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
摘要:物理課堂提問是以教師的問題誘發(fā)學生產生疑問,進而提出問題,或者教師設計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獨立思考或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提問
物理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而且可以開啟學生心靈,誘發(fā)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智能,調節(jié)學生思維節(jié)奏,與學生作情感的雙向交流。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什么是課堂提問
物理課堂提問是以教師的問題誘發(fā)學生產生疑問,進而提出問題,或者教師設計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獨立思考或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獲得體驗,喚起學生思維的活力,并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二、課堂提問的好處
1、提問是最好的反饋方式
通過提問所接收到的語言反饋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饋信息具有準確性、具體性、即時性和簡潔性。它可以使教師當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及時地調控教學程序,改變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對速度概念的教學,提出問題:一般情況下,兔子和烏龜誰跑得快?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我們能說兔子跑得快嗎?
2、提問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腦中只有一個學習興奮中心,聽課效果就比較理想。學生在答問時精力集中,而在聽講時有時散漫。教師光靠靜講、維持課堂紀律來保證學生的注意力是達不到要求的,而應以授課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用一個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把學生的思維鉗住,激發(fā)學習興趣,賦予學習動機。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直線運動》第一節(jié)的教學,提出問題:運動是什么?要求學生了解教材給出的運動的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再次提問:運動是什么?引導學生粗略的、最簡捷的給出回答----物體的位置變化叫運動。進而引入“位移”概念用以描述位置變化、描述運動。繼續(xù)提問:運動是什么?啟發(fā)學生對“位置”做出限制而給出回答----相對位置的變化叫運動。自然的提出“參考系”概念,幫助把運動描述清楚。仍然追問:運動是什么?啟發(fā)學生對“變化”做出修飾而給出回答----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運動。一方面能使學生體會到:任何“變化”都必須以時間作保證。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體會到:研究運動必須引入時間與時刻的概念;描述運動就可以用位置變化(位移)與時間組合起來的速度這個物理量。再次追問:運動是什么?啟發(fā)學生對“運動”中的“變化”做更深層次的思考。了解更為復雜的運動還應該了解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即加速度這個物理量。
3、提問可以讓學生發(fā)現不足
對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學生往往以為自己能復述就算懂了,其實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針對概念提出一些題意明確清楚的實際問題,誘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盲目的自滿情緒,這樣對提高學習效率、突破教學難點很有用。特別是在學生一般認為理當如此的地方,可提出與常規(guī)看法相悖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對已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題目的本身提出疑問或變換題目的條件,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誘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4、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總是和語言分不開的,課堂提問便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掌握學科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如在教師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采用邊做邊提問讓學生回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電阻定律》的教學,教師提供“220V100W”和“220V25W”的兩個白熾燈泡,請學生觀察。提出問題:二燈有何差別?二者的電阻是否一樣?教師演示日光燈燈絲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實驗。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想現象如何?再演示,讓學生觀察。
提問學生和由學生發(fā)問,可以通過對話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設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冷靜考慮,合理處置。
三、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
提問意識是人與生俱來的,是人的天性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學生的提問意識首先不是需要培養(yǎng),而是需要保護。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呵護學生問題的天性,任何時候都不能扼殺學生寶貴的提問意識。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教師經常斥責學生的“奇談怪論”,或經常不自覺地嘲笑學生的“無知”,殊不知,這樣做會打擊學生的提問意識,挫傷學生提出問題的主動性,長此以往,使得學生不敢向教師提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問的機會與時間,要克服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切實改變教師的課堂語言霸權,應給予學生提問權,允許學生疑問、質問、反問或追問。讓課堂上教師的聲音少一些,讓學生的聲音多一些。教師還應該坦誠地對待學生的課堂提問,對一時不能回答的問題,教師應該如實承認,不必害怕在學生面前暴露自己的“無知”。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民主、求真的課堂氣氛,才能真正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
四、教師課堂提問常采用的幾種具體方式
同一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課堂上,教師若能根據具體的情況形成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來,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
課堂提問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經常變換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場合下進行提問,也要注意轉換角度,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要能使學生看到老師是如何提出問題的這對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分析教材,結合認知理論,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并根據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應當提出的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一種教學手段,不同的使用,就有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