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
經(jīng)常有行家在評論照片時說:“這張照片缺乏層次感?!眹K嘖,這話聽著好高大上啊,啥叫層次感?今兒就嘮嘮“層次感”這回事兒。
“層次”這個詞兒的用處特別廣泛,有很多解釋,做人有層次,文章有層次,照片也有層次。人的層次是文化修養(yǎng)決定的,文章的層次去問語文老師,咱們今天只說照片的層次。
那么啥叫照片的層次?其實(shí)這個詞兒呢,也沒法望文生義,如果用“級差”來解釋,就容易理解了。有人總自怨自艾地說:“我拍的照片怎么沒有層次呢?”
乖乖,大概不能說“沒有層次”。若是一張還能看的照片,就會有層次,最少是兩層——比如白紙黑字,白紙是一層,黑字是一層。除非你的照片是在黑色背景上拍的黑色物體,那就真的沒有層次了。
估計誰都不會傻到這個份兒上,就算真的是拍攝黑色背景前面的黑色物體,也會用逆光給拍攝對象勾勒出一道光邊的輪廓,分出層來呢。所以,除非傻到家的人,不能說自己拍的照片“沒有層次”,只能說照片的層次感不夠突出,不好看。
層次感,說穿了就是主體與背景、前景的關(guān)系,要有明暗、色調(diào)、虛實(shí)等對比的因素。
圖1這張照片有沒有層次感?當(dāng)然有,黑背景是一層,白色人物是一層。但是,層次感突出嗎?不突出,很不突出。因?yàn)槿宋锱c背景“粘連”在一起了(特別是頭發(fā)),黏性太大,沒有分離感。
要提高主體與背景的分離感,怎么辦?
1. 第一個辦法,要從色調(diào)上考慮,營造色調(diào)的反差。你要讓模特把黑頭發(fā)染成其他顏色也成,就不會和黑背景粘在一起了。
那有同學(xué)就說了,俺家的棚只有黑背景布。你老說黑背景呀黑背景啥的,誤導(dǎo)我們了,你說咋辦?
切,只有一種背景布的棚,那還叫棚嗎,一個棚的背景布至少得有黑、白、灰吧,至于紅、藍(lán)、黃,那就隨意吧。只有黑背景也好辦啊,用逆光給人物勾勒出輪廓光啊。特別是頭發(fā),你那個棚可以加一個帶束光筒的燈專門打亮頭發(fā)嘛。
2. 第二個辦法,逆光。逆光可以巧妙地使主體與背景產(chǎn)生足夠的分離感。有了分離感,層次就很明顯了。
圖2這張照片就是深色背景前的深色主體,如果不用逆光,兩個層鐵定又是粘在一起的。因?yàn)槭悄婀夤馕唬钌闹黧w就從深色的背景里“摳”出來啦。
3. 第三個辦法,把主體以外的層虛化掉。
主題實(shí),非主體虛,虛實(shí)結(jié)合,不僅能突出表現(xiàn)主體,更能增加照片的層次感。
一層虛,一層實(shí),也是堅守了“不要粘在一起”的準(zhǔn)則。當(dāng)然,你也可以把逆光和虛化疊加起來使用。
4. 第四個辦法最好玩:多加一層前景!
那“主體以外”除了背景還有誰?難怪你的照片層次感不突出,也就只有兩層?你可以再多加一個前景啊!
看圖3這張照片,比不比你的兩層照片又多了一層前景?注意,前景一定是和背景一樣被虛化掉的,僅有主體是實(shí)的,這樣才能分出三層來!
