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姑蘇繁華圖》的蘇州古城景觀風貌特征探究

2020-08-11 02:07:44
中國園林 2020年7期
關鍵詞:街市山塘姑蘇

吳 凈

許 浩*

張宇婕

李詩韻

趙 進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fā)展,城市歷史景觀逐漸消失,景觀遺產保護成為當前城市發(fā)展中的重要課題,這就要求對古城景觀的歷史特征進行深入研究。蘇州古城的形成自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開始,經過唐、宋的發(fā)展,至明清時期成為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列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明清時期是蘇州歷史景觀演變的重要階段,也是古城景觀的重要形成階段,開展對明清蘇州城市景觀風貌研究,對于保護、繼承歷史城市的景觀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清前期,蘇州是全國經濟文化最為發(fā)達的城市。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六下江南,在此過程中宮廷畫家繪制了沿途的景觀風貌。其中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姑蘇繁華圖》(又稱《盛世滋生圖》)就是當時宮廷畫家徐揚以寫實手法描述蘇州風貌的歷史長卷?!豆锰K繁華圖》縱36.5cm,橫1 280.8cm,畫卷從右往左進行敘事,從卷首的靈巖山開始,沿著木瀆鎮(zhèn)往東行進,經過橫山、石湖及石湖邊上的上方山,繼而從獅子山和何山兩山之間進入姑蘇郡城,經學士街、黃鸝坊,重點描繪了城西胥、閶兩門內外的熱鬧景象,最后穿過山塘街,至虎丘山止(圖1~6)。全卷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路過的蘇州為背景,細膩地描繪了蘇州城郊的風景和街市的繁華景象,具有極大的史料價值[1]。

明清時期蘇州發(fā)展成為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關于這一時期蘇州城市化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礎[2-4]。也有學者利用歷史圖像展開研究,如高泳源對《姑蘇城圖》進行分析,研究了圖中寺廟、官署、園林的分布與景觀面貌[5]。在關于《姑蘇繁華圖》的研究中,左沭漣從畫家本身入手,對徐揚生平、繪畫風格、敘事手法等進行了考察[6]。黃錫之、范金民通過對《姑蘇繁華圖》內容的分析,論述了清代蘇州社會經濟與文化繁榮的真實寫照[7-8]。王潔論證了《盛世滋生圖》對于清代蘇州建筑景觀研究的資料性,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9]。但是現有的研究還缺乏從整體到細節(jié)對蘇州歷史景觀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與論述。

圖像是歷史信息的載體,對于歷史風貌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10-11]。本論文從《姑蘇繁華圖》內容入手,結合古籍史料,從河岸、街巷、建筑和園林4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清乾隆時期蘇州城市景觀的空間形態(tài)并提煉其景觀風貌特征,為蘇州古城景觀遺產保護提供一定借鑒。

1 清代之前的蘇州城市發(fā)展演變

蘇州位于長江中下游、太湖之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吳文化的發(fā)源地。泰伯與仲雍在梅里(今無錫梅村)、常熟一帶建立句吳國,以梅里作為都城。春秋時期,吳王諸樊將都城南遷至今天蘇州一帶。闔閭即位后,開始營造新的都城—闔閭大城。伍子胥主持營建的闔閭大城始建于吳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設置水陸城門各8座,是蘇州古城的前身。

西晉時期,蘇州屬于揚州管轄,東晉時吳郡與吳興、丹陽合稱“三吳”,是農業(yè)經濟非常發(fā)達的地區(qū)。自隋唐以來,由于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蘇州成為商品貨運集散中心,經濟獲得長足發(fā)展,人口也日益增多,成為長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

唐末藩鎮(zhèn)割據,兵禍連綿,蘇州遭到較大的破壞。北宋時期,蘇州升為平江府,城市的經濟、人口都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宋朝時蘇州城市格局已經形成,后期沒有太大的變化。從南宋時期的《平江圖》石刻上可以看出,城市平面為長方形,有5座城門,分別為齊門、盤門、婁門、葑門和閶門,內部為棋盤狀的街道路網。城市外圍有護城河,內部具有與街道平行的棋盤狀河道水系,通過水門控制內外水上交通。城內有子城與衙城,為平江府治所所在。城內寺觀很多,有報恩寺、能仁寺、定慧寺、開元寺、瑞光寺和天慶觀等,郊區(qū)還有楓橋寺、云巖寺等。

