng)的平衡,而且菜品都不重樣。無聲地傳遞著店主嫻熟技藝和細心。”文章談到兩件逸事,一略一詳。一略:店員中有三位從中國回來的戰(zhàn)爭殘留孤兒,高倉健的感觸為“我想這是店主的善心之一”。一詳:“也許為了安慰我這樣的單身漢。為我安排了生日宴會。那天關門后,搭起了賀儀臺。上面放著果品和壽桃,大家面向壽壇,依次上香祈壽。最引人注目的是像女性長發(fā)般的壽面,盤成圓錐形放在壽壇上,除了在壽宴上吃,還作為禮物讓出席者帶回去。這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難以忘懷?!?/p>
等筆者手持雜志書復印件探訪該店時,已是人去樓空。以后聽說第二代在別處重開,再去,在門外待了一會兒,終于沒有進去。
先抄一條一九二七年十月五日的魯迅日記如下:“(前略)午邀欽文、伏園、春臺、三弟及廣平往言茂源飯。訪呂云章、未遇。往內(nèi)山書店買書四本、十元二角、下午往三弟寓。夜小峰邀飯于全家福、同坐郁達夫、王映霞、潘梓年、欽文、伏園、春臺、小峰夫人、三弟及廣平。章錫琛、夏丏尊、趙景深、張梓生來訪,未遇。”(《魯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信息量頗豐。一、這是魯迅初次踏入內(nèi)山書店(可證內(nèi)山完造散文《魯迅》,《圖書》1957年5月號,巖波書店刊)。二、魯迅甫抵滬上,看望者多,泰半為鄉(xiāng)黨故舊。如開明書店主事人夏丏尊(同時代人回憶,上虞人夏在魯面前“畢恭畢敬”。參紀念文集《我與開明》,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因魯迅與親朋在外餐飲,看望者多是“未遇”。三、言茂源。當年在四馬路上,紹興茂源酒店來滬開辦的酒鋪。門面未見氣派,寓滬浙人多有進出。
昔年文化人聚于食肆,與會友有關,也與事業(yè)或生意有關。近年研究新月社的專著書名即為《飯局·書局·時局—新月社研究》(劉群著,武漢出版社2011年)。據(jù)“好事者”統(tǒng)計,魯迅日記中吃飯(吃請加請吃)達三百四十余次。也許魯迅、夏丏尊的某些飯局較少風流倜儻,但都無妨回首品咂。文化界人異于達官顯貴,性價比高的風味餐館易成上選,鄉(xiāng)幫言茂源的存在條件之一亦在于此。順便提及,揚之水先生在《〈讀書〉十年》中,有若干沈昌文先生宴請《讀書》作者甚至自制菜蔬“招待”編輯部同仁的記載,是否也屬于出版業(yè)一種有趣的“回歸”?
回到魯迅日記。除了抵滬當月四次造訪外,翻遍以后的魯迅日記,再無言茂源出現(xiàn)。然后,東瀛巖波書店第二代掌門人小林勇(1903-1981,創(chuàng)業(yè)者巖波茂雄的女婿)筆下的回憶是,言茂源店員對他說,魯迅常來。
時在一九四四年。按小林勇的說法,出版社“進入了幾乎無事可做的狀態(tài)”(《我的履歷書》,1972年3月至7月連載于《日經(jīng)新聞》,后收入《我的履歷書·文化人4》,日本經(jīng)濟新聞社1983年),當年八月到十二月,時任高管的小林勇來華,其中在滬七十五天。大約是印象較深,戰(zhàn)后至少在四篇文字中(執(zhí)筆跨度從1946年3月直到1972年7月)提到中國之行。行文或詳或簡,但都有對言茂源的回憶。最后一篇相關文字不多,迻譯如下;“某日,內(nèi)山完造帶我去了開明書店。給我介紹了老板章雪村(即章錫?。┡c編輯部主任夏丏尊……夏在中日戰(zhàn)爭初期(按:誤記,實為1943年12月)被日本憲兵隊捕去,受了二十天的折磨,內(nèi)山盡力援救了他。夏稱除了內(nèi)山完造介紹者以外,再不見其他日本人。我和章、夏二人在內(nèi)山的招待宴上談得很投機。第二天,章、夏二氏邀我到四馬路的言茂源。一家能喝到紹興酒佳釀的小酒店。恰好又逢江南秋蟹上市,我成了美酒與螃蟹的‘俘虜。以后每天傍晚都一個人去喝老酒。酒客都是中國人。店員對唯一的日本客人非常友善。這都是托介紹人(章和夏)的福?。÷犝f魯迅是言茂源的???。”(小林勇《遠去足音·人感寂寥》,筑摩書房1987年,原載《文藝春秋》月刊1972年7月號)。小林回憶,歸國前“到開明書店向夏、章辭行。二位依依惜別,章作詩一首相贈。字極佳。萬國交兵殺氣橫,一杯對飲快平生。今宵有酒須當醉,未必相逢在九京”。
在滬期間小林還去萬國公墓“參拜了”魯迅墓(同上)。
