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
閱讀普里什文,你會發(fā)現(xiàn)他對“詩”的高度重視。這一點他與張煒有著驚人的相似。同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大地的熱愛,他們也有高度的一致。在1948年普里什文的隨筆中寫道:“這么說,大自然給我?guī)淼臍g樂,顯然如同松樹受傷時流出的樹脂。全部大自然的美,對我來說,就好比是松樹上的松脂。”“你們,大自然的愛好者們,當你們在樹林里心不在焉地拿起一小塊樹脂,盡情享受有益于健康的樹脂芳香時,請你們記住,樹木就是用這種香脂醫(yī)治自己的傷痕,它們的全部生活就是經(jīng)常不斷的對光的追求。而人也有他自己的樹脂:詩?!保ā稑淠镜膫凇罚?/p>
樹脂用來形容詩。那么樹脂——也即是詩的特點是什么呢?樹脂是傷口流出來的,芳香,對健康有益,可以療傷。那么詩呢?詩也必是在痛苦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與思想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對人的精神是有益的,有著芬芳的特質,可以療治人的傷口。它是透明的,不是人的精液(快樂),而是精血,是傷口愈合之藥。樹木即是人,“全部生活就是經(jīng)常不斷的對光的追求”,那么,詩的產(chǎn)生必是對光的追求中產(chǎn)生的??傊?,詩的誕生是對光的追求,來自于苦痛,它也是救治苦痛的良藥,美好無比。
安靜的思考是一個痛苦的挖掘過程。在這里我們前進,有了生命的空間。我們可能會遇到塌方、堅石,可能會遇到寶藏,但我們的目標是前進,向光而行,抵達另一個心靈——這另一個心靈,既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更是人類的。這也是一個渴望對話的過程,抑或,這本身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我們在精神的洞穴中掘進,由此,我們也獲得了一種深邃和探求未知的快樂。疲憊和孤獨是注定的,但你沒有退路,因為那意味著生存或者死亡。
一片光,在你的前方等著你。
“如果說我仍然存在,這是因為,我當真是把自己的心靈,而不是意圖,獻給了我所寫的東西。在我全部漫長的寫作生涯里,我的斗爭就是為了思想而犧牲自己心靈的斗爭。因此我雖然年事已高,卻仍然有著取之不盡的力量。”(《我的斗爭》)
心靈與意圖的關系?心靈意味著真實的體驗,而意圖有故意的嫌疑,也即心靈寫作。注意這是第一層面。而接下來,他的斗爭是犧牲心靈而換取思想。這是第二個層面了。心靈寫作可能會有衰減的一天,雖然作家年高,但是仍有著不竭的動力。顯然,作家在說,思想寫作才是真正的寫作。他一直在用思想來克服心靈寫作。既然是斗爭,那么也就是說這種較量的自覺是不容易得到的,這一過程必是長期的、艱苦的,甚至是痛苦的。
他告訴我們,僅僅有真是不行的,靠性情的心靈是不行的,它并不可靠。真正可靠的、具有真理性的是思想。這才是一個作家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