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
彼得·彼得森
雖然潘石屹變賣資產(chǎn)盛傳已久,但是最新爆出的接棒“玩家”黑石的“咖位”還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
據(jù)媒體報道,黑石想用超40億美元的價格吃下SOHO中國。如果成功,這次股權收購款與債務合計的收購總代價(總資產(chǎn)值)或?qū)⒊^600億人民幣。
作為這個蔚藍色星球上的PE(私募股權投資)老大和“最強房東”,黑石在2016年被《福布斯》評為“華爾街不可阻擋的力量”,是高盛和JP摩根之后新一代的“華爾街之王”。
可能“神豪”二字已經(jīng)不足以形容黑石,這個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合法“地主”。這家創(chuàng)立于1985年的傳奇公司,也有著同樣傳奇的創(chuàng)始人。
從貧窮的希臘移民之子,到成為雷曼兄弟公司一把手,又在59歲“高齡”時聯(lián)合創(chuàng)立黑石集團,并推動這家創(chuàng)始資金只有40萬美元的投資機構成為資產(chǎn)管理規(guī)模超過4000億美元的私募巨頭……
黑石創(chuàng)始人彼得·彼得森經(jīng)歷了如電影般精彩的一生。
傳奇之所以是傳奇,是因為他們無論在什么領域都能如魚得水。在創(chuàng)立黑石之前,彼得森的人生就已足夠精彩。
1926年,彼得森出生在美國。家庭條件堪稱“貧窮”的他是希臘移民的后代。也許在現(xiàn)在看來這算不了什么,但那時的美國正在經(jīng)歷種族歧視最嚴重的時期,所以彼得森只能“自卑”地度過童年。
對于小時候的家庭,彼得森在回憶錄中說道:“我有一個刻板的父親以及感情脆弱的母親,家庭氛圍緊張無趣?!?/p>
但即便是并不輕松的家庭氛圍,他的父母還是給予了他良好的教育和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讓我知道,忠于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內(nèi)心、自己的道德標準是多么的重要。正因為他們的教導,我才敢對不值得我付出的人說‘不?!?/p>
然而曲折的是,他是在碰壁之后才深刻理解了父母的話。
“我希望我能說我一直能恪守自己的原則,但是有一次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在麻省理工,我盜用了羅伊·科恩的論文。我的借口很蹩腳,狡辯說我其實沒有‘真正抄襲他的論文,因為我還另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東西。我曾發(fā)誓不僅要對他人誠實,還要對自己誠實。這次我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而且十分慘痛?!?/p>
那一次,在麻省理工上學的他慘遭開除,學霸的光環(huán)被剝奪。從小生活在自卑的環(huán)境中,這個光環(huán)曾是讓他抬起頭的最大砝碼,失去這些對他的打擊相當大。
這是他的前半生最慘痛的教訓,但后來成為了他一輩子最寶貴的財富。通過這次事件,他終于學會了向“短期利益說不”。
“雖然這幾個‘不明顯會帶來一些短期損失,但是一般情況下,長期收益最終會出現(xiàn)?!边@個原則促使他做出了人生中一系列重要的決定,也讓他迎來了人生中許多重大轉(zhuǎn)折。
1945年,他又考入美國西北大學,畢業(yè)后入職了著名4A廣告公司麥肯。但眼看著上司侵蝕公司的養(yǎng)老基金,購買私人飛機,還大言不慚地與部下爭功、給部下挖坑,彼得森毫不猶豫地向上司說“不”,頭也不回地辭了職。
年紀輕輕,對多數(shù)人夢寐以求的公司說“再見”并不容易,但他還是做了。事實證明,他用“短期損失換來了長期利益”。
從麥肯辭職后,他有機會加入了美國財富300強企業(yè)貝靈巧。在這家電影設備制造公司中,他大放異彩,一步步“商而優(yōu)則仕”。
1971年,彼得森接受尼克松的邀請,出任總統(tǒng)事務助理。后來,他在尼克松政府中一直做到了美國商務部長,被稱為“尼克松政府經(jīng)濟領域的基辛格”。
然而看似已經(jīng)平步青云的他,后來還是對政府的工作說了“不”。神奇的是,這一次他又對了……
“在尼克松政府時期,我堅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拒絕像棋子一樣被總統(tǒng)無情地利用。我可能因此沒能經(jīng)歷一些非同尋常的事件,但是得以在‘水門事件爆發(fā)前脫身?!?/p>
此時的他已年近花甲,人生過得跌宕起伏,又足夠精彩。本以為他會“功成身退”,但誰都沒想到,他的人生巔峰竟然才剛剛開始。
離開華盛頓后,彼得森選擇了華爾街。當時,沒有任何金融界職業(yè)經(jīng)歷的他,憑借在華盛頓政壇的廣泛人脈和之前的企業(yè)高管經(jīng)歷,贏得了去華爾街投行的機會。