小林回國后不久,于一九四五年五月被捕,受到拷問。罪名是違反治安維持法。日本無條件投降后并未立即獲釋,原因是案涉政治,監(jiān)房里僅余他一人。八月二十九日方才走出牢獄。幾乎同時被捕的書店重要策劃人、著名學者三木清則沒有如此幸運,因體弱兼被拷問,九月二十六日瘐死于東京郊區(qū)的奧多摩監(jiān)獄。
上海的印象不僅是美酒。小林回憶,“因為關心戰(zhàn)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而在上海感受的實例印象極深”(《我的履歷書》)。戰(zhàn)后初期,通貨膨脹,物資匱乏。因為用紙嚴重不足,書籍印數(shù)有限,供不應求。一九四六年巖波茂雄逝世,此時小林已為第二代掌門人。在他看來,很多人只知道通貨膨脹的概念,而自己親眼“見過上海的通貨膨脹,這下起作用了”。他判斷通貨膨脹仍會持續(xù),印書時賣一部分存一部分。一年后拿出存書再賣,書價漲到十倍、二十倍?!巴ㄘ浥蛎浗o巖波書店的重建幫大忙了?!保ǔ鎏幫希┮痪潘钠吣?,繼承巖波茂雄的遺志,小林勇主持并開始向五所中國大學贈送巖波書店出版物的事業(yè),巖波書店至今已經(jīng)更換五代主事人,贈書事業(yè)一直延續(xù),靜靜地延續(xù)著。
沿著走向和離開言茂源的足跡,后人看到了一些杯盤交錯以外的事情。
二○一六年因事三過淮海路尚賢坊。每次都指著那里,與同行人說郁達夫、王映霞。手頭的舊版郁達夫著書原文如下:“(1927年1月14日)……上法界尚賢里一位同鄉(xiāng)孫君(百剛)那里去,在那里遇見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日記九種》,上海北新書局1927年)以后的故事已經(jīng)廣為人知。其中一條非八卦:郁達夫與王映霞的友人收到了這樣的婚宴通知:
諏吉夏正二月二十一日潔巹候駕郁達夫王映霞謹訂
(轉(zhuǎn)引自孫百剛《郁達夫與王映霞》)
實際上,郁、王攜手去的是杭州,二人世界。東京的友人跑到上野公園,大呼上當。
風與雨都已過去,精養(yǎng)軒仍然健在。已經(jīng)化為連鎖店鋪。昔年卻是東瀛西餐之始,法國大菜元祖。當留日的郁達夫們撞見精養(yǎng)軒時,北京的森隆或上海的紅房子尚未呱呱落地。郁或郁王“設局”合情合理,甚或非此不可。
精養(yǎng)軒對國人來說,值得一書的近代史事不止一件。一九○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即農(nóng)歷三月十九日,為甲申年(1644)明崇禎皇帝自盡之日。身在東瀛的章太炎、秦力山等人發(fā)起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會場即設在上野精養(yǎng)軒。章太炎為此寫了一篇文告《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書》。結果,因日本警察禁止未能開成。從來的解釋是,日本政府應清廷駐日公使蔡鈞的請求而禁止。但是,近年中日學者分析史料的結論是,對禁止集會起主要作用的是日本參謀本部的諜報人員福島安正。日本外務省檔案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史料都證明,日本外務省根據(jù)福島的要求而非駐日公使的請求而出手。而福島發(fā)給時任南洋大臣劉坤一的有關電報還有討好劉的個人目的(參孔祥吉、村田雄二郎《辛亥革命史料抉擇的困惑—馮自由》,《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朱正老先生近著稱,魯迅于會期半個月前的四月四日到達東京,未知那天是否到了精養(yǎng)軒前(朱正《魯迅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
不過,那天,孫中山先生帶領華僑十多人從橫濱趕來赴會,見到被禁場面,即邀章太炎、秦力山等人同去橫濱。當天下午,在橫濱永樂酒樓開成了紀念會。孫中山擔任紀念會的主席,章太炎宣讀自作的紀念辭。晚上酒樓設宴八九桌,眾人給章太炎敬酒。章大醉,當晚未能返回東京(參上引朱正著書)。