關(guān)于前景的比例,順便在這里提出一點(diǎn)個人的看法:有很多人像照片,為了突出“我懂層次感”,前景的比例很大,蓋住了一大半主體,甚至在亮度上也超過了主體,這樣就喧賓奪主了,也有點(diǎn)顯得刻意為之。好像作者就是為了彰顯自己懂層次感,而掩蓋了主體的光芒,比如用一大把花擋住主體。我不大同意這樣張揚(yáng)地使用前景,是看花啊還是看人???上面舉例的幾張照片,前景都很小,不顯山露水。背景則無所謂,因?yàn)闊o論如何背景都掩蓋不住主體,特別是虛化的背景。
雖然筆者一直喜歡拍人文,但跟風(fēng)光攝影真的沒有深仇大恨,一旦撒歡兒到了野外,進(jìn)了山,下了海,就算是沒帶相機(jī),也得用手機(jī)拍些遠(yuǎn)山近水,云卷云舒,然后發(fā)朋友圈告訴大家——俺又出門啦,看,美不美耶?
風(fēng)光照片怎么拍才美呢?還是要有“層次”——你的照片要分層,看上去是立體的,而不能看上去是平面的。
層次感的營造有很多種方法,比如不同的層用不同的顏色(影調(diào))對比、不同的虛實(shí)對比、不同的大?。ㄖ鞔危Ρ龋渲凶詈唵斡行У霓k法,是利用不同的景別來給一張照片分層。
景別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jīng)講過,以人像為例,就是遠(yuǎn)、全、中、近、特,在風(fēng)光攝影里也可以簡略成近景、中景、遠(yuǎn)景這三層,當(dāng)然要說成前景、主體、背景這三層也未嘗不可,道理都是一樣的,不用糾結(jié)用什么詞匯去敘述,因?yàn)橛袝r說著說著就說亂了,但都是一回事。
在一個畫面里容納多個景別,可以提升照片的層次感,這個簡單的道理相信有一定智商的人都馬上能理解,接下來只有用圖例來說明這個理論了。
圖4這張示意圖,帆船是近景,森林是中景,群山是遠(yuǎn)景。那么主體是誰?隨你的便。你可以把主體實(shí)焦,主體以外虛焦;也可以用深焦,全部實(shí)焦——話說,風(fēng)光照片的主體有那么重要嗎?我全要看清楚行不?當(dāng)然行。
所以風(fēng)光照片往往都是用小光圈,沒有什么主次之說,除非你特意表現(xiàn)的是水里的這些帆船,或者是草原上的一只獅子。
但在圖4中,除了景別的層次感,還同時用了另一個營造層次感的辦法:不同的影調(diào)。水是藍(lán)的,樹是綠的,山是灰的,如果是同一種顏色,可就沒那么好看了。
圖5這張照片為什么近處有一個正在洗衣的人?腦補(bǔ)一下,如果沒有這個人,是不是少了一個近景?那么沒有這個近景,層次感就會大大下降。當(dāng)然,剩下還是有兩層的,一層是吊腳樓,一層是遠(yuǎn)山。如果畫面中只有吊腳樓,嗯,那就是平的。
很多人拍攝風(fēng)光,就是不舍得在近處加?xùn)|西,都恨不得干干凈凈的,而我特意要等人來。不光是想加一層景別,還有如果沒有這幾個活動的人,這個畫面就是死的,沒有生命的。
所以動靜對比也是拍攝風(fēng)光照片的一種辦法(很多時候拍攝一張照片會運(yùn)用多種技巧),比如圖6框入了這只狗,畫面便多了一層近景。那些地磚難道不是近景嗎?當(dāng)然也是,但是沒有那么醒目。如果特意以狗狗做前景,地磚就成了過渡元素,這樣更好。
在這里需要提醒一點(diǎn):大部分人拍風(fēng)光,背景也許是注意了的,比如要找好看的群山啦,藍(lán)天白云啦,放在畫面的遠(yuǎn)處,這個多數(shù)人能做到;但是很多人最不注意的,就是有意識地尋找近景/前景。
所以很多人拍的風(fēng)光照片,前景是空空的。而且有人在前景出現(xiàn)“擋鏡頭”時,他們還老大不樂意呢!
孟子說,“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意思是干該干的不干不該干的(說完這句話感覺舌頭要抽筋);筆者也說,攝影是“有所拍而有所不拍”,有些沒營養(yǎng)的畫面就別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