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明朝崇禎十四年(1641年)冬,范志完到任山西巡撫,崇禎十五年(1642年)六月,升任兵部左侍郎離開山西,在任山西巡撫時(shí)間不到一年。在此期間,范撫臺在繁忙的公務(wù)之余訪賢吊古,赤子之情遍及山西各地,留存至今的仍有四處碑石,分別為平陸傅相祠“傅崖”題記、絳縣文廟“絳侯封邑”題記、襄汾張良祠“留侯故里”題記、長子靈貺王廟“紫云山”題記。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范撫臺因抵抗清軍不力被明思宗朱由檢下令斬殺于北京西市,令人唏噓不已。
范志完(?-1643),字叔愷,號成六,河南虞城縣人,宋范仲淹后裔,自幼聰穎,為文高古,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jìn)士。崇禎十四年(1641年)冬,升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睹魇贰份d:“崇禎十五年(1642年)六月,志完升任兵部左侍郎,欽命督師,總督薊、遼、昌、通等處軍務(wù),節(jié)制登、津撫鎮(zhèn)。八月,清兵侵占墻子嶺、薊州城,朝廷令志完兼制關(guān)內(nèi),移住關(guān)門。志完怯甚,不敢一戰(zhàn),后率軍與戰(zhàn)不敵,所守州縣相繼失陷。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攻下海州、贛榆、沭陽、豐縣之后北進(jìn),帝猶責(zé)志完后效,志完終不敢戰(zhàn),隨命下志完獄,以十二月斬志完于西市?!薄睹骷颈甭浴酚涊d:“邊將不足恃,邊撫無可依,更恨郵牒無聞,塘報(bào)不發(fā),兩撫一鎮(zhèn),悉逮而系之獄,誅之!”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圣旨下,賜首輔大臣周延儒自縊,兩位總督范志完、趙光抃斬刑。
平陸傅相祠“傅崖”題記
雍正版《山西通志》卷七十九《職官》記載:“范志完,進(jìn)士,崇禎時(shí)任巡撫山西都御史,河南人。”乾隆版《虞城縣志》卷之五《選舉》記載:“范志完,崇禎辛未科,任南直寧國府推官,后升任關(guān)內(nèi)道山西巡撫,欽授督師兵部侍郎,賜尚方劍。《傳見》《人物》,祀鄉(xiāng)賢?!鼻“妗队莩强h志》卷之六《人物》記載:“范志完,字叔愷,號成六,父中憲公奇其狀貌非常,英敏好學(xué),逆知其必貴也。母氏王恭人嘗做《八行圖》以為巡迪,辛未掇科。請建范文正公祠,捐資刊范氏先人遺稿。母病三載,羞膳奉藥必親必力,宗族鄉(xiāng)黨咸服其孝。兇年賑貧,乏周同姓而埋枯骨。土賊司官治亂,獨(dú)立修建甕城、溶海濠。筮仕初授宣府推官,建白四事,言過激切,有傷當(dāng)?shù)?,降湖廣布政司檢校,督課諸生,刻《友善錄》《楚穎集》。升寧國府推官,著《理官六箴》《諭士六箴》《勸士六言》《勸農(nóng)九歌》,盛傳海內(nèi)。署府事招撫溧陽之變,著《漕政八議》《安民十二政事》等書。卓異紀(jì)錄升戶部主事,去寧日,百姓建生祠立感恩碑。分司理新餉著績超,授真定府知府,著《六諭觶》《連珠集》《恒安六事》《恒南六議》《愛士箴言》,相傳頌焉。修學(xué)宮、立書院、建滹沱河橋梁,萬民稱便。造營房五十余間,不至民擾。三載考績,榮膺誥命升關(guān)內(nèi)副道使。首議驛馬、俵馬,永為遵例。斫泉祭海,世享其澤。議守城事宜,恐軍民相妨,著《軍民念苦兩歌》,人咸心服,治聲蜚騰,特升山西巡撫,不越月,樹兩大政:日河防、日修城,迄今民頌其德。官至兵部左侍郎,祀鄉(xiāng)賢。”
據(jù)史料記載,范志完一生好學(xué),著述頗多,喜游名山,憑吊古跡,能文善武。其文筆秀美,詩作華麗流暢,書法飄逸俊朗。有《友善錄》《楚穎集》《理官六箴》《諭士六箴》《勸士六言》《勸民九歌》《漕政八議》《安民十二政事》《六諭解》《連珠集》《恒南六事》《恒南六議》《愛士箴言》《軍民念苦兩歌》等傳于世。
在山西擔(dān)任巡撫不到一年的時(shí)間里,尋訪名山大川和賢人古跡的碑刻題記留存于世的尚有四處之多,非常珍貴。
(一)平陸傅相祠“傅崖”題記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勒石,現(xiàn)存平陸縣圣人澗傅相祠舊址(平陸縣博物館),碑圓首長方形,青石質(zhì),高150厘米、寬85厘米、厚16厘米。碑文行書。題記內(nèi)容為“明崇禎壬午,傅崖,中州范志完題”。鈐印三枚,惜已剝泐不可識?!案笛隆鳖}記表明平陸縣圣人澗為商相傅說版筑之地。
