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藝嘉
/原題回放/
根據(jù)你對上面這幅作品的理解,寫一篇作文。
/文題解讀/
◎梅? ?晴·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學教研室
這道作文題,材料來自小林漫畫。處于讀圖時代的當代人,更容易接受并理解這樣的表達方式。處于激烈競爭狀態(tài)下的現(xiàn)代人,精神上多有一種置身熱鬧群體卻備感孤獨無助的狀態(tài),人在心理上對關(guān)懷與溫暖的渴求盛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這份材料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有著深厚的情感基礎(chǔ)和心理需求,學生容易寫出心里的所思所想。也正因如此,如何引導學生從積極面去思考這樣的社會問題,成為教育的一種責任,特別是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學生,真正理解了材料內(nèi)涵,就能找到人處于困境中最需要的那道光芒,這樣才能在表達中展現(xiàn)成長中的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感同身受,對生活哲理的深入咀嚼,對生活方向的理智選擇。
材料內(nèi)涵:畫面中的燈塔,那束溫暖的黃色光芒,在黑暗中照亮了夜行小船的方向,可以理解為“讓自己成為一盞燈火,溫暖他人,溫暖世界”;燈塔的微笑是幸福的微笑,可以理解為“溫暖他人、溫暖世界是幸福的,內(nèi)心也是溫暖的”。
文字“比尋找溫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盞燈火”,其傳達的意思可以圍繞“重要”來思考問題。為何重要?世界也許冷漠,自己或許孤獨,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你的內(nèi)心燃著熊熊火光,不僅可以溫暖自己,還可以溫暖世界。擁有了不一樣的內(nèi)心世界,就能擁有不一樣的外部世界。
題意理解:探究材料中所蘊含的自立精神、奉獻精神、博愛精神等等均可,在題意的表達上可以理解為多重意思,或根據(jù)基本題意做適度延展。如:與其尋找溫暖,不如自己變成溫暖的源頭,世界會更美好;與其依靠他人賜予溫暖,不如讓自己去溫暖別人;溫暖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內(nèi)心的滿足,內(nèi)心同樣溫暖;獲得溫暖的路徑不是去索取,而是去奉獻,奉獻的過程中也能獲得內(nèi)心的溫暖;如果人人都能奉獻自己,溫暖他人,世界便不乏溫暖,也無須尋找溫暖……
/作者自畫/
喜歡讀書,尤其是散文和名著。喜歡讀婉約派的詩,最喜歡李清照。有點害羞,但是在熟人、朋友面前就是一個跳脫調(diào)皮的小朋友。喜歡發(fā)呆,家里做作業(yè)桌子的窗子外面有一大片常青樹,經(jīng)常對著它們想一些天馬行空的東西,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思考一下人生,再吹一會兒涼風。只要有空閑,就會隨手在紙上寫寫畫畫,有時寫首小詩,有時寫點片段。
夜晚,漆黑,無助的光芒在海面上摸索著,環(huán)顧四周,唯有無盡黑暗,再遠,好似有一點比海水稍深,比黑夜略淺的……它在動……是船。唉,無益,能看見四周又有何用,還不是找不到那虛無縹緲的溫暖……
他出生在一片普普通通的洋蔥地里,每天望著遠處的田埂發(fā)呆,想著以后的生活多么美好。他每天等待著黑夜降臨,白天到來,等待著五月底人們的歡笑。
五月底了,他終于離開了土地,在溫暖的陽光下,好不愜意。他被裝進了一個袋子里,與他從未見過面的兄弟們一起離開了土地,去了他幻想過無數(shù)次的遠方。
遠方,會是什么樣子呢?那兒是不是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那兒,他是不是可以不用忍受無邊的寂寞,而是能在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溫暖?
