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穎
摘 要:《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要注重智力障礙學生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合作氛圍,運用多種形式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形成合作能力,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使他們能更好地與人交流、交往,從而適應社會,在社會上立足。
關鍵詞:智力障礙學生;合作能力;培養(yǎng);合作氛圍;榜樣;體驗;指導;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1;G7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0-0064-02
智力障礙學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現(xiàn)合作上的問題,他們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少與人交往合作的氛圍和機會,以致合作意識缺失。他們遇到問題與困難時通常只會想到讓老師或長輩代勞,不知道還有與同伴合作的方法;當同伴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大多也都覺得與自己沒有關系,沒有幫同伴解決問題的意識。此外,很多智力障礙學生不懂得如何與人合作,缺乏與人合作的能力,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協(xié)商、分工、配合。學會合作,擁有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是智力障礙學生進入社會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解決生活及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好地成長,使他們能更好地與人交流、交往,促進他們與同伴間的團結協(xié)作,形成集體主義觀念,從而適應社會,在社會上立足。作為特殊教育教師,應該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合作能力呢?
一、榜樣引領,營造氛圍
智力障礙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特征是模仿性學習,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往往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而習得新的行為。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由于智力障礙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教師及同學是其校園生活中最主要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還要發(fā)揮合作能力較強的同學的力量,給能力欠缺的學生樹立榜樣。教師在班級中要積極營造合作的氛圍,營造自己與同事之間、自己與同學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進行合作的氛圍,讓學生生活在充滿合作氛圍的環(huán)境中,體會到合作帶來的便利與樂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合作意識,習得合作的方法和策略,懂得合作。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教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助教老師的作用,合理分工,積極與助教老師互動,注重與助教老師的交流與配合,為智力障礙學生樹立榜樣。
二、創(chuàng)造契機,注重體驗
要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教師就要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契機、提供機會。特殊教育教師不僅要在課堂集體教學中,還要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尋找一切合適的契機,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比如,在課后打掃教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A同學去抬水,如果A同學抬不動,就可以提示他自己找B同學來幫忙,兩人合力完成抬水任務,這樣學生就能在無形中體會到合作的意義。在繪畫手工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繪制篇幅較大的作品,只給每個小組一份顏料,這樣學生在共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就會不可避免地學習協(xié)商、分工與配合。在運動與保健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熱身練習,要求學生兩人一組,相互拉背壓肩,活動開腰部和肩關節(jié),這就需要同學之間的合作……校園生活中可以讓智力障礙學生進行合作的契機比比皆是,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盡可能多地為智力障礙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
這些合作通常情況下都會給智力障礙學生帶去便利和積極愉快的結果,可是受其自身障礙特質影響,他們自身有時難以感受到。因此,教師在引導智力障礙學生進行合作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其體驗,引導他們對合作成果及合作過程中的愉快經歷進行體驗,從而形成豐富的合作經驗,強化合作動機,促進合作行為穩(wěn)定發(fā)展。
三、因人施教,創(chuàng)新模式
由于智力障礙學生的智力水平各不相同,適應性行為的缺陷程度差異較大,所以教師在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能采用相同的培養(yǎng)模式。教師應該先評估、分析學生的現(xiàn)有合作能力,然后結合其特質制定“合作能力培養(yǎng)IEP”,再根據(jù)計劃設計針對性的培養(yǎng)模式、方法,做到因人施教。要想真正做到因人施教,讓每一位智力障礙學生都有其合適的培養(yǎng)模式和方法,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試驗,從而獲得更多的模式和方法。例如,針對認知能力較好的輕度智力障礙學生,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為他們提供更多與他人合作的機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需要合作的環(huán)境,習得合適的合作方法,從而積累更多的合作經驗。針對中度智力障礙學生,教師可以借助戲劇治療法,挑選與合作有關的繪本故事,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從而體會繪本故事所傳達的合作精神。針對合作意識較弱的重度智力障礙學生,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法,組織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覺與同伴合作,相互商量,相互配合,從而提高合作意識。
四、適時參與,科學指導
在培智課堂教學活動中,當智力障礙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參與到他們的學習活動中,把握好自身參與的程度。教師不能完全不參與,退至教室一側無所事事,或蜻蜓點水般地在教室中走動,這是“放羊”,而不是“放手”;也不能完全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取代學生的角色與任務,代替他們完成合作學習,這會使學生沒有參與感。教師要在學生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適時適當?shù)貐⑴c其中,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的核心作用不僅僅在于在學生合作學習結束后聽取匯報、給予評價,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指導。教師要指導他們圍繞目標展開合作學習,不偏離目標;指導他們如何與同伴進行合作,合理分工,合理交流;指導他們利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探索;指導他們運用多種思路思考問題,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升華……教師的指導作用要發(fā)揮到位,要既能舉重若輕,又能舉輕若重,從而確保智力障礙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有序開展。
五、及時評價,多元評價
評價是合作的潤滑劑,沒有合理的評價,合作就很難開展。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時機不一定在合作學習結束以后,也可以在學生開始表現(xiàn)出合作意圖、合作意向時就給予其肯定,使他們更有勇氣進行合作,還可以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對任何一個有利于合作順利進行的行為進行評價,使行為的主人受到激勵,使其同伴得到啟發(fā)。
教師的評價不僅要把握時機,還要力爭多元化。其一,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不一定都采用言語評價,有時候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次親切的撫摸,都能給智力障礙學生帶去極大的鼓勵,激勵他們產生合作動機。其二,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者不一定只有教師,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比如,教師可以讓智力障礙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可以讓合作對象進行相互評價,也可以讓旁觀的同學對其進行評價。
總之,智力障礙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家長、同學的通力合作。智力障礙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應局限于校內,家長更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學生所處的家庭生活中時時營造合作的氛圍,積極制造合作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得到鞏固和升華,才能達到使學生學會合作、適應社會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哈維·斯莫基·丹尼爾斯.合作學習技能35課: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助能力和未來競爭力[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2]劉嫣靜.談如何促進智障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05).
[3]郝瀅瀅.輕度智障兒童人際交往問題小組工作介入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9.
[4]寇學.智障兒童低年級班級管理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J].內蒙古教育,2019(09).
[5]李曉慶.培智學校智障兒童溝通能力發(fā)展中的問題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