元朝改平江府為平江路,明朝改為蘇州府,先直屬中書省管轄,后改為南京管轄,此時蘇州成為東南大都會,全國絲織業(yè)、手工業(yè)的中心城市,經濟發(fā)達,文化氛圍濃厚。明末清初蘇州遭到兵禍,清代經濟、人口逐漸恢復,保持原有的東南名城的地位[12]。

圖1 《姑蘇繁華圖》靈巖山段

圖2 《姑蘇繁華圖》木瀆鎮(zhèn)段

圖3 《姑蘇繁華圖》胥門棗市街與懷胥橋段

圖4 《姑蘇繁華圖》萬年橋與半截街段

圖5 《姑蘇繁華圖》黃鸝坊、閶門段

圖6 《姑蘇繁華圖》山塘街、虎丘段

2 《姑蘇繁華圖》中的河岸空間

蘇州位于太湖流域,原始的自然地理特征決定了自春秋闔閭城建城以來,蘇州一直是一個水網密集的城市。唐代杜荀鶴的“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形象地說明了晚唐蘇州水網與城市的關系。對比南宋《平江圖》(圖7)和清代乾隆年間的《姑蘇城圖》(圖8),可以發(fā)現,城墻輪廓未經過大的變動,河流水網空間依舊是清代蘇州景觀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13-14]。

《姑蘇繁華圖》中的水體有石湖、香水溪、胥江、下沙塘、護城河和山塘河等,其中山塘河、護城河、木瀆香水溪段清晰地呈現了西城墻外河岸空間形態(tài)。

山塘河段北岸較為繁華,多為商鋪,而南岸為住宅和公共建筑。河岸形狀與水面寬窄時有錯落,形成船只停泊和人們交流的空間。萬年橋旁護城河堤岸與城墻之間形成商業(yè)街道,靠城墻一側為連續(xù)的二層樓店鋪,部分地方加建一排單層店鋪,店鋪與護城河間有較小的過道,如萬年橋碑亭旁邊的街市空間。這段與山塘河段相比,街道與河流間的間距相對較小,這是在有限空間內商業(yè)活動為適應這種固定尺寸而形成的。盤門與胥門之間的護城河,岸邊是臨河的商業(yè)店鋪,臺階直接伸入水中,形成碼頭。木瀆鎮(zhèn)香水溪走向較為平直,石砌護岸,岸邊多為2層高的商鋪,建筑相對于河岸稍作后退處理,商鋪與河岸之間形成了行人的通道,與河中船只的交流性較弱。

河流的位置、走向對周邊建筑和街市空間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形成了3種主要的空間界面關系(表1)。河岸的處理大致分為土坡護岸和石砌護岸2類。土坡護岸多存在于木瀆鎮(zhèn)的郊野空間中,岸線呈現自然形態(tài),多栽植柳樹,形成比較自然的水岸景觀。石砌護岸如木瀆鎮(zhèn)香水溪、山塘河和護城河,商鋪相對于石岸退后,房屋與河岸之間形成人行通道。胥門外的碼頭空間,以石砌的護岸加上臺階的形式來強化水陸的聯系。

表1 《姑蘇繁華圖》中河流與近郊街市空間界面的關系

3 《姑蘇繁華圖》中的街巷空間

3.1 城墻外街巷形態(tài)

《姑蘇繁華圖》中所呈現的城墻外主要街巷包括棗市街、半截街、閶門外街道和山塘街。棗市街位于蘇州西南胥門外,與胥江平行,明清時代曾因棗子市場而得名。這條街道不僅是進出蘇州的西南出入口,也是胥門外的重要商市之一。由于胥江在此與護城河交匯,沿著河道形成了“T”形街巷空間,2條軸線均沿河道展開。萬年橋下靠城墻的半截街是繁榮的商業(yè)街,沿街商鋪均面向河道,靠近護城河一排的商鋪為一層,留出的道路很窄,便于從水路直接進行交易;靠近城墻面的店鋪都為2層,形成了背墻面河、街河相夾的空間形態(tài)。

閶門作為吳國都城的八門之一,向來都是繁華的街市區(qū)。到了明清時期,閶門地區(qū)更加繁榮,閶門吊橋上兩邊布滿小型商鋪,橋下運貨船只往來不斷,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場地。閶門外街市位于閶門南面的童梓門處,此處受到城墻、城門、護城河形態(tài)影響形成了一個“之”字形的街巷空間。2排店鋪面河而設,除靠近橋頭的船行和酒鋪為單層建筑外,其他店鋪均為2層。