那時,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和雷曼兄弟等大型投行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最終,他選擇了華爾街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出任副董事長,開始了他的投資銀行家生涯。
在雷曼兄弟,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比他小近21歲的施瓦茨曼。1985年,他們一起離開雷曼兄弟創(chuàng)辦了黑石。
公司草創(chuàng)之際,這個“集團”只有40萬美元資產(chǎn)和兩個合伙人、兩個助理。以黑石當時的規(guī)模,叫集團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不過很快,借助彼得森在華盛頓留下的人脈,黑石挖到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桶金。
憑借他和索尼總裁盛田昭夫的私交,黑石拿到了收購代理權,代表索尼公司用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在這筆生意中,雖然黑石并沒有拿到太多的利潤,但讓彼得森看到了私募基金的前景。
很快,彼得森便決定帶領黑石做“借雞生蛋”的私募基金生意。不過,開創(chuàng)私人股本業(yè)務是非常艱難的,讓一個“新兵公司”取得有錢人的信任可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務。
“19個最有希望的投資者一個接一個地拒絕了我們,488個潛在的投資者也拒絕了我們,那真是最令人難堪的時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東奔西走,聽到許多朋友對我們說‘不,這是很難受的。”
好在彼得森已見慣跌宕,沒有放棄。他藏起心中的沮喪,給伙伴加油打氣,終于迎來了成立私募基金后的第一單生意。后來接受采訪時,他的伙伴施瓦茨曼回憶道:“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的副總裁加內(nèi)特·基斯正在吃金槍魚沙拉三文治。那是星期五,在紐瓦克市,我根本都沒抱什么希望。他吃了一大口三文治說,‘我給你們1億美元吧。我驚呆了,因為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單生意,因為會有其他有錢人追隨他?!?/p>
施瓦茨曼和彼得森的判斷沒有錯。接下這單生意之后,黑石仿佛找到了通往新世界的鑰匙。日興證券、大都會人壽保險、GE和通用汽車退休基金……黑石的客戶名單越來越長,名字也越來越如雷貫耳。
施瓦茨曼
從此,黑石走上了正軌,并在2007年完成了IPO,募集到76億美元資金,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上市的私募股權公司。
當年,81歲的彼得森賣掉了股票,賬戶上一下多了18億美元。他笑稱自己“一夜暴富”。
忠于自己、勇敢說“不”是彼得森刻進骨血的原則,這也讓他的一生總是可以做出“用小損失搏大利益”的決定。
這種“放長線釣大魚”的風格,同樣被他帶入了黑石。
2008年3月,黑石未雨綢繆地收購了擁有100億美元資產(chǎn)管理規(guī)模、擅長杠桿信貸業(yè)務的GSO資本公司。這次的收購在當時并不被人看好,卻讓黑石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信貸平臺之一。
很快,金融危機爆發(fā),銀行對于金融監(jiān)管的尺度迅速收緊。簡單地說,就是有很多本來口碑與前景都不錯的公司無法從銀行急需獲得貸款。
當時,市面上很多“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因為資金鏈的斷裂,不得不面對破產(chǎn)的困局。就在銀行對貸款趨于謹慎的時候,黑石帶領GSO攜重金殺入市場,為陷入困境的企業(yè)解決了資金的燃眉之急。
當時有很多企業(yè)依靠GSO提供的融資走出了困境,而這些企業(yè)以往都有著良好的信譽。兩年后,每家企業(yè)都償還了債務,GSO也獲得了接近兩倍的收益。
最終,金融危機的熊熊大火不僅沒有把黑石焚毀,反而鍛造了一個黃金帝國。
2008年,彼得森正式退休。他開始認真考慮應該如何花錢。隨后,他斥資10億美元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后來在美國財政、稅收、醫(yī)療保障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8年3月,彼得森去世,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傳奇記憶。回顧他的一生,也許他自傳中的這句話就足已概括:“回望過去,我遇到的機會最后都成了二選一的題目——眼前利益還是長遠利益,而我的選擇都是——長遠利益?!?/p>
(周正薦自新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