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炳華
2019年在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中,絳縣公安局破獲了雎村墓地被盜案。雎村墓地位于山西絳縣衛(wèi)莊鎮(zhèn)雎村北500米的臺塬地上,西距絳縣縣城約5公里,距著名的橫水倗國墓地約20公里。2011年6月,墓葬因被盜而首次發(fā)現(xiàn)。2013年墓地再次被盜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墓地進行了全面考古調查和勘探,勘探面積7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近1500座墓葬。2015年7月開始考古發(fā)掘,這時墓地被盜已經非常嚴重了。發(fā)掘至2018年1月,共清理墓葬80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全部被盜。墓地時代從西周早期延續(xù)至西周晚期,墓地墓葬均為東西向,與過去發(fā)掘的絳縣橫水墓地、翼城大河口墓地、曲村邦墓J3、J4、K4區(qū)東西向墓葬有很多相似之處,有可能是史籍記載的“懷姓九宗”之一。如果墓地未盜,或在被盜之初就得到保護,必將是一個填補空白的重大發(fā)現(xiàn)。
所幸的是,雎村墓地被盜案追繳回來一些文物,其中伯作彝鼎和原始瓷器是最引人注目的。伯作彝鼎(圖一),也可稱獸面蕉葉紋鼎,帶耳高 51、口徑 38.2厘米,重17.68公斤。附耳,上寬下窄,微外撇。敞口,頸部有束,腹部略垂,圜底,下接三蹄形足,足根部略鼓,中部內收,足底較寬,呈亞腰形。頸部裝飾六組獸面,獸面以短扉作鼻梁左右對稱。六組獸面細節(jié)有差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兩足之間的獸面,這種獸體部有鉤狀魚鰭紋(似德方鼎獸角,在西周早期比較常見),尾部向下內卷;一類是與足上下對應的位置,獸面尾部直接向內卷曲,足分解填充下部空白。腹部飾有一周12組的蕉葉紋,蕉葉紋輪廓厚重,邊緣呈勾刺狀。足根部均飾有外卷角獸面紋,角比較粗壯,以短扉為鼻梁。頸部、腹部及足跟均以雷紋襯底。鼎內壁鑄銘文三字:白(伯)乍(作)彝(圖二)。鼎內底對應三足處有三圓形坑,深度近1厘米(圖三),不像是鑄造收縮形成的,應是故意設計,這可能是比較大的鼎在澆鑄時足部和腹部銜接處減少應力變化而設計。外底可見有“Y”型加強筋(圖四)。觀察鑄造痕跡,該鼎應由底部一塊范,腹部三塊范,再加一塊芯,一次性澆鑄而成。
圖一 伯作彝鼎
圖二 伯作彝鼎銘文拓本
圖三 伯作彝鼎內底
圖四 伯作彝鼎外底
此鼎很有特點,通體飾花紋,足呈亞腰形。與此鼎形制紋飾都比較接近的有北京琉璃河燕國墓地M251出土的獸面蕉葉夔紋鼎[1]、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獸面蕉葉紋鼎(《綜覽》鼎217)[2]、遼寧喀左北洞窖藏獸面蕉葉紋鼎(《綜覽》鼎193)、扶風劉家豐姬墓獸面蕉葉紋鼎(《綜覽》鼎170)、1967年陜西長安張家坡M87出土的作寶彝鼎[3]、寶雞紙坊頭M1、竹園溝M7獸面蕉葉紋鼎(BZFM1:1[4]、BZM7:1[5])以及絳縣橫水墓地圓鼎(M2158:172)[6]等。其中寶雞竹園溝M7獸面蕉葉紋鼎與這件鼎形制紋飾相似度最高,該墓的年代為西周康王晚年至昭王前期。綜合看,我們追繳回來的這件獸面蕉葉紋鼎的年代應為西周早期康昭之時。
伯作彝鼎的紋飾布局是繼承殷墟同類鼎,紋飾有所變形,不再寫實,趨于抽象化,似垂蕉葉,在西周早期較早階段流行,在一些方鼎的腹部也有裝飾。這種大鼎形制是繼承殷墟晚期青銅器組合中的大圓鼎,如國家博物館藏商代最大的圓鼎——子龍鼎、河南安陽后岡圓形殉葬坑出土戌嗣子鼎,以及山西公安2018年追繳回來的子匿圓鼎這樣的形制??梢姴饕投κ遣煌愋投Φ闹匦略O計,表現(xiàn)了周初的一種新風氣。此類鼎,即王世民等先生在《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所分類的IV型1式鼎,一直延續(xù)至西周中期,紋飾裝飾從滿花到僅頸部裝飾再到兩道弦紋裝飾,一直在簡化。
寶雞竹園溝的鼎帶耳通高36.8厘米,重6.7公斤;寶雞紙坊頭鼎(BZFM1:1),帶耳通高40.2厘米,重 11.65公斤;橫水鼎(M2158:172),通高 35.2厘米,重 5.68公斤;張家坡的鼎(67M:1)高 36.5厘米;扶風劉家豐姬墓鼎通高37厘米;喀左北洞二
