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花
小學作文教學主要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無話可說。這一難題早已引起學者和教師的廣泛關注,并形成了有效有用的教改方案。二是小學生寫作時精準描述能力不足。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懂得寫什么,但把握不住寫多少、怎么寫、怎樣寫好。下面,我根據(jù)多年小學作文教學經驗,分別從低年級讀寫教學夯實基礎、中高年級分段教學計劃進階提升以及課外擴展寫作邊界三個方面,對如何提升精準描述能力進行簡要解析。
一、加強低年級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精準描述能力的基礎
(1)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抓手。大多數(shù)低年級學生知識庫中所存字詞有限,故而小學一二年級是培養(yǎng)孩子表達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完成基礎知識的教授外,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說話能力,使其具備初步的分析、思考、判斷、推理能力,為以后的作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解析一段閱讀內容時,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更要懂得經典文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產生的精準描述效果。
(2)重視說話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會說,要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精心設計說話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說話并充分表達。教學初期,教師要消除孩子說話時的羞怯和恐懼心理,用符合孩子年齡和心理的語言表述鼓勵孩子說話。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要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既要重視學生看圖說話講故事的專項教學,更要積累日常交流中的習慣用語。
(3)強化寫句寫段練習。寫句寫段是小學作文的基本功。經過一年級上半學期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漢語拼音,具備了書面作文的基本條件。教師要著手讓學生進行寫句訓練,每日借助拼音清楚地表達一句話,并設計家庭作業(yè)“每日一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批改、點評、鼓勵,讓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表情達意能力和積極的作文態(tài)度。進入二年級再進行連句成段訓練,讓學生用幾句話表述一段完整的意思。學生寫好句子和段落,作文就會水到渠成。這是一個艱難費心的過程,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融為一體,扎實有效地做好基礎性工作,促進學生精準描述能力不斷提升。
(4)營造班級普通話氛圍。目前,農村適齡兒童進入學習環(huán)境后普通話不標準現(xiàn)象仍較為普遍,教師必須堅持說普通話,用普通話教學。要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用普通話發(fā)言,在課間也要用普通話交流。學生在長期的普通話交流中形成用普通話表述的思維模式,具備了良好的語感,表述時自然有話可說。為了更好地營造班級普通話氛圍,讓學生樂意用普通話交流,教師除了抓好常規(guī)的普通話教學以外,還要精心設計誦讀比賽、故事會等學生喜歡的活動,營造良好的語感氛圍。
二、中高年級作文教學是提升精準描述能力的關鍵
(1)精心編訂作文計劃。編訂作文計劃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單元作文訓練對作文寫什么、如何寫有明確要求,即便這樣,教師仍然需要精心備課,做好預設,對作文要求做詳細的分析,對選材寫法做基本的規(guī)定和要求。教師要精心選擇范文,朗讀分析點評,啟發(fā)引導學生開拓寫作思路,必要時可以親自動手寫“下水文”,用范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2)安排再教設計。再教設計是小學作文教學的大膽創(chuàng)新。同一個題目的作文可以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多次寫、反復寫,但作文要求要不斷提高。教師要做教學中的有心人,保存好學生的舊作文,分析比對作文前后的差別并及時進行點評,使作文教學既有橫向的評價又有縱向的對比。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事物的認識不同,作文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與文字表述能力也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對人事的感受和認知會逐漸深刻。教師可以組織主題作文教學活動,活動后學生的感受會更真切,也可以在學生參加完活動后趁熱打鐵完成作文。
(3)重視點評激趣提升。作文評講具備兩大功能:一是指出作文的不足和主要問題,這是必需但不是主旨;二是說明整體完成狀況,突出個體作文的優(yōu)點、閃光點,這是教者必須下功夫花心思的。作文評講的方法很多,但教者要重點針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描述進行講評:一要“解剖麻雀”分析錯因,可以選擇中等偏上的作文進行分析,個別句子可做范例讓學生進行改錯句訓練;二要橫向比較分析錯因,用兩個句子前后對照分析錯因,指出錯誤的根本原因;三要反復修改強化理解,讓學生在自己作文中找錯句子,組織“我是小小啄木鳥”活動;四是加強引導形成文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個形成語言風格和表達特色的過程。作文評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作文評講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巧,增強駕馭語言的能力,對有效提升學生精準描述能力有很大促進作用。
三、拓展延伸是解決精準描述能力不足問題的有效之舉
每個孩子因為生活和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個性。比如多數(shù)農村孩子抗挫性、堅韌性、責任性優(yōu)于城市孩子,但趣味性、廣闊性、拓展性劣于城市孩子。教師要著力彌補個體間的不足,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寫作興趣。
(1)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引導學生堅持閱讀適齡書籍,借閱課外讀物。教室讀書角的布置尤為重要,課外讀物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及時更換,低年級學生可以從標注拼音讀物開始閱讀,以增強識字能力,如《一年級的小豌豆》《小豬稀里糊涂》等經典叢書。進人中高年級,讀物的選擇更為廣泛,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閱讀目的也由簡單的語感培養(yǎng)向精準描述示例轉變。
(2)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觀看少兒節(jié)目和動畫片。目前小學生接觸的動畫片多以形象簡潔又寓含深意的多級獨立短片為主,教師可以將現(xiàn)在學生未曾觀看過的經典動畫片片段節(jié)選播放,如《黑貓警長》《海爾兄弟》等,并以故事會、討論會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寓教于樂。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敘述課本插圖展現(xiàn)出的不同美景并讓學生描寫,如山水國畫、站在山崗上的獅子王、向國旗敬禮的少先隊員……不同的美有不同的氣質,風景的獨特美,樸素生活的質地美,人性善良的人文美,堅韌奮發(fā)的精神美,在孩子心中都會與文字碰撞出火花。
(4)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除了要挖掘課本中蘊涵的潛在創(chuàng)新元素外,還要拓展學生思維,組織實施好具有探索創(chuàng)新意義的實踐活動,帶著學生親近自然,走進名勝古跡,現(xiàn)場寫實,讓學生的寫作方向不局限在課堂上,翱翔于中華文化創(chuàng)造的廣闊語言天空中。文字沒有藩籬,孩子的寫作能力也不應設限,每一個孩子最微小的天賦都如同冉冉升起的紅日,值得教師為之全情付出。一字一句,一批一改,從細微處提升小學生的作文精準描述能力。我們要不忘教師初心,牢記教育使命,總結科學的教學技巧,培養(yǎng)寫作能力扎實、邏輯思維清晰的寫作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