孫中山先生,后來假精養(yǎng)軒(史稱在筑地精養(yǎng)軒,孫先生著文《中華革命黨通告》中亦有“在筑地精養(yǎng)軒……”一行)召開中華革命黨立會,事在一九一四年七月八日。早先對這一事件的議論多關注當時國內(nèi)政治背景。后來的一些議論則對按指印、立誓約的程序感興趣。
位于上野公園的精養(yǎng)軒開始是分店??偟瓿闪⒂谝话似摺鹉辏鼐B(yǎng)軒。因罹火災,次年在近處重建(今為時事通訊社所在地),占地六百平方米,擁有十二間客房和一間西餐廳,解決了招待西洋貴客的餐飲問題。因為生意繁盛,一八七六年又在上野建立分店,通稱上野精養(yǎng)軒。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總店再遭祝融之災,以后上野分店成為總店。郁達夫筆下的精養(yǎng)軒已是總店時代。
當年(至少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前)上野是東京最大的游樂場所。魯迅之后的周恩來在旅日日記中也有記載。如一九一八年四月九日條下:“上午上課畢,悶甚。下午興至,乃往上野公園觀櫻花、日比谷探春。花蔭讀書甚有趣也?!碑敃r生活并不寬裕的周,目標是報考公立學校,時有自炊。遍查日記,沒有進入精養(yǎng)軒的記錄。(《周恩來旅日日記》)
彼時東瀛,宮廷宴會已無明治維新以前的中華菜肴,法國大菜成為主打,菜單也用法文書寫。法國菜第一家的上野精養(yǎng)軒引領風氣之先。各界精英都留下足跡。這里且談文士。名家夏目漱石(1867-1916)、森鷗外(1862-1922)、二葉亭四迷(1864-1909)、與謝野晶子夫婦(與謝野鐵干1873-1935,晶子1878-1942)、谷崎潤一郎(1886-1965,曾被精養(yǎng)軒第三代聘為家庭教師)、芥川龍之介(1891-1927)……換言之,幾乎所有風流人物都有光顧精養(yǎng)軒的記錄。其中多是參加各種歡送會。
比如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給赴美游學的上田敏舉辦送別會。由與謝野鐵干主持,夏目漱石與森鷗外都趕來致辭,成就夏目與森二人初次相見的佳話。后者稱贊夏目的致辭說,夏目君有一種獨特的幽默。森年長夏目五歲。
比如畢業(yè)于俄語專業(yè)的二葉亭四迷作為朝日新聞駐俄國特派員(特派記者)上任。一九○八年舉行送別會,包括夏目漱石在內(nèi)多人出席。二葉亭四迷的小說早在一九六二年就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中譯本。
再比如芥川龍之介。在成為文壇新寵不久,一九二一年也以朝日新聞特派員名義訪華。送別會于三月九日在上野精養(yǎng)軒舉行。十一日芥川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作家里見弴(1888-1983)在送別會致辭中說,(中國人)往昔很偉大,現(xiàn)在突然不偉大了,這一點無法想象。你去了后,別光看以前的偉大,好好找找今天的偉大。芥川在引用這段話后加了一句:“我也是這樣想的?!苯娲w國后寫了一本游記(1925年刊,從2006年到2018年有四種中譯本,均名為“中國游記”),表現(xiàn)出褒北京而貶上海的傾向,是否有里見發(fā)言的影響?其中談及在福州路茶樓召妓的體驗,細細寫來,興味不淺。是否為“魔都”一路書寫的前驅(qū)?不過,這應該是另一篇文字的題目了。
回到上野精養(yǎng)軒。物轉(zhuǎn)星移,已經(jīng)不復當年的烈火烹油之盛。一九七七年《銀座百點》雜志(一份由銀座老字號名店支持的公關文宣雜志,小開本膠印。在各家名店入口處可以免費拿取,至今仍是)邀請精養(yǎng)軒創(chuàng)始人孫子城戶四郎(曾任松竹電影公司會長即董事長)漫談往事。城戶笑著說,(讓我)談精養(yǎng)軒衰敗史吧?有一種說法稱,現(xiàn)在的精養(yǎng)軒只是一家以林氏蓋澆飯(亦譯為肉丁洋蔥蓋澆飯,是一款日本化的西餐)見長的普通餐廳。又,二○○八年出版了《米其林餐飲指南》日文版第一版,其中法國菜餐廳數(shù)量多于日本菜餐廳,引起日本餐飲界不滿,認為一些有名的日本料理店未被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