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獻簋與商周時代的光氏

2020-08-04 07:31田蕊
文物春秋 2020年1期

田蕊

【關(guān)鍵詞】獻簋;光族;畢公;殷遺民

【摘要】獻簋又被稱為“楷伯簋”,歷來研究多以該器銘文中的“楷伯”為重,而其中所記載的“獻”并不為人熟知。文章以“獻”為中心,結(jié)合甲骨文及考古材料,探討“獻”的身份及其部族源流,從而認識商代光族和殷遺民的相關(guān)歷史,了解光族殷遺“獻”從商人到周人轉(zhuǎn)變過程中折射出的商周文化融合以及華夏民族不同分支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情況。

獻簋,也稱“楷伯簋”。其出土地有兩種說法,一為陜西洛水上游的保安,二為河北涿鹿,但學界多采用陜西保安一說[1]335。陳夢家認為,“望簋曰:‘死司畢王家,器在西周初期之后,再就字體文例,我們定獻器為成王或康王初期”[2],即西周早期。其銘文如下(圖一):

唯九月既望庚寅,楷伯于遘王,休,亡尤。朕辟天子,楷伯命厥臣獻金車,對朕辟休,作朕文考光父乙。十世不忘,獻身在畢公家,受天子休。(《集成》04205)

這段銘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獻”字。朱鳳瀚[1]和唐蘭[3]240等先生認為兩個“獻”均為人名,“獻”是楷伯的臣子,銘文內(nèi)容為天子讓楷伯賜予獻一輛金車,獻因此作器祭考光父乙,表示將十代不忘在畢公家受到的天子的休寵。張政烺先生則認為兩個“獻”均為動詞,為“進獻”“獻身”之意,銘文大意即楷伯命令他的臣子進獻一輛金車,十世不會忘記獻身于畢公為其效力[4]。筆者采用朱鳳瀚和唐蘭等先生的觀點。

目前關(guān)于獻簋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杜勇[5]、陳穎飛[6]等在有關(guān)清華簡及畢公世系的相關(guān)論述中認為獻簋銘文可與簡文《耆夜》《西伯戡黎》中的記載相互印證,并論證了畢公、楷伯與黎國之聯(lián)系,認為楷伯可能為畢公之子,系第一任楷侯,“楷”即為“黎”。其二,朱鳳瀚先生在《商周家族形態(tài)研究》[1]中論述西周早期的家臣制度和殷遺政策時認為“獻”為畢公家臣,何景成、王彥飛[7]在考察西周家臣文化時亦有提及。

在以上兩方面的研究中,獻簋均作為文章的論據(jù)出現(xiàn),并非研究的重點。本文擬從獻簋本身出發(fā),重點探討“獻”的身份和族屬問題。

一、“獻”的族屬與商代光族

獻簋銘文共載天子、畢公、楷伯、獻、光父乙五人。陳夢家將此器定為成王或康王時期[2],故畢公應為畢公高,即文王第十五子,成康之治的成就者之一,楷伯為畢公之子畢仲。朱鳳瀚認為畢公與楷伯有上下等級關(guān)系,獻為楷伯的臣子[1]。郭沫若也認為楷伯“蓋畢公子,獻其臣屬也”[8]。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認為:“畢,地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與咸陽市西北,綿亙二三百里,橫跨渭水南北,為畢公的冊封地,與獻簋的出土位置相合。”[9]從銘文“作朕文考光父乙”可看出,獻稱光父乙為“考”,故獻應為光父乙之子,所以,獻雖“身在畢公家”,但并非畢公和楷伯的族人,那么獻與其父光父乙究竟是什么人呢?

