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煉石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往往互為表里、相伴而生,且具有長期性、反復性。1950年至1955年間,中國共產黨結合陸續(xù)開展的整風、整黨、“三反”、新“三反”和整頓編制運動,先后進行了五次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斗爭。1953年,毛澤東同志親自指導從整治區(qū)鄉(xiāng)工作中“五多”入手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其中比較突出、集中的一次。
1952年冬,來自中共山東分局和西北局的兩份報告先后呈送中央,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山東分局的報告說,此前開展的“三反”運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縣、鄉(xiāng)基層組織仍明顯地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等作風問題,表面上看工作步步推進,但實際上沒能有效紓解群眾的實際困難,省政府甚至積壓了7萬多件群眾來信沒有處理,給黨群關系造成負面影響。西北局的報告則集中反映了區(qū)鄉(xiāng)工作中的“五多”問題—任務多、會議集訓多、公文報告表冊多、組織多、積極分子兼職多,看似處處留痕,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人浮于事、顧此失彼。
針對山東分局報告,毛澤東親自為中央起草《關于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并于1953年1月5日下發(fā)全國,要求各地結合具體情況查擺問題,先從處理人民來信入手切實整改。3月,毛澤東又指示將西北局報告轉發(fā)各地,并親自起草《關于解決區(qū)鄉(xiāng)工作中“五多”問題的指示》,指出所謂“五多”實際上是黨政組織在農村工作中“嚴重地脫離農民群眾損害農民及其積極分子的利益的問題”,并要求必須在1953年內結合1月5日關于新“三反”的指示對“五多”問題進行深入整改。
短短3個月內,毛澤東連續(xù)兩次親自擬定指示,嚴肅要求全黨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根據中央指示,各地迅速展開專門調研。不出中央所料,“五多”問題在各地基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脫離實際的任務多。比如某地區(qū)委書記報告說,區(qū)委每10天左右只布置兩三項工作,但區(qū)長、專署干部,以及黨、農、青、婦、文教、合作、銀行、稅收等各“口”總是層層加碼布置十多項工作,且往往要求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對此,區(qū)鄉(xiāng)干部怨聲載道:“自上而下一級逼一級,自下而上一級怨一級、一級哄一級。”
會議集訓多。不少地方在組織群眾、布置工作時形式固化、機械,動輒召開群眾大會,眉毛胡子一把抓,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秩序。比如,華北局報告反映,有的村莊一個月內竟召開28次群眾大會,各種大會名目繁多,甚至賣豆餅、貸款、賣酒、儲蓄、保險等也要依靠開大會解決。
公文報告表冊多。各地省屬單位、縣市和鄉(xiāng)鎮(zhèn)在制發(fā)調查表格時缺乏頂層設計和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機關各自為戰(zhàn),使得各種日報、三日報、五日報、旬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等泛濫成災。調研發(fā)現(xiàn),某地農村基層組織一個季度內竟要填制二三百種統(tǒng)計表格,“達到了完全不能容忍的程度”,基層干部群眾苦不堪言。
組織多。比如,西北局調查組發(fā)現(xiàn),陜西咸陽某鄉(xiāng)的十余個自然村中,每村不僅有村長、農會主任、居民組長、互助組長等職務,而且治安、衛(wèi)生、優(yōu)撫、防堤、保險、保畜、合作、防旱、護林等村民小組各設組長,各類組織林林總總竟多達20多種,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積極分子兼職多。彼時,各種“生產競賽”和“比學趕幫”滋生一些負面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各種先進稱號名目繁多,各類勞模、標兵、代表、積極分子等常常身兼數(shù)職,往往整日忙于開會和先進事跡報告,結果是脫離生產、脫離群眾、顧此失彼,反而損害了先進形象。
“五多”現(xiàn)象的實質是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分散主義。各地的情況陸續(xù)報到中央,毛澤東閱后深刻告誡全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分散主義等作風問題會導致黨政干部“不了解人民群眾的痛苦,不了解離開自己工作機關稍遠一點的下情”,若長期得不到糾正,其結果就是引起農民群眾的反對,“使我黨脫離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群眾,這是非常危險的”。
為集中克服“五多”問題,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黨中央立即責成中央組織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及其所屬財經、文教、政法三個委員會以及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及各級行政機關主管同志對“五多”問題加以清理。3月20日,即整治“五多”指示發(fā)出的次日,毛澤東就叮囑各部委負責同志,“用中央名義批發(fā)的電報不要太多了,非十分必要者不要批發(fā)”。6月20日,毛澤東批示轉發(fā)西北局關于整治“五多”問題的報告,指出克服“五多”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黨委應當將整改“當作一種經常的注意事項,不斷檢查、不斷改進”,主要是“反掉錯誤的制度和領導方法,隨時建立起正確的領導制度和方法,并使之鞏固下去”。
由于“五多”中的每一“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體到各地情況又不盡相同,毛澤東多次強調,各地整頓要結合具體工作,結合自身實際。5月23日,時任華北局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的楊士杰在提交中央的報告中,反映了當時農村統(tǒng)計報表過多過濫的突出問題。毛澤東閱后稱這份報告“極好”,并于7月22日將報告轉發(fā)全國,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具體情況,“迅即仿照華北局的辦法對于統(tǒng)計報表問題指定專人加以調查分析,分別宣布停用、保留和改進,并規(guī)定簡化報表及控制報表的可行辦法,堅決制止濫發(fā)統(tǒng)計報表的嚴重現(xiàn)象”,同時結合“五多”中其他幾方面作全面整改。1953年下半年,毛澤東還圍繞當時農村正在逐漸鋪開的互助合作多次強調,農村各項工作要在保障農業(yè)生產這一中心工作的基礎上立足實際、循序漸進,推進“五多”的整改要結合具體工作,切不可過多干涉、粗暴命令,以防滋生新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風氣。
總的來看,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之下,1953年各地圍繞克服“五多”弊病展開了有的放矢的專項整治,對以“五多”為代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良作風進行了有力的糾正,進一步鞏固了新“三反”運動的成果,基層逐漸呈現(xiàn)政簡民勤的新氣象。
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需要頂層設計和統(tǒng)籌協(xié)調,更需要刀刃向內的政治魄力和不折不扣、令行禁止的執(zhí)行力,這就決定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全國一盤棋。
堅持解決突出問題與推動中心工作相結合。1953年中央結合新“三反”集中整治“五多”,就是抓住了當時干部群眾意見很大的突出問題作為切入點,并且注意結合農村的具體工作實際,方才取得良好成效。這啟示我們,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緊密圍繞中心工作,以推動中心工作為著力點和抓手,寓作風建設于落實各項具體工作之中,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堅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與此相關的命令主義、分散主義、事務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錯誤作風是密切相關的,也具有反復性、頑固性,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年不用掃帚掃一次,就會春風吹又生了”。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必須做好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