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來保
1.合理投喂飼料
小暑到大暑,水溫多在25~30℃,是魚、蝦、蟹攝食旺季,生長速度也快,要抓緊時機,增加飼料的投喂量,促進養(yǎng)殖動物快速生長。每天投喂量和次數(shù)要根據(jù)天氣、水溫、水質狀況靈活掌握,投喂次數(shù)以上、下午各一次為宜。當天氣晴朗,水中溶氧量高時,應多投;當天氣悶熱或下雨,或水質惡化、水中氧氣含量下降時,應少投或不投。
2.加強水質管理
高溫季節(jié)水溫高,氣候變化快,做好水質管理很關鍵。首先,要經常加注新水,不斷加高水位,蝦、蟹池塘加高水位深至1.5米以上,高產成魚塘水位應加深到2米以上。要定期換去池中老水,及時補充新水,一般7~10天換水1次,先排后加,一次換去水深10~15厘米,當水質惡化時,要加大換水量,一次可換全池水的1/4~1/3。每天要視天氣、水質等情況及時開動增氧機,如遇到陣雨或悶熱天氣,應延長開機增氧時間。其次,每隔15~20天,可每畝施用生石灰10公斤。積極提倡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最好每隔15~20天施用1次光合細菌或EM菌等,全池均勻潑灑,能有效分解池塘內有機物,降低有害物質,抑制病菌繁殖,保持水質良好。
3.注意防治病害
高溫季節(jié)為魚、蝦、蟹疾病高發(fā)期,應做到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是定期進行水體消毒,一般15~20天消毒1次,可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藥物進行水體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發(fā)生。同時,應定期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免疫多糖及病毒靈等藥物添加劑,以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魚類易發(fā)生的病害有病毒性出血病、細菌性敗血病、腸炎、赤皮爛鰓等,寄生蟲感染的病有錨頭鳋病、中華鳋病等。蝦類易發(fā)生的病害有爛鰓病、紅體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