山塘河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3.5km,故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這條河與閶門外的護城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建造房屋,形成山塘街。山塘街的街巷空間主要受河流的影響,店鋪全都向河面開放,街巷與河道平行。山塘街段的街巷空間橫向界面比較長,其中山塘橋、半塘橋、普濟橋3座橋梁橫跨河上,以橋梁作為分界點,將山塘街段的諸業(yè)態(tài)分為3個部分。山塘橋至半塘橋之間的街巷空間,由于山塘橋的作用,在橋的西面形成了與橋方向一致的街道,街道北面的店鋪向街道開放,而街道南面的店鋪向護城河水面開放,此時河道充當了街道的功能,來往的船只在此??窟M行各色商業(yè)活動。普濟橋至虎丘段的街巷空間,此段有各色店鋪,店鋪均為一層,沿河面展開的橫向空間與虎丘山的豎向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

3.2 城墻內街巷形態(tài)

《姑蘇繁華圖》中重點描繪的城墻內街巷空間分別為藩臺衙門東街和蘇州府衙西面的學士街。藩臺衙門東街及學士街走向平直,街道的寬度明顯大于城外的街道,兩側的商鋪建筑排列整齊,這2處街巷空間是城市規(guī)劃的產物。商鋪后側多為官署機關,衙署建筑群進深較大,為沿街店鋪提供了較長且連續(xù)的界面。

植物基質沙墊是江蘇綠東坡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采用高密度、耐用、防腐蝕特殊性聚酯纖維和特殊工藝編織成的雙層或多層編織物,現場鋪設在受保護的坡面上,按順序注入各種混合基質,使坡面受到保護,并可迅速恢復原有植被,達到自然狀態(tài)。植物基質沙墊無骨料,無鋼筋,水上水下整體施工,無需圍堰和船舶拖排,施工簡易,安全可靠,整體性強,防護性好,抗沖刷(5~6m/s),抗水壓(30t/m2)、防淘蝕,適用性強,生態(tài)美觀。植物基質沙墊根據各種工況要求,可設計成反濾型、無濾型、植草型、抗浪型等多種類型,可廣泛應用于堤岸防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工程中。

藩臺衙門東街在東側轅門外,街道寬闊,人流密度明顯小于城墻外街道。藩臺衙署是圖中的主要建筑之一,采用庭院式布局有規(guī)劃地集中布置。藩臺衙門坐北朝南而設,正門與大門照壁相對并以木柵欄相連,南北之柵欄門即是轅門。轅門外懸有牌示及抄錄的批扎之類,當時叫作“轅門鈔”[15]。進入正門,建筑有明顯的軸線關系。入正門所見第一道門為儀門,是衙門的第二重門。此處儀門為硬山頂,屋面材料是筒瓦。穿過儀門是衙門的正廳,是全衙最重要的核心建筑。面闊三間,向南開敞,次間前置柵欄,正廳前有抱廈,抱廈之南為月臺。圖中上描繪的是官員在月臺上檢查銀兩的情景。大堂之后,還有兩進院落。

從圖中描繪的業(yè)態(tài)可以看出,藩臺衙門東街的商鋪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官府機構,因此商業(yè)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官府機構需要保持肅靜的氛圍,沿街也并未見游商小販隨意設置攤點,因此相比于城外,這里的街市少了幾分喧囂與繁華。圖中作者描繪出的店鋪有生漆店、菜油店、三進齋靴鋪、棉花行、南北雜貨和紗燈店。紗燈店和雜貨店在室內外空間交界處設有封閉式的柜臺,空間的開放性和準入性較弱。三進齋靴鋪面闊四間,店中也設有長條形封閉式柜臺,但是將柜臺做了退后處理,留出店鋪前面的空間,所以它的開放性和準入性比雜貨店和紗燈店要強。

學士街中,作者描繪的店鋪有衣莊、點心店、餛飩店、名人字畫、金珠、瓷器、帽鋪、手巾、桐油、命館、考具和名酒等,其中僅見一處二層建筑。其中命館的入口處有2扇紅色的格柵門,門上寫有“命館”二字,所開入口比較狹窄,空間的開放性較弱。

圖7 南宋《平江圖》(引自張英霖《蘇州古城地圖》)