圖五 原始瓷尊
圖六 原始瓷豆及豆盤內壁
瓷豆標本(CJG006)(圖六),12件,形制紋飾都相同,豆盤較淺,尖唇,侈口,束頸,折肩,弧腹下收,圜底。肩部飾圓形泥片和泥條做成的系。胎灰色,致密,不光滑。釉質青白泛黃,釉層厚薄不均,釉有細碎紋,有流釉現(xiàn)象,部分有剝落??趶?6、通高8.9厘米,重374克。
過去,在山西出土過不少西周原始瓷器。晉侯墓地出土原始瓷器的墓葬有 M113、M114、M13、M33、M63等。器型有罐、尊、豆等,以豆的數(shù)量為多。曲沃曲村晉侯邦墓M6384和M6080[7]都有出土。近些年發(fā)掘的橫水M2158(5件)[8]、大河口墓地M1(11件)[9]也有出土。同時期其他地區(qū)墓葬中,陜西寶雞紙坊頭、茹家莊與洛陽北窯也有出土。南方地區(qū)似乎更多見。北方出土原始瓷器的墓葬都是貴族墓葬,但不是所有的貴族墓葬都隨葬原始瓷器,這或許說明原始瓷器資源緊缺,是作為奢侈品隨葬的。
雎村瓷豆形制紋飾都接近曲沃曲村瓷豆(M6384:17)、絳縣橫水出土的瓷豆(M2158:128)、翼城大河口墓地瓷豆(M1:61),這樣類型的豆都還見于湖北葉家山(M28:257)。瓷尊的形制紋飾與大河口墓地瓷尊(M1:81)相同。由此,我們判斷雎村1件瓷尊和12件瓷豆的時代在西周早期偏晚階段。
西周時期的原始瓷器,根據(jù)過去的研究,一般認為產地應該在浙江福建一帶,但是這里發(fā)現(xiàn)的瓷窯規(guī)模不足以解釋西周早期原始瓷器產品大量出現(xiàn)問題。另外,除豆以外的器型,在南方并沒有流行,所以,有的學者考慮北方原始瓷器是在浙江、福建地區(qū)原始瓷器生產地定制[10],但是這種假設盡管能夠解決南北方原始瓷器器型差異問題,卻缺乏很多關鍵證據(jù)。期望未來更好地借助科技檢測手段檢測更多的標本,但也不可放棄在北方開展早期瓷窯遺址的調查,也許有完全顛覆性的發(fā)現(xiàn)。
盡管絳縣雎村被盜墓葬信息的破壞已經無法“修復”,一個西周的方國可能永遠成為謎團,追回被盜的文物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扼腕之時,部分珍貴文物能夠被追回,又讓人看到一絲曙光。隨著案件的偵破,相信越來越多被盜自該墓地的文物得以“回家”,西周時期的歷史與文化越來越清晰。
[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燕國西周墓地:1973~1977》,文物出版社,1995 年。
[2][日]林巳奈夫,[日]廣瀨薰雄、近藤晴香譯《殷周青銅器綜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以下簡稱《綜覽》。
[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隊《1967年長安張家坡西周墓葬的發(fā)掘》,《考古學報》1980年第4期。
[4]盧連成、胡智生《寶雞弓魚國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圖11,18頁。
[5]盧連成、胡智生《寶雞弓魚國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圖75,98頁。
[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158發(fā)掘簡報》,《考古》2019年第1期。
[7]鄒衡《天馬—曲村(1980-1989)》,科學出版社,2000年。
[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158發(fā)掘簡報》,《考古》2019年第1期。
[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河口墓地聯(lián)合考古隊《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2011年第7期。
[10]黎海超《論南方地區(qū)西周時期原始瓷器的生產分區(qū)及其與北方原始瓷器的關系》,《考古與文物》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