獻簋雖為西周早期青銅器,但“光父乙”這種“族名+父(祖)+日名”[10]的命名結(jié)構(gòu)是商人特有的命名方式,故推測光父乙為商代光族人,所以其子獻也是商代光族的后裔。

商代光族多見于甲骨卜辭及青銅器銘文之中。

1.甲骨卜辭中的光族

武丁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可見光族的相關(guān)記述,如:

(1)甲午卜,賓貞,光其又咎,二月。

……午卜,賓貞,光亡咎……占曰:又祟……光……。(《甲骨文合集》6566)

(2)王占曰:?,光其?來艱。

(《甲骨文合集》583反)

一般卜辭中出現(xiàn)“賓”字則可能為王卜辭。商王特意占卜光族有無災禍,說明光族可能是“大邑商”中的望族[11]。且這兩條卜辭在《甲骨文合集》中的分類為“奴隸主貴族”,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光族在商代的地位。

2.青銅器銘文中的光族

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光族的墓地位于距小屯王族城邑西南約2公里的今河南安陽梅園莊南地[12],此處共發(fā)掘殷墓111座,時代為殷墟三、四期,即商王廩辛至帝辛階段。其中M92出土了刻有光族族徽的光祖乙卣,卣身及蓋內(nèi)刻有“光祖乙”三字(圖二,2、3),為典型的單一族徽的常見辭例“族名+父(祖)+日名”的命名結(jié)構(gòu)。根據(jù)雒有倉的研究,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的族徽,既可看成是作器者的族氏名,亦可看成是受祭者的族氏名,加“父”者,親族范圍不超過包括受祭者在內(nèi)的兩代人,而加“祖”者所指的親族范圍至少為三代或三代以上[13]。

此外,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館藏商代晚期青銅器光父乙卣,其上所書“光”字(圖二,4)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獻簋相似(圖二,1),根據(jù)雒有倉的研究,可推測二者所指“光父乙”應為同一人。曹淑琴認為,光族銅器有“父乙”二字者,若非同一人所為,則可能是同輩兄弟為父祖所作[14]。光父乙卣既然是光族所屬青銅器,那么獻或者與其同輩的光族族人則有可能是該卣的鑄造者。

值得注意的是,梅園莊南地M92中也出土了刻有“圍冊”族徽的銅觚和“天黽”族徽的銅爵,說明此墓不但等級不低且為三族共用,三族可能存在政治、經(jīng)濟或婚姻關(guān)系。

綜上所述,光族在商代具有較高的地位,而獻簋的主人獻為殷商光族遺民,周初為周王室效力。獻以受賞為榮,并作獻簋來祭考光父乙,但其依舊認可自己的商人身份。

二、獻引出的殷遺民問題

有學者對比陜西、河北兩省出土的日名青銅器后認為,周初日名青銅器的分布格局與晚商完全不同:中原一帶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關(guān)中地區(qū)卻有明顯增長,故推測周初大批具備獨立鑄造殷式青銅器能力的商代上層貴族遷入了關(guān)中地區(qū)[15],這與西周初期對待殷移民“懷柔為主”[16]的一系列政策有一定關(guān)系。

首先,西周初期,社會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狀態(tài),不具備大量使用奴隸的社會條件,無法將大量殷遺民全部變?yōu)榕`。其次,殷以來社會政治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周人統(tǒng)治實力薄弱,還不足以改變商人的宗族結(jié)構(gòu),于是不得不對殷遺民實行懷柔安撫政策,對其極力拉攏,使之為周人效命[15]。朱鳳瀚先生曾指出,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外族人在商人宗族中只有奴隸這一個身份,而在西周時期的貴族家庭中已經(jīng)允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外族人擔任家族官吏,由此構(gòu)成了西周家族政治中重要的一環(huán),即家臣制度[1]333。作為西遷殷遺民,獻在歷經(jīng)武王克殷、商周嬗代之后,從光族故地西遷到了關(guān)中地區(qū),“身在畢公家”,以家臣的身分跟隨楷伯,并在楷伯任命下“受天子休”,這種境況與西周的家臣制度密不可分。