(二)絳縣文廟“絳侯封邑”題記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勒石,現(xiàn)存絳縣文廟碑廊,碑圓首長方形,碑首飾荷花蓮葉紋,青石質(zhì),高162厘米、寬72厘米、厚18厘米。碑文行書,飛白體。題記內(nèi)容為“明崇禎壬午,絳侯封邑,中州范志完題”。鈐印兩枚,惜已剝泐不可識。“絳侯封邑”題記表明絳縣為漢將周勃食邑之地。原立于絳縣縣衙內(nèi),1992年移至絳縣文廟。
(三)襄汾張良祠“留侯故里”題記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勒石,現(xiàn)存襄汾龜山張良祠,碑圓首長方形,青石質(zhì),高180厘米、寬75厘米、厚20厘米。碑文行書,下部有破損。題記內(nèi)容為“明崇禎壬午,留侯故里,中州范志完題”。鈐印兩枚,惜已剝泐不可識?!傲艉罟世铩鳖}記表明襄陵龜山為漢初名臣張良?xì)w隱之地。
絳縣文廟“絳侯封邑”題記
(四)長子靈貺王廟“紫云山”題記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勒石?,F(xiàn)存長子縣紫云山靈貺王廟。青石質(zhì),碑圓首方座,通高208厘米,其中碑首高32厘米;碑身高138厘米、寬69厘米、厚26厘米;碑座高38厘米、寬81厘米、厚47厘米。碑文行書,飛白體。題記內(nèi)容為“明崇禎壬午,紫云山,中州范志完題”。鈐印三枚,兩枚惜已剝泐不可識,一枚為范志完?。ò孜模?。“紫云山”題記表明范撫臺被長子紫云山景觀所震撼,有感而書。
襄汾張良祠“留侯故里”題記
將四處題記聯(lián)系起來看,它們既有共同點(diǎn)又有不同點(diǎn),既一脈相承又獨(dú)具韻味,無論是從書法還是從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范志完的書法和題記功底深厚,意味悠長,觀之賞之使人心曠神怡,思古之情勃發(fā)。
(一)題記年份相同
題記中所書年份均為明崇禎壬午年,即崇禎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范志完是在崇禎十四年冬天到任山西巡撫,題記所書年份是他到任山西巡撫的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當(dāng)年六月,范撫臺即調(diào)任兵部左侍郎、欽命督師,總督薊、遼、昌、通等處軍務(wù),節(jié)制登、津撫鎮(zhèn)。此后世間再無范撫臺,只有范督師了。由此可知,四處題記均為崇禎十五年六月之前題寫。
(二)題記落款相同
題記中的落款均為“中州范志完”。中州是河南的古稱,由于范志完是河南省歸德府虞城縣人,遂自稱“中州范志完”。查范志完在晉域外的其他摩崖或碑刻題記,如“層密曼嶂”題記、“眉山發(fā)跡”題記、“百二山河”題記、“淮陰侯談兵處”題記等,均以“中州范志完”作為落款。
長子靈貺王廟“紫云山”題記
(三)題記形制相同
題記均在青石質(zhì)的圓首方形碑上題刻,碑右為年號及時(shí)間,碑左為落款及鈐印,碑的正中為題記內(nèi)容,有“傅崖”“絳侯封邑”“留侯故里”“紫云山”,均為各地名勝或名人活動(dòng)之跡。
(四)題記屬地不同
題記屬地分布晉南和晉東南,紀(jì)念商代賢相傅說版筑所在地平陸(明屬解州);西漢時(shí)期左丞相絳武侯周勃封邑之地絳縣(明屬絳州);西漢時(shí)期留侯子房公張良?xì)w隱之地襄汾(明屬平陽府);被唐明皇李隆基御筆親題“紫岫晴云”的紫云山所在地長子(明屬潞安府)。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這四處題記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盡管范志完當(dāng)時(shí)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內(nèi)憂外困,民不聊生,但是從題記上仍可感受到范志完的殷殷家國情懷和拳拳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