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丹娜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
“新年快樂!”
房間里回蕩著久違的母語,風格熟悉的喜慶煙花在電腦屏幕上依次綻放。伴隨著兩個半小時的時差,身在印度孟買的中國廚師小瀾通過網絡,遙遠地慶祝著屬于自己的中國年。
2020年,是小瀾身為跨境移工的第20年。
說起跨境移工,大多數(shù)國人的腦海中浮現(xiàn)的似乎只有兩種場景:電影《少女小漁》中,“偷渡”務工的女孩小漁為了躲避移民局的追查,在船舷邊屏氣凝神的艱辛時刻;諸多《我在華爾街……》的成功學雞湯書籍里,在哈佛、耶魯讀過書的跨國白領,在摩天大樓里享受高薪及發(fā)展中國家無力提供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但,只有這兩種嗎?
在藍領移工和白領移工之間,有一群特別的移工群體。
較之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小漁們”,他們有一技傍身、有特定的場域和工作崗位,不必擔心跨境之后被淹沒在初階勞動力的層層人海中;較之“華爾街白領們”,他們又并非手握金融、科技等世界通行的高級入場券,僅在特定的一些國家、一段時期、某些需求中,有大放異彩的機會。
于是,這些像小瀾一樣的人,懷揣著餐飲、醫(yī)療、教育等特定領域的技能,隨著需求流向不同的國家—甚至也不再僅僅流向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發(fā)達國家。
在印度孟買做廚師的小瀾,是一位經歷豐富的跨境移工。早在1983年,年僅21歲的他便在家鄉(xiāng)舉辦的一次烹飪大賽中拔得頭籌,是年輕廚師中的翹楚。
帶著一手技藝,小瀾先后到泰國、美國、秘魯、澳大利亞等國做跨境廚師,帶去“神秘東方”的中國菜,也在世界環(huán)游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廚藝。2000年,小瀾來到印度,并在這里扎根。
對小瀾而言,選擇印度,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雖然印度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發(fā)達國家,但印度宗教、文化紛雜,眼花繚亂之際,也給各式外來文化預留了可供爭鳴的一席之地。在這樣斑斕的背景下推廣中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比起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地理上更近中國的印度,接受起中餐來,也似乎更容易些。
電影《少女小漁》中,“偷渡”女孩小漁由于無法取得居留權,在唐人街當非法勞工
到美國做護士,不僅可以享受高薪,也能夠快速移民。
在小瀾最初選擇印度的2000年,“印度人對中餐了解得很少,但是又對中餐有著強烈的好奇,我就會向當?shù)厝苏故竞屯茝V真正的中餐,和中餐背后的文化”。用精湛的傳統(tǒng)中餐打開印度人的視野、破除過往對中餐的拙劣印象之外,小瀾也結合當?shù)氐娘嬍程攸c,對菜品進行適度改造,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嘗和了解中餐。
“看到喜歡吃中餐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就特別開心?!睂π戇@樣的跨境移工來說,在國內做主廚,或者到更發(fā)達的國家開展廚師工作,都會獲得不錯的收益,但去印度工作,則可以滿足“開拓者”的野心與“推廣中餐”的事業(yè)心。這些工作的附加價值,是小瀾想要得到的。
有時,小瀾會看一些印度名流的訪談,看到印度影星阿米爾·汗的“生活閑聊”:除了他從小吃到大的印度本土菜肴以外,最喜歡的就是中餐了。
“這可能是在國內很難得到的一種事業(yè)愉悅吧?!背钟刑囟殬I(yè)技藝的廚師小瀾,跨境追尋的,是一份推廣摯愛至異鄉(xiāng)的成就感。
意在推廣文化、實現(xiàn)更高階事業(yè)價值的小瀾們,畢竟還是跨境技能移工中的少數(shù)。更多的跨境移工,奔襲萬里,是為了獲取更高的薪水來養(yǎng)家。
在中國學習護理專業(yè)之后,吳玲選擇前往加拿大,在魁北克從事護理工作。
之所以選擇在這里發(fā)展,是因為加拿大護士行業(yè)的高額收益。在加拿大,護士行業(yè)的起薪就很高,在魁北克,大概每小時17~20加元(約合人民幣85~100元)。隨著工作時間和經驗的不斷累積,最高時薪可達40加元(約合人民幣200元)。在這里奮斗上十幾二十年再回家,“性價比”極高。在魁北克乃至整個加拿大,護士極度短缺,這為像吳玲一樣的跨境移工提供了充足的崗位。
不僅是加拿大,美國的護士行業(yè)也有著巨大的缺口。美國勞工部的一項數(shù)據顯示,僅2016年,美國便新增23.33萬個注冊護士,其中有約6.6萬名來自海外。同時,有關護士的新法規(guī)定,醫(yī)院必須全天維持“5名護士對1名病人”的比例。所以上述數(shù)字,即使看起來是以“萬”計的大塊頭,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護士荒”的問題。
