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時,司馬光毫不留情地反對募役法。他認為,本來不應(yīng)該繳納錢財?shù)娜罕姡捎谀家鄯ǎF(xiàn)在必須交額外的錢,這明顯是加重了人民負擔,還使得人們家破人亡、四處流離。他條條列舉各種弊端,兩個人的斗爭愈演愈烈。
說起王安石和司馬光,可謂家喻戶曉。兩人同為一個時代的佼佼者,本來惺惺相惜,是一對好朋友,但因政見不合,引發(fā)諸多爭論。
彼此尊重,惺惺相惜
王安石的少年時代,皆隨父在各任地上度過,因此培養(yǎng)了他做官的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司馬光也深受父親影響,從小就對歷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志向在于編修史書,而非政治。
司馬光22歲時中了進士甲科,從此步入仕途。但時間不長,他的父母便先后去世,他只得辭去官職,回家守喪。在守喪的幾年時間里,他充分了解了下層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讀了許多史書,對其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了認真總結(jié)和評論,為以后編著《資治通鑒》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治平元年(1064年),他修成了《歷年圖》一書,獻給宋英宗,這實際上就是《資治通鑒》的雛形。兩年后,他撰成戰(zhàn)國迄秦的《通志》(八卷),深受宋英宗贊賞。
1067年,宋英宗駕崩,19歲的太子趙頊繼位,即宋神宗。宋神宗把在江寧擔任知府的王安石調(diào)到中央朝廷任翰林學士,成為皇帝身邊的大臣。從此,王安石與同為翰林學士的司馬光關(guān)系日益密切。二人經(jīng)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wù)摃r政。在閑談之中,二人也有過一些爭執(zhí),但最終都是一笑了之。當時,常和他們一起討論的還有呂公著、韓維二人,他們彼此尊重,江湖上人稱“嘉祐四友”。
政見相左,爭論激烈
宋朝建立初,就開始強化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對地方奪其權(quán),收其精兵,在中央集中兵權(quán),建立嚴密的制度。一開始,這些制度使宋朝的政治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宋朝當時可謂是國富民強??上Ш镁安婚L,隨著封建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國家的各個方面的弊端都逐步顯現(xiàn),積貧積弱,冗官、冗兵、冗費的情況日趨嚴重,導致了人民負擔的加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富國強兵,王安石對宋神宗說:“修吾政刑,使將吏稱職財谷富,兵強而已?!彼M氖秦敼雀蛔恪G嗝绶ǖ膶嵤┚万炞C了他這一目的,該法規(guī)定夏秋谷物未熟之前,國家貸款給農(nóng)民一定數(shù)額的錢,五戶或者十戶結(jié)成一保。有物業(yè)抵當愿請錢者,每五家為一保,依青苗例支借,每年分兩期貸款,取息二分或三分,遇有“災傷及五分以上”時,允許延期歸還,其目的是達到“廣蓄積,平物價,使農(nóng)人有以趁時趨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抑兼并、濟困乏”的效果。
而在司馬光看來,這種看似減輕農(nóng)民負擔的規(guī)定,實際上是一種盤剝,反倒使得農(nóng)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了。他說:“廣散青苗錢,使民負債日重而縣官實無所得?!薄吧⑶嗝珏X,名為情愿,其實抑配?;蚺e縣勾集,或排門抄札。亦有無賴子弟謾昧尊長,錢不入家,亦有他人冒名詐偽請去,莫知為誰,及至追催,皆歸本戶?!?/p>
他覺得青苗法不僅僅加重人民的負擔,而且地方也無所得。他還對于常平倉的開放表示了極大不滿。對于常平倉,王安石倒是信心滿滿,他認為這樣是把無用變有用,變廢為寶了。二人在青苗法上的爭執(zhí)從未停止,這完全體現(xiàn)二人財政觀點的大不同。
二人在募役法上的爭論也同樣激烈,王安石對于自己制定的免役之法抱有很大希望:“今一旦變之,則使之家至戶到,均平如一?!痹谒磥恚考颐繎艨梢猿鋈肆ΡPl(wèi)治安,平時加以訓練,戰(zhàn)爭的時候可以進行戰(zhàn)斗,這樣節(jié)約了人力,同時還可以維護社會秩序。
在王安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時,司馬光毫不留情地反對募役法。他認為,本來不應(yīng)該繳納錢財?shù)娜罕?,由于募役法,現(xiàn)在必須交額外的錢,這明顯是加重了人民負擔,還使得人們家破人亡、四處流離,斂財?shù)娜瞬活櫭裆?,讓偏遠地區(qū)的人不能得到應(yīng)有的利益。他條條列舉各種弊端,想要及時廢除募役法。兩個人的斗爭在此愈演愈烈。
他們爭論的原因有很多,也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結(jié)果。有新法實施就必然有反對之聲。對于青苗法,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擔,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把錢貸給農(nóng)民,救濟他們,這種措施可以說是十分新穎的。剛開始實施的幾年里,確實對社會發(fā)展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后來,對利息的收取使得這個好政策開始走樣,開始有些面目全非。至于募役法,王安石的失敗更加明顯,地方的民眾平時疏于訓練,也不可能做到維護社會秩序,在戰(zhàn)爭中也沒有起到作用。
君子之交
爭論最激烈時,1070年,司馬光主動向宋神宗申請離開京城。宋神宗批準了他的請求,讓其去西安任職。第二年,他又申請到洛陽任一個閑官,這為他著書立說提供了絕好的條件。他上奏得到宋神宗允許后,將書局搬到了洛陽,同時讓范祖禹、劉攽等人做他的助手。司馬光還買了20畝地建造了一所“獨樂園”,從此在其中一心一意撰寫史書。
《資治通鑒》的書名是宋神宗定的。宋神宗以其書“有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故賜書名《資治通鑒》,并親為寫序?!顿Y治通鑒》是一部浩大的編年體巨著,全書共294卷,上起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6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它博采眾長,題材廣泛,特別是文字樸實、生動,寓意明顯深刻,既不愧為一部史書典范,又不失為歷朝歷代帝王治國的一面鏡子。
《資治通鑒》一書完成后,司馬光官升為資政殿學士。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去了靠山,變法也隨之破產(chǎn)。王安石變法失敗退休回家后,仍然稱司馬光是真君子。司馬光也一直覺得王安石不是一般人。王安石死后,司馬光上書中央,請求以隆重的官方禮遇追悼他這位老朋友。
(《文史天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