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隨著當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網絡大數(shù)據(jù)的浪潮和生存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和重要階段,也是人格和品質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當代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培養(yǎng)自信樂觀的情緒和心態(tài)對于當代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積極樂觀;措施
一、小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現(xiàn)狀
(一)厭學情緒和極端心理普遍
當代社會生存壓力加大,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成為家長的普遍訴求。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除了學校學習之外,還被家長要求進行額外學習,很多小學生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之下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不少小學生對于學校學習缺乏必要的熱情:對于學校組織的課余活動沒有興趣,布置的作業(yè)經常拖延或者不交,每逢節(jié)假日過后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不來上課,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逃課、打架、不尊重教師的現(xiàn)象。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和家長不一定總能夠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勸導。即使及時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通和教導沒多久,學生還是會產生同樣的問題,多次勸導無果之后,學校教師和家長對此也束手無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自卑或者是自負心理,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疏通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及時跟進,如果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錯,就會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在他們心里埋下一顆不好的種子,影響未來的發(fā)展。
(二)人際交往弱化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學生的偏愛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學校中,這些偏愛不可能完全平均分配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由于家長工作的繁忙或教師關注的不到位,許多學生不能夠正確地理解這個問題。情緒在學生心中積壓的時間越長,對自己產生的影響越大,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為與同齡人不愿意進行交往,或者在交往中不能夠正確地對待同伴關系,孤獨、冷漠、自私驕橫等情緒經常出現(xiàn),不愿意去向教師或家長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嚴重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個人生理原因
每個人的基因排列次序不同,這就導致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學生生來就比較好動活潑,有些生來就安靜內斂,這是個人性格的獨特之處。加上每個人身體發(fā)育的快慢不同,某些學生會與其他人比較,只要與同齡學生不同,就會造成自己心理情緒的低落。學生自己不能正確地對待這些情緒,加上其他同學的嘲笑,就會造成心理障礙,影響以后的人際交往和發(fā)展。
(二)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重智育而輕心育”的現(xiàn)象早已屢見不鮮。學校和教師大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關注較少。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和教學指標,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yè),學生完不成或完成得不好就對他們進行懲罰,這些懲罰如果做得不到位,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危害。
(三)家庭教育
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之外,在家時間是最長的。大部分家長都會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在每天繁重的工作之后,自己已經身心俱疲,對孩子的教育難免會出現(xiàn)一定的紕漏。當學生沒有完成自己或學校給定的目標,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責罵,學生在這個時候本就需要進行情緒的疏導,家長沒有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關心,反而一味地責怪,此時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偏差。
三、小學生養(yǎng)成樂觀積極心理的措施
(一)關注日常生活,幫助學生體驗生活樂趣
針對小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這種情況,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與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一樣,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也不是個人和單方面的努力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各方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對小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積極樂觀的情緒和心態(tài)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要耐心地教導學生。
(二)傾聽學生想法,讓他們合理宣泄和表達情緒
培養(yǎng)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就是要讓學生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認真地面對自己和生活。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心態(tài)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好好地學會傾聽學生,在遇到事情時,教師和家長不要一味地責怪學生,要讓學生主動地說明情況,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學生一個人承受負面情緒。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當學生犯錯時,要理智地對待學生的錯誤。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教師和家長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要過于嚴格,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試錯,給他們更多的權利和自由,允許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這些前提是不要違反原則。
當然,除了以上做法之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嚴格要求自己。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選擇性地將教師和家長作為學習的榜樣,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家長和老師對小學生培養(yǎng)積極樂觀心態(tài)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
參考文獻:
[1]陳宇.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樂觀心理品質的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9.
[2]于文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學德育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9.
[3]李薇.心理健康教育觀摩課選題探討:以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教學研討會為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291):24-2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