圖8 清代《姑蘇城圖》(引自劉鎮(zhèn)偉《中國古地圖精選》)

4 《姑蘇繁華圖》中的建筑形態(tài)

4.1 主要建筑形態(tài)

建筑是構成街區(qū)和城市的基本單位,建筑的形態(tài)是城市景觀風貌的重要影響因素。《姑蘇繁華圖》中的主要建筑類型包括普通民居與商鋪、寺廟建筑、衙署建筑和慈善建筑4類?!豆锰K繁華圖》中所繪房屋2 000余棟,大部分為民居和商鋪。在圖中商住混合的形式很多,向我們展示的多為繁華的商業(yè)空間,商鋪廣泛存在于主要街道兩側、重要的河道邊,間以普通民居。屋頂形式有卷棚、硬山、歇山3種。

寺廟建筑有法云庵、明月寺、瑞光寺、文廟、報恩寺塔和云巖寺等,這些寺廟建筑均呈現出院落式布局的形態(tài),并有明顯的中軸對稱關系。其中虎丘山建筑群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軸線關系較弱。衙署建筑包括藩臺衙門和臬臺衙門,慈善建筑包括義學、社倉、普濟堂等,大多有規(guī)劃地集中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規(guī)模視其等第而定。建筑具體的功能、形式、布局如表2所示。

4.2 橋梁形態(tài)

《姑蘇繁華圖》中所繪各色橋梁50余座,這些橋梁分布于各河道之間,承擔著聯系兩岸交通的重要作用。其中圖上細致描繪了萬年橋上的繁華景象。萬年橋為石質三孔平橋,位于胥門和閶門之間。橋梁欄桿為木質與石質交替布置,裝飾精美。橋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其余橋梁形式多樣,有單孔拱橋、九孔拱橋、單孔平橋,建造材料多為石質,橋拱略高便于船只通行。其中有明確名稱的分別為斜橋、行春橋、越城橋、懷胥橋、萬年橋、吊橋、山塘橋、半塘橋和普濟橋。橋梁的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5 《姑蘇繁華圖》中的園林名勝

《姑蘇繁華圖》中以大幅篇章描繪了姑蘇城西郊的山水名勝靈巖山、石湖和虎丘,以及私家園林遂初園和怡老園(圖9)。

《南巡盛典》卷九十六中記載:“靈巖山,在蘇州府西三十里,一名石鼓山,又名硯山,吳王置館娃宮于此,今靈巖寺其址也。內有響屧廊、琴臺、吳王井諸遺跡,頂有月池、硯池、玩華池雖旱不竭。西南石壁峭拔者為佛日巖。欣然如立,弛然如臥者為壽星石、醉僧石。又有松嘯、迎暉二亭,并據勝地?!痹凇豆锰K繁華圖》中,靈巖山位于卷首。上山蹬道兩側多為古松,在路邊和山腰處有用于觀景、休憩的景亭和山榭。一亭坐落在峭壁之上,為四角攢尖亭,此亭名為松嘯亭。另外一亭為歇山頂,此亭更具休憩功能,根據《南巡盛典》推測,此亭為迎暉亭。松林下有數位文人正在座談,這表明靈巖山是當時蘇州人重要的游覽地。

根據《南巡盛典》記載,石湖是太湖之支流,相傳范蠡從此泛五湖,宋范成大因越來溪故址為亭榭,孝宗書石湖二字賜之,中有千巖觀、天鏡閣、玉雪坡和盟鷗亭諸跡。畫面中,石湖水面廣闊,與越來溪、太湖連貫成一體,十分壯闊。人們依據這里的地理條件,在水中開辟出田野,還圍建了魚塘?!豆锰K志》載:“太湖支流自胥口又東,出吳山南,曰白洋灣;折北匯于楞伽山(上方山)下,曰石湖……”可知石湖周邊的山為上方山,山上有楞伽塔[16]。石湖中有兩橋一亭,行春橋跨石湖北渚,是石湖的標志性建筑。從圖中可以看出,行春橋為半圓拱九孔亦有一座拱橋,即為越城橋。此橋橫跨越來溪,也因此得名。湖心亭四面臨水,外有環(huán)形圍廊,南北兩側各有一棟歇山頂亭子,在南面還有一座亭子,為六角重檐攢尖頂。從此亭可觀四面湖光山色,具有極強的游憩和觀賞功能。