貨架上,他靜靜躺著,他翻動著自己,竭力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露出來,可是,過往人群來了又去,身旁的蔬果換了一批又一批,無人問津。他不想失望,但不得不失望。他看不見外面的天有多么藍,他聽不見節(jié)日的呼喊有多么歡快,他嗅不到陽光灑在地面是多么清新,他只能靜靜地躺著,無所期待地躺著……
燈塔在漆黑的海面上漫無目的地發(fā)著光,遠處,船只一如既往地在海面行駛,但是,仿佛又與他印象中的有些不一樣,他漸漸看清了:這只船在海面上沒有目的地行駛,好像……找不到方向了!他把光束對準了那艘船——也許是本能吧——他看見那艘船提起了速度,向著一個地方駛?cè)チ?。他的心中升起一種特殊的無法描述的感覺,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這是他躺在貨架上的最后一天,他多么希望,能找到一絲溫暖。他不奢求,只想被人拿在手中觀察一番,只想在那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的秤上躺一躺,然后再鉆進那個透明的塑料袋,聽聽被塑料袋包裹住時的聲音。他想,這樣就夠了。
一股溫熱把他包裹住,他的內(nèi)心泛起一陣溫暖,未等這種舒適蔓延全身,冰涼侵入,硬是把那好不容易等到的一點溫暖覆滅。他清楚地知道,他已經(jīng)不在那人的手中,可是他不敢睜眼,他不愿意知道自己還在這個貨架上,卻又期待著睜眼看見的是一片漆黑。冰涼的感覺越來越熟悉,心中的害怕越來越深,希望卻在減少……他還是睜開了眼,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周圍,一片光亮——他還在貨架上。溫暖,于他,怕是不可能的。
未等他悲嘆,又一次,他被人拿了起來,那股微小的溫熱已經(jīng)不被他重視,他只是微微盼著睜眼看見的不是大同小異的洋蔥堆,他努力讓自己憋出一絲希望迎接睜眼的世界。他懷著這一絲希望,艱難地睜開了眼。
看見的是一片漆黑,他又眨巴幾次眼,確認自己眼前的不是幻境后,眼前的黑暗瞬間變?yōu)榱死杳?,溫暖瞬間盈滿他的心。
他躺在案板上,耳邊傳來了專屬于廚房的磨刀聲,傳來了專屬于家庭的孩童的歡笑。他也想笑,卻看見了案板前的人眼中打轉(zhuǎn)的淚花。他的心中好像空了一段,剛剛找到的溫暖似乎并沒有減少,卻已經(jīng)不足以填充他心中的那個無底的洞。
他聽著整齊的刀與案板一次次的碰撞聲,感受著自己被分成了好幾個部分,數(shù)也數(shù)不清。他感受到自己在土地中的盼望,實際上在指引他如何完成這生命的歷程,他感受到自己正在慢慢地失去一部分知覺,他知道,他不久之后會失去所有,可是,莫名地,他的心中填滿了溫暖,這不是幻覺,而是他還知道,他將會被放入鍋中,被做成一盤美味的菜肴,然后讓一家人品味,讓他們在之后的幾個小時里不再饑餓……
海面上的燈塔在夜晚繼續(xù)發(fā)著光,他不再尋找,溫暖也并不虛無縹緲,因為每當他看見有一艘船在漆黑夜晚得到了他的指引,溫暖便填滿了他的心,他也不再糾結(jié)于光的目的,因為哪里有船,哪里就會有光。
(指導老師:張永娟)
寫作背后的故事
文中的燈塔是在海面上指引船只的一盞燈,它生來便是不停歇地發(fā)光,漫無目的地照射四方,但恰恰是因為它不渴慕,不在意,踏實地服務著來往的船只,才順其自然地走上了一條幫助別人的路。所以,在它奉獻自己,服務別人的時候,最迷茫的是它自己。它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所以文中所體現(xiàn)的就是燈塔尋覓自身價值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茫然,到定下尋覓的目標,再到中間的若有所悟,最后到全然明白。
文中的洋蔥是生活中的另一類人,最初,他們心懷夢想,內(nèi)心單純,帶著一顆純凈的心走進了繁雜多彩的社會。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令人絕望的痛苦與失落,他很自信、很樂觀,觀天地一隅已覺看遍整個世界。天真地以為自己會像幻想中的勇士一樣披荊斬棘,走向成功,盡力地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是最平庸的那一個,卻仍然抱有一些希望,也混雜著對自己的懷疑。隨著時間的流逝,希望與失望交替得越來越頻繁,他的希望越來越少,最后才終于意識到——自己想要的不過是平凡的生活中還能給他人一些幫助。
比尋找溫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盞明燈,因為在尋找溫暖的過程中會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尋找到的溫暖遠遠填補不了自己心中的無底洞,唯有給予才能讓這無底洞溢滿溫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