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
摘 要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農作物,不僅種植面積廣泛,更是我國糧食的主要來源,對我國的社會穩(wěn)定有著巨大的貢獻。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對水稻的產量有著極大的影響,如何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的影響是保持水稻高產的重要課題。基于此,對現(xiàn)有的水稻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 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高產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農作物,其種植區(qū)域主要分布在南方。我國南方區(qū)域非常廣闊,水稻的種植區(qū)域也較為廣泛,受地理環(huán)境及自然因素的影響,不同種植區(qū)域的水稻產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想縮小各區(qū)域之間的產量差異,就需要對此深入研究,明確影響各區(qū)域水稻產量的因素,從而保證水稻高產。水稻作為主要農作物,市場需求非常大,要想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就需要保證各地水稻的產量,因此對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顯得尤為必要。
1 品種選擇
水稻品種的選擇直接關乎其產量,一個好的水稻品種可以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收益。因此,水稻品種的選擇需要具有專業(yè)知識及相關種植、篩選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員來進行。各種植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因素不同,在選擇時不能一味根據(jù)理論,還要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考慮當?shù)氐耐寥婪柿?、溫度氣候、水源供應以及病蟲害類型。提前考慮的因素越多,水稻高產也就越有保證。水稻對自然環(huán)境的依賴性較高,所以在種植時一定要密切關注當?shù)刈罱奶鞖猓绻魏我环矫娉霈F(xiàn)問題,就可能會造成水稻產量下降甚至絕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就需要科學運用機械,以此來強化水稻的管理,保證其產量。在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時,一定要根據(jù)水稻的生長規(guī)律及自然規(guī)律,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從而提升水稻產量[1]。
2 種子處理
在水稻種植前對種子進行篩選和處理可以有效提高種子種植后的成活率及產量。1)觀察種子的狀態(tài),明確種子能否為后續(xù)的生長提供足量的養(yǎng)分,因此選擇種子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進行種植,保證種子的成活率。2)對挑選出來的種子進行一段時間的光照處理,不僅可以滅殺附在種子表面的微生物,還可以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3)在種子正式投入使用前進行殺菌處理,將種子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在消毒處理時,要注意消毒液的濃度,在保證有效殺死細菌的同時,不能損傷種子的內部結構,要保證種子能夠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避免部分種子殺毒不徹底而出現(xiàn)病蟲害現(xiàn)象影響其他健康的種子。通過消毒殺菌的處理,可以有效降低種子在后續(xù)生長過程中感染病蟲害的可能[2]。
3 種植方法
3.1 調整水稻的種植模式
以往的水稻種植模式中,往往是將同一類型的農作物種植在同一片區(qū)域。如果長時間保持這一種植模式,就會造成水稻的產量大大下降。同種農作物的生長需求相同,在土壤中所汲取的營養(yǎng)成分也都相同,這樣就會導致土壤中這一營養(yǎng)快速流失,從而無法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因此,農民應調整水稻的種植模式,采用輪流耕種的模式,將水稻種植區(qū)域科學規(guī)劃,避免在同一片區(qū)域長時間種植,從而保證土壤中能夠含有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以此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3.2 正確施肥及灌溉
施肥和灌溉是水稻獲取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途徑,科學合理地進行施肥和灌溉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保證水稻的產量及質量。因此,在施肥時,要保證底肥充足,只有充足的底肥才能保證土壤的肥力[3]。在水稻抽穗時期,還要及時進行追肥,為水稻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不同的時期要選擇相適應的肥料,施肥量也要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決定。同時,還可以將不同的肥料按照相應的比例混合后使用,其效果往往比單一使用一種肥料要更好。水稻的澆灌工作也要定期、合理開展,在澆灌時要嚴格控制澆灌的水量。在水稻生長初期則不需要額外澆灌,但隨著水稻的不斷生長,對水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大,這時就需要特別注意水分的供應,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水稻生長。
3.3 合理進行水稻插秧
插秧作為水稻種植中的關鍵一步,秧苗插入的深度與密度至關重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械插秧越來越普遍化,其優(yōu)勢也是顯而易見。但目前,機械插秧仍無法完全取代人工插秧,在一些地勢不平、地勢起伏較大以及田地形狀不規(guī)則的地方還是要依靠人工才能完成插秧工作。無論是機械插秧還是人工插秧,在插秧時要保證秧苗是南北走向的,使秧苗根莖更加健壯,從而提高秧苗的成活率[4]。
4 病蟲害防治
在造成農作物死亡的原因中,病蟲害占90%以上。在水稻種植中,最為常見的病蟲害有紋枯病、爛秧病和稻瘟病。雖然不同病蟲害的影響范圍程度不同,但它們都會給水稻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從而造成水稻產量降低。因此,農業(yè)生產人員應重視病蟲害的影響,根據(jù)不同病蟲害的特點及水稻的生長規(guī)律制定相應的預防計劃。同時,還應及時對病蟲害造成的影響進行總結和分析,歸納出病蟲害的發(fā)病規(guī)律及內在機理,根據(jù)病蟲害影響程度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病蟲害的防治力度[5]。下面介紹以下3種常見病害。1)紋枯病。紋枯病往往發(fā)生在水稻的孕穗期,高溫天氣也會加快其蔓延的速度。患紋枯病的水稻,初期葉子的顏色會變成灰綠色,這時也是治療紋枯病的最佳時期,一般將500 g的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稀釋成1 500倍液噴霧,噴灑在患病的水稻植株上,如果錯過這一最佳治療時期將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2)爛秧病。爛秧病往往是水稻生長環(huán)境缺氧、溫度較低造成的,其癥狀是葉片變黑彎曲,使用600倍濃度為65%的敵克松進行噴灑就可起到治療作用。3)水稻螟蟲。在水稻孕穗期時就要開展滅殺水稻螟蟲工作,將5%殺蟲雙顆粒劑1.0~1.5 kg兌水成60~75 kg撒施,滅殺效果較為顯著。
5 結語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的提高離不開先進的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深入研究和分析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和技術,可以有效推動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楊麗,宋莎莉,李進東,等.關于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9(6):67,111.
[2] 張勝屏.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yè),2018,9(27):39,42.
[3] 陳章俊,鐘齊剛.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業(yè)與技術,2018(12):128.
[4] 關偉,程紅晶.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北京農業(yè),2019(25):69-70.
[5] 張應清.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7(1):9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