與獻情況相似的還有“夨令”。出土于河南洛陽馬坡的西周早期青銅器夨令方彝銘文[3]211—212記載:

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授卿士僚,丁亥,令夨告于周公宮,公令同卿士僚……作冊令敢揚明公尹厥,用作父丁寶尊彝,敢追明公賞于父丁,用光父丁。”

從銘文中的日名可以看出,夨令也應為殷遺民,且與“父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父丁”稱謂表明其依舊認可自己的商人身份。夨令與獻一樣在經(jīng)歷了改朝換代、宗法崩壞之后,在周初針對殷遺民的懷柔政策之下,成為周公子明保的家臣,聽從其命令,并以此為榮。

商代后期,商人共同體已漸趨瓦解,子姓宗族之間的親屬關(guān)系逐漸疏遠,宗法關(guān)系儼然崩壞,同宗意識變得極其淡薄[16]。杜正勝曾言:“殷商氏族皆是政治社會體,有土地,有人民,相當獨立自主。他們和殷王室不一定共具高度的認同意識。即使是殷王后裔之族,武王革命對某些人來說,不過換了一位共主,無所謂亡國之痛?!盵17]所以,商人諸族對于商周的更替并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和激烈的抵抗,也因此,對于獻和夨令而言,并不存在所謂的“亡國之痛”,這也正解釋了為何獻在承認其商人身份的同時還能若無其事地棄商從周了。

綜上所述,獻作為殷商后裔,在歷經(jīng)商周嬗代后以殷遺民身份成為西周貴族家臣,效忠畢公,并尊崇周天子。在承認自己商人身份的同時為周王室效命,這不僅反映出商人宗族的衰落,也體現(xiàn)了周初殷遺政策對于西周政權(quán)鞏固而言的正確性。殷人遷徙,一方面將商文化帶入西周王朝,另一方面被西周初期的一系列政策所逐漸同化。從“商人”到“周人”的轉(zhuǎn)變,看似是所屬朝代發(fā)生變化,實則體現(xiàn)出商、周兩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1]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tài)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2]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7:54.

[3]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張政烺.張政烺注《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1:114.

[5]杜勇.從清華簡《耆夜》看古書的形成[J].中原文化研究,2013(6).

[6]陳穎飛.清華簡畢公高、畢桓與西周畢氏[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6).

[7]何景成,王彥飛.委質(zhì)為臣:西周家臣文化考察[J].歷史教學問題,2018(6).

[8]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六[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46.

[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421—422.

[10]張懋镕.周人不用日名說[J].歷史研究,1993(5).

[11]鄭若葵.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J].中原文物,1995(3).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7年秋安陽梅園莊南地殷墓的發(fā)掘[J].考古,1991(2).

[13]雒有倉.商周青銅器族徽文字綜合研究[M].合肥:黃山書社,2017:137—141.

[14]曹淑琴,殷瑋璋.光國(族)銅器群初探[J].考古,1990(5).

[15]劉逸鑫.出土日名青銅器所見周初殷遺政策[C]//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總第78期.北京:北京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18.

[16]杜勇.《尚書》周初八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80.

[17]杜正勝.略論殷遺民的遭遇與地位[M]//臺灣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編輯委員會.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三本:第四分.臺北:臺灣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編輯:遲暢;責任編輯:成彩虹〕

和硕县| 兰考县| 定西市| 兰坪| 永福县| 平舆县| 桦川县| 巨鹿县| 晋宁县| 广宗县| 绍兴县| 云南省| 翼城县| 修水县| 齐河县| 郓城县| 新野县| 习水县| 汉源县| 防城港市| 遵义市| 汤阴县| 高青县| 蒙城县| 台湾省| 孝感市| 鹤峰县| 华安县| 深泽县| 湛江市| 漾濞| 建宁县| 德令哈市| 寿宁县| 建始县| 蕉岭县| 桐梓县| 贺州市| 武鸣县| 衡阳市|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