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面對洋節(jié)步步緊逼,我們的國產節(jié)日一度十分低迷,除了春節(jié),幾乎都不是洋節(jié)的對手。好在最近十多年,情況終于有了很大改觀,至少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有了全民過節(jié)的氣氛。
其實無論洋節(jié)、土節(jié),其形成原理大致相似,比如最好有一個形象代言人。圣誕節(jié)的代言人是圣誕老人,端午節(jié)則是屈原。
關于端午節(jié)究竟是紀念誰的?千百年來一直有爭議。湖北人吃粽子、劃龍舟,是緬懷投江自盡的屈原;而在蘇州、嘉興等吳地,百姓吃粽子、劃龍舟卻是紀念伍子胥。按照時間順序,吳地端午龍舟競渡歷史比祭祀屈原早了200多年,如果讓伍子胥當形象代言人,顯然有利于讓端午節(jié)歷史更為悠久。然而但凡節(jié)日,吸引眼球是很重要的,于是名聲更大的屈原在PK中獲勝了。屈原之所以名聲大,源于他有若干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伍子胥雖然文化程度也不錯,畢竟屬于武將,后世文人對他親近感不及屈原,所以詠嘆他的詩文遠不及屈原的多。
有了形象代言人,作為國產節(jié)日,按慣例還需要一個特定的節(jié)日食品,于是出現了粽子。在粽子制作方面,江浙遙遙領先于楚地,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北端午節(jié)市面上的粽子還比較單一,主要是三角形的甜粽子。而江浙的粽子五花八門,又以半斤一個形似枕頭的鮮肉粽子最具特色。食品的制作水平往往是經濟發(fā)展水平的象征,好在如今湖北的粽子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了。
相比于包子、煎餅之類的中國傳統(tǒng)小吃,粽子穿一身“綠衣”,視覺效果好,顯得卓爾不群。關于“綠衣”的來歷,《初學記》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粽子完成了從裸體到穿衣的過程。另有民間傳說,給粽子包外衣暗示屈原是被綁著扔到水里殺害的,并非自殺。
許多好東西,一個人獨自吃的時候并不覺得好,等有人來搶著吃,頓時覺得無比鮮美。端午節(jié)在很長時間里只是老人、農民才記得的節(jié)日,忽一年,韓國人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我們的端午節(jié)居然被韓國人搶了,屈原說不定也要被移民了。消息傳來,愛國網民群情激奮,雖然后來知道彼端午祭非我端午節(jié),習俗內容毫不相干,不過畢竟讓人不舒服,于是即便不愛吃粽子,也要吃幾個,熱熱鬧鬧過過端午節(jié),讓韓國人看看。不知不覺中,端午節(jié)升級了,還成為了法定節(jié)假日。隨著商家、媒體的推波助瀾,終于成為了一線節(jié)日。僅次于春節(jié)、五一、十一,與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比肩。
端午節(jié)最終回歸愛國主題,屈原泉下有知,足以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