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午休時,我問單位新來的小女孩:“自己會做飯嗎?”她略顯遲疑道:“有點會吧?!蔽也唤獾貑枺骸坝悬c會,是多會?”“我就會西紅柿炒雞蛋。”說完,她捂嘴笑了。我也笑了,這姑娘比我剛上班那會兒可強多了。
未出嫁時,母親對我非常擔(dān)憂——怕我飯來張口,難找夫婿。她說:“灶火一點就要過自己的小日子了,至少要會炒個西紅柿雞蛋什么的啊?!庇谑?,母親從西紅柿炒雞蛋教起。我笨拙地打蛋,僵硬地切西紅柿。在西紅柿入熱油鍋的一剎那,我被“刺啦”一聲驚得扔掉鍋鏟,抱頭而逃。母親哭笑不得,一個勁兒地念叨:“你這樣哪里嫁得出去哦!”時光荏苒,連我自己都不相信,如今廚房變成了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而那個敢娶我的“勇者”,也為自己賭贏了半輩子的口福。
人世間,能搭伴兒過日子的多為凡夫俗子,可稱舉案齊眉的寥寥無幾。而西紅柿與雞蛋這兩種食材搭配成菜,一個軟嫩鮮滑、金黃奪目,一個酸甜清香、紅艷出彩,堪稱絕配。想在人群中找出個不愛吃西紅柿炒雞蛋的中國人,恐怕并非易事。我曾看過一則笑話:有人問,西紅柿炒雞蛋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答案是,自從有了西紅柿,就有了西紅柿炒雞蛋。
西紅柿炒雞蛋的美味僅需油與鹽,任何有存在感的調(diào)料在它倆面前都會顯得“多余”。若非得在紅黃兩物中加入雞精或蔥末,那真是畫蛇添足、自討沒趣。人常說,身上衣服不能超過三色,多了視覺會有混亂感,而盤中美食以“色”開胃,亦同此理。經(jīng)油鹽點化,紅艷艷,黃燦燦的兩物盛裝相伴,便是四時餐桌上的最美圖景。
西紅柿炒雞蛋可說是主婦救急的“法寶菜”。比如說,家中突然來了客人,我總不能訕訕地自嘲:“菜不夠,飯來湊?!敝灰淅镞€備有西紅柿和雞蛋,我心里的底氣一下子就會提起來,展開愁眉,開心備飯。西紅柿燙皮,切滾刀塊兒,雞蛋液攪散。坐鍋,旺火燒油,倒入蛋液炒散,劃拉到一邊,以鍋中底油略炒西紅柿后,混和兩物,撒入鹽拌勻即可出鍋。用一素白瓷碟將其盛出,要多喜慶有多喜慶。
有人問:“西紅柿炒雞蛋,到底先擱西紅柿,還是先擱雞蛋?”這倒讓我想起汪曾祺先生寫過的一段話,大意是:昆明的西紅柿炒雞蛋顏色分明,成大塊,有清香,不像北方人炒制得“一塌胡涂”。以我多年的做飯經(jīng)驗而言,北方人必是先炒西紅柿。西紅柿先入鍋,會產(chǎn)生湯汁,再放入雞蛋,很容易粘鍋,需加入少許開水,出鍋時,可不就是“一塌胡涂”了嘛。其實,我家小侄子就喜歡湯湯水水的菜——用湯汁來拌飯,有肉都不換。
西紅柿炒雞蛋原料易得,做法簡單,成品紅黃交錯,酸甜可口,可謂一道極簡主義美食。能將此菜做得手到擒來的人,日子也必定可以過得風(fēng)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