虎丘位于蘇州城西北郊,是蘇州西山的余脈,繪制于《姑蘇繁華圖》卷尾。虎丘一名由來據東漢《越絕書》載:“闔廬冢,在閶門外,名虎丘。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扁諸之劍三千,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劍在焉。千萬人筑治之。取土臨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號為虎丘?!绷硪徽f,丘如蹲虎,故名?;⑶鹕缴显茙r寺歷史可追溯至東晉時期王珣、王珉兄弟營建的東寺和西寺[17]。南宋時期,虎丘山與云巖寺成為東南“五山十剎”之一。圖中寺院建筑群布局因地制宜,有塔、殿、橋、亭、樓和閣等,建筑群依上山路依次展開。

遂初園和怡老園均為圖中出現的城市宅園,營造精致。遂初園位于木瀆鎮(zhèn)東街,康熙年間江西吉安府知府吳銓(字容齋)所筑。清·沈德潛《遂初園記》記載,園中“疏者為池,因池之曲折,界以為堤,跨以為橋,樓閣亭榭,臺館軒舫,連綴相望”[18]。圖中遂初園呈院落式結構,前后有五進院落,建筑有十余棟。根據記載能判斷出名稱的有補賢堂和掬月亭。補賢堂建在基座之上,卷棚歇山頂,四面無墻,有角柱,柱與柱之間有圍欄。堂中高朋滿座,2個人正在表演。由此看來,補賢堂具備觀演建筑的功能。掬月亭位于距視點較近的花園中,僅露出部分屋頂,但能看出其為六角攢尖頂。畫面中此亭周邊為一個小水池,池上架有帶欄桿的石板路。園中山體在園之北側,是一個小型的土丘。山邊即是園中清流,水中立有太湖石。山石水體互相映襯,構成圍墻內的山水畫卷。

怡老園為明正德年間王鰲的宅園,清代為布政使司所有。根據清·王芎孫《怡老園圖記》載:“當先文恪公時,尚寶府君作居第城西,前曰柱國坊,后曰天官坊,又辟其馀地為園,曰怡老園?!蔽恼鸷唷锻跷你」蠄@記》云:“入園,古栝老檜,百章花竹稱是,石骨如鐵,蘚蝕之藤蘿,蛇綰汀蓼,石發(fā)、錢菌、云芝、皆作山典殷盤色;鳥雀不驚,蒼翠極目,無一不遂其性?!眻@子整體呈院落式布局,最北端有兩排排列整齊的房屋,南側是一扇月洞形的拱門。園子西側的花園中有2處筑山,上面種滿植物,內有精巧的置石假山。竹林掩映中,露出一座用于觀景和休閑的四角攢尖茅草亭[19-20]。

圖9 《姑蘇繁華圖》中的園林名勝

6 蘇州古城的景觀風貌特征

6.1 河街相鄰的景觀肌理

《姑蘇繁華圖》主要呈現的是蘇州城西景觀,其中重點描繪的木瀆鎮(zhèn)、棗市街、半截街和山塘街等街道均呈現河街相鄰的景觀肌理。自京杭大運河貫通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均注重運河河道的治理。視察河工是清代康乾南巡的重要目的之一。蘇州是太湖水系與京杭運河交匯的節(jié)點,尤其是胥江、香水溪、護城河和山塘河構成的水道網絡在歷代漕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蘇州保持繁榮的基礎。河流的平面形態(tài)對街市格局有很大的影響,圖中顯示重要的街市空間均沿河道平行布置,河流與街市空間之間形成了多樣化的交往空間。

表2 《姑蘇繁華圖》主要建筑形態(tài)特征

6.2 開放外溢的街市形態(tài)

中國城市在宋代開始逐步打破傳統(tǒng)坊里制的封閉性,形成街市空間?!豆锰K繁華圖》顯示,清代蘇州的街市空間已突破城墻的限制,往城門外延伸,閶胥城墻外、木瀆鎮(zhèn)和山塘街上形成了繁華熱鬧的商業(yè)景觀。城市內部街市,如閶門內大街等,受到周圍居住空間、衙署建筑的影響,形態(tài)較為規(guī)整。城外沿河道興起的街市空間兼具裝卸貨物、商業(yè)售賣、日常交往的功能,四通八達的水系強化了街市空間的開放程度。街市空間界面的形態(tài)除了受到河道走向的限制外,還與街市中分布的諸業(yè)態(tài)有密切的關系。城墻作為傳統(tǒng)的空間物理屏障,已經不能限制街市景觀的外溢。