缺口帶來收入紅利。美國費城的護士,平均年薪為61719美元,時薪為33.4美元。獲得大專文憑的注冊護士,起薪在年薪4萬~5萬美元。本科學歷和一些特殊專業(yè)收入則更多,比如護理醫(yī)師,年薪6萬~9萬美元;護士麻醉師和助產士,年薪都是7萬~8萬美元起。除了薪資,更有醫(yī)院為了吸引護士長期留守,額外提供不同種類的紅利、車輛及定期度假游。
跨境移工不只能賺到錢,還有機會移民,獲得發(fā)達國家的福利保障,實現(xiàn)“階層跨越”。這是許多持有特定職業(yè)技能人士的夢想。
美國護士的短缺,讓外籍護士行情看漲。到美國做護士,不僅可以享受高薪,也能夠快速移民。護士綠卡已成為美國批準最快的職業(yè)移民綠卡,注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RN)也被歸于職業(yè)移民的第三優(yōu)先類別(EB-3)。自2005年5月開始,美國國務院每年撥給注冊護士5萬個移民名額。
美國護士的短缺,讓外籍護士行情看漲。
教師的出走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基礎教育有著幾近毀滅的打擊。
廚師小瀾能夠在印度找到精神層面的“職業(yè)認同”,而更多的中國“大廚”,則會在“烹飪是一種藝術”的觀念加持下,成功通過自己的廚藝前往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發(fā)達國家,進而順利移民。
比如在美國,有聲望的中餐大廚可以辦理杰出人才移民;在新西蘭,因為每年面臨大量廚師短缺,所以只要有三年主廚經驗,擁有國內的高級廚師技術等級證書,在新西蘭有一份大廚的工作,便可以憑借雇傭合同直接申請為期30個月的WTR簽證,再工作兩年,就可以遞交永久移民申請。
高薪與綠卡,是一張豐厚的邀請函,給擁有技能、充滿渴望的跨境移工們一個契機,遠渡重洋去海外謀生。
2014年,英國教育部門宣布,會最多引進60名中國數(shù)學老師,他們將會在當年的秋季學期被分配到英國的30個數(shù)學中心教學,預計整個項目將耗資1100萬英鎊。
這不是英國第一次高調引入外國教師。早在2005年,英國就聘用了4.3萬名外國教師,他們分別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牙買加、美國、加拿大、津巴布韋、印度、加納和尼日利亞等國。
巨大的缺口,源自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國家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年齡結構的問題。他們大多數(shù)介于30~49歲之間,中學教師的年齡可能更大。拿英國來說,約40%的教師年齡在45~55歲之間。集中的退休潮,會讓英國大約每年缺4萬名教師,而短缺的學科主要集中在數(shù)學、科學和現(xiàn)代語言。綜合中學,成為教師最短缺的地方。
大量發(fā)展中國家的教師,開始到師資短缺的發(fā)達國家尋求教育工作。對教師個人來講,到發(fā)達國家教書意味著比國內高得多的收入。比如,菲律賓教師在國內每學年的收入約3500美元,而在美國巴爾的摩市每學年可以賺得4.5萬美元,薪資翻了很多倍,誘惑不言而喻。
紐約唐人街的中餐廳
同時,這筆錢對教師背后的故鄉(xiāng)來說,也意味著一筆不錯的外匯收入。尤其對菲律賓來說,它的經濟是典型的勞務出口經濟,7個工人中就有一個在國外工作,每年寄回國內的外匯非常可觀。同樣享受跨境移工外匯紅利的還有牙買加,在美國和英國教書的牙買加教師,在2002年即為國家貢獻了12億美元的外匯。
個人有錢可賺、輸出國不愁外匯,看起來沒什么好擔心的。但教育資源的輸出畢竟不同于廚師與護士的輸出,教師的出走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基礎教育有著幾近毀滅的打擊。
在菲律賓,因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大量輸出,其全國教師短缺1.6萬人,師生比例1∶45,幾乎是亞洲最低。一個普通的班級,常常要塞進70~80名學生,才能勉強完成教學任務。在菲律賓的一些學校,甚至還要每天分兩波、三波來上課,最早的一波從早上6點開始。
除了菲律賓,南非、牙買加等國的基礎教育也承受著相同的沖擊,教育人才流失明顯。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特殊教育以及中小學的科學和數(shù)學學科,而出國教書的教師通常都是最優(yōu)秀的,找到替代他們的人并不容易。
即使收回“放眼天下”的胸懷,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跨境技能移工們的身上,在高薪、綠卡、職業(yè)前景的喜樂之外,鄉(xiāng)愁的彌漫、格格不入的局促、他鄉(xiāng)的疏離等情感層面的問題,也在每時每刻上演著。
第20個年頭過去之后,小瀾有些想回國了。做給他人的中餐,給了他金錢與榮譽,他自己的胃里心里,卻永遠缺著家鄉(xiāng)的慰藉。明年,他希望自己可以“榮歸故里”,看一場沒時差的春晚,吃一口記憶里的家鄉(xiāng)飯。
編輯郵箱 j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