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殿偉
不久前,俄羅斯諾亞布爾斯克市一個小男孩因過于淡定在網(wǎng)上走紅。
在這個名為《諾亞布爾斯克市普通的一天》的視頻中,背景是熊熊大火中的一棟二層居民樓,而鏡頭前方,一個小男孩正在淡定地蕩秋千。在愈燒愈烈的火勢下,小男孩卻蕩得一下比一下高。視頻很快就獲得了17萬次的播放量,這名9歲的小男孩也被評為俄羅斯新晉淡定哥。有媒體后來采訪到他,小男孩表示:“當時就是想蕩秋千來著……”
淡定的俄羅斯人其實從來就不罕見。
今年2月,事發(fā)在俄羅斯喀山醫(yī)院的視頻也火了一把。視頻中,一名俄羅斯男子背后插著刀,只穿著短褲,踉蹌地從醫(yī)院往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戶外走。人們能聽見護士大喊,問他要去哪,“去抽煙”,男子平靜地回答。
在俄羅斯生活過的人,會發(fā)現(xiàn),俄羅斯人有一個口頭禪“我無所謂”(мне всё равно)。俄羅斯人似乎也在時刻踐行著這句短語。
2018年,世界杯在俄羅斯舉辦,全球各國的球迷一時間都涌入了俄羅斯,球場內(nèi)外,熱鬧非凡。然而,在這熱烈的氣氛中,似乎只有俄羅斯人依舊按部就班工作生活,仿佛置身事外。
俄羅斯街邊有很多餐廳和酒吧,球賽舉行期間,都在店里直播起了球賽,但俄羅斯人似乎對這個并不感冒,只是在吃飯的間隙瞄一眼賽況,就算是俄羅斯隊進了球,他們的歡呼聲也沒有多熱烈,相比之下,反倒是在俄羅斯讀書和工作的中國人喊得更大聲。
烏拉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卡拉洛夫·伊里奇發(fā)表過一篇關(guān)于俄羅斯人性格的論文。他認為,在古代俄羅斯,俄羅斯人的性格和宗教信仰有關(guān),當時俄羅斯人的理想不是成為強者,也不是成為富人,而是希望打造“圣潔的俄羅斯”。
伊里奇的文章還指出,到了二十世紀,俄羅斯人心靈的韌性和對自由的熱愛成為了民族心理的新特征。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時社會動蕩、革命頻繁及上層一些失誤所帶來的危機,從而給人們的心理留下了負面遺產(chǎn)。蘇聯(lián)的解體,也讓俄羅斯人認清一個事實,即威脅與動蕩本來就是無時不在,因此,不必太過在意。
此外,俄羅斯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也塑造了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比如超高的忍耐力和對自然的熱愛。忍耐力首先體現(xiàn)在抗寒上,對此,甚至專門有俄羅斯人總結(jié)了抗寒的幾大法門:首先,在冬天來臨之前,先要積累一層過冬的脂肪——在俄羅斯,冬天絕對不是減肥的時機;第二,必須要攝入足夠多的營養(yǎng),因為在寒冷的冬季人們會消耗很多能量,足夠的能量攝入有助于給人最基本的保障;第三,在寒冷的冬季,去喝熱湯、炸雞、土豆、甜咖啡和熱茶,這有助于在寒冷中溫暖自己;第四,就是把自己拋向大自然,肌肉打顫也能產(chǎn)生熱量。
而在對自然的熱愛上,我們能夠看到俄羅斯絕大多數(shù)居住在城市的家庭都會在郊區(qū)建一棟小別墅,用來養(yǎng)養(yǎng)動物、種種菜。同樣,大多數(shù)俄羅斯家庭都會飼養(yǎng)寵物,其中甚至也包括一些熊、蜥蜴等在內(nèi)的危險動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夠看到很多俄羅斯家庭和棕熊其樂融融的照片。不過近期,俄羅斯公布的新法案正在逐步禁止民眾飼養(yǎng)危險動物。
在我們中國人的視角里,能把熊當寵物、在大冬天冬泳、在火災中蕩秋千的俄羅斯人無疑是“戰(zhàn)斗民族”了,而對于俄羅斯人來說,他們也欣然接受這個外號。? 在中國生活過5年的俄羅斯人愛琴就表示,自己并不反感這樣的稱呼,因為她知道這和“戰(zhàn)斗”沒什么直接關(guān)系,而是表現(xiàn)了俄羅斯人的勇敢和堅定,只要中國人喜歡,他們愿意接受這樣的稱呼。
據(jù)網(wǎng)絡? 編輯/王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