表3 《姑蘇繁華圖》中的橋梁

6.3 特色鮮明的建筑風貌

《姑蘇繁華圖》中描繪各類建筑2 000余棟,民居、商鋪、寺廟和衙署等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形態(tài)上表現出明顯的差別性,建筑等級制度明顯。圖中出現的大量硬山頂房屋是蘇州普通民居的基本樣式。在主要街市的空間中出現了商住混合模式,居住空間與商業(yè)空間的界限模糊。非街市地段的建筑以傳統(tǒng)合院式住宅為主。寺廟建筑和衙署建筑呈現明顯的沿中軸線多進院落格局,且屋頂形態(tài)與建筑物裝飾色彩與普通民居商鋪差異明顯。而橋梁作為水鄉(xiāng)蘇州的重要建筑,不僅發(fā)揮了其連接交通的作用,在一些主要的橋梁周邊還形成了街市空間。

6.4 開合有度的“城-園”空間

蘇州古城城墻輪廓方正,城內建筑密集,道路平直,總體來說屬于規(guī)整性較強的城市。蘇州古城周圍的自然山水構成了城市外圍的基本骨架,河道水網將自然因子引入城內。城內除了遂初園等私家宅園外,還有很多精致小巧的園林空間,將自然山水濃縮于數畝宅園之中。城內外綠化豐富,花木繁茂。靈巖山、石湖、虎丘等風景名勝開發(fā)較早,不僅成為蘇州市民休閑游樂的重要場所,更是與城墻內人工景觀相得益彰,成為影響蘇州古城景觀形態(tài)的重要因子。山、水、園和宅形成內外相扣的空間。山水因素交錯置于城鎮(zhèn)街市空間格局中,形成開合有度的“城-園”空間結構關系。

7 結語

《姑蘇繁華圖》作為記錄乾隆時期繁華盛世的宮廷圖像,以界畫的繪制手法描繪出蘇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風貌。本文從《姑蘇繁華圖》的圖像要素內容入手,結合文獻資料,從河岸空間、街巷空間、建筑形態(tài)和園林名勝4個方面,對蘇州古城景觀風貌進行了系統(tǒng)性分析與提煉。蘇州所在的太湖流域,京杭運河南北縱貫,水網交通發(fā)達,且氣候溫和濕潤、經濟繁榮,明清時期文人仕宦與商人多在此居住。在這一時期,蘇州形成了河街相鄰的景觀肌理、開放外溢的街市形態(tài)、特色鮮明的建筑風貌和開合有度的“城-園”空間的景觀風貌特征??滴?、乾隆南巡均駐蹕蘇州,通過徐揚等畫師所繪圖像,將蘇州的園林名勝與小橋流水的景致傳播到京城,從而影響了皇家園林的建設。本研究有助于進一步辨析清代蘇州景觀特征,推動明清園林史、城市景觀史的研究。

注: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引自徐揚的《姑蘇繁華圖》。

致謝:感謝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碩士生李歡欣、博士生劉偉的幫助。

猜你喜歡
街市山塘姑蘇
山塘街 一年 24小時
悠悠姑蘇情,酥脆“蟹殼黃”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44
駐足山塘古戲臺,體驗繁華新風尚
現代蘇州(2022年9期)2022-05-26 01:34:49
熱鬧的街市
姑蘇繁華地 吳中第一鎮(zhèn)
華人時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42
天上的街市
姑蘇好時光
現代蘇州(2019年19期)2019-10-18 11:58:02
姑蘇城外寄鄉(xiāng)愁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熱鬧的街市
山塘七里最蘇州
吉木乃县| 裕民县| 上蔡县| 开封县| 庆安县| 四子王旗| 海宁市| 高台县| 永州市| 白银市| 岳阳县| 东丰县| 凌云县| 扶风县| 论坛| 文化| 宝鸡市| 香格里拉县| 浙江省| 绍兴市| 静乐县| 名山县| 开化县| 登封市| 象山县| 乐东| 吉林省| 东兰县| 抚宁县| 东乡县| 延川县| 伊金霍洛旗| 尖扎县| 惠州市| 都安| 顺昌县| 安宁市| 黑水县| 兴业县| 周口市|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