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盔或工程塑料頭盔只保護頭部,而人體尤其是人的胸部和腹部很脆弱,在戰(zhàn)爭中也容易受傷,如果被槍擊中很可能致命。要是能穿上可擋子彈的衣服,豈不妙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軍人就試制了重達9千克的鋼絲制馬甲。它雖然能防彈,但是很笨重,軍人穿上它打仗實在不方便,行軍時更是累贅。所以,這種鋼制馬甲出廠后幾乎沒有被真正使用過,大家對它的研究也失去了信心。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這種情形才有所轉變。鑒于炮彈的威力日益增大,被彈片擊中傷亡的士兵人數(shù)越來越多,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部向美國國防部建議,試制一種既輕便又能防彈的衣服,以減少部隊的人員傷亡。
國防部把研究制備新型防彈衣的任務下達給部隊裝備研究所。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用各種材料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錳鋼最適合,不久僅4千克重的錳鋼防彈背心問世。一部分研究人員還試制了一種陶瓷防彈衣,它比錳鋼制的防彈背心還要輕。
經(jīng)試驗,這兩種防彈衣防彈性能都比較好,但是質地都很硬,人穿上后雖能防彈,身體卻不能彎曲自如。因此,這兩種輕型防彈衣無法推廣開來。
后來,研究防彈衣的科學家從肉鋪老板杰克的奇遇中受到啟發(fā):過去在研究防彈衣時,都一味追求堅硬,以致實用性大打折扣,如今是不是可以在以柔克剛方面下功夫呢?原來,一天深夜,在紐約市布魯克林黑人區(qū),杰克遭到搶劫,他與強盜對射時身中數(shù)彈,但沒有因此喪命。這要歸功于他肥胖身軀里堆積的厚厚的脂防,它阻擋了子彈,才不至于傷及內臟要害。
就在這時,一種叫凱芙拉的軟性纖維問世了,它柔軟如棉,卻又韌如鋼絲。據(jù)測定,它的強度比鋼絲還大60%,因而,子彈打來好比蒼蠅飛到蜘蛛網(wǎng)上,再也無路可走。這真是絕好的防彈材料。
20世紀70年代后,用軟性纖維研制的新型防彈衣終于問世了,把它穿在身上既能伸屈自如,又有很好的防彈性能。于是,美國總統(tǒng)如福特、卡特、里根穿上了它,特種部隊和警察也都穿上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