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英
僅僅是因為害羞嗎?
心理社團課上,F(xiàn)同學再一次把發(fā)言的機會讓給了別的同學,這次的原因是嗓子不舒服。
看著F漲紅的臉和緊握的手,職業(yè)敏感提醒我有問題,但還是說:“好的,下次你記得把機會還給人家就行!”下課后,我約了F到我的咨詢室。
下午第四節(jié)課F如約而至,如我所料,嗓子不舒服只是擋箭牌。F因為小學時上臺緊張忘詞出糗的痛苦經驗,之后回避一切上臺的機會。從此,上課回答問題、在小組發(fā)表觀點、和不熟悉的同學說笑、結交新朋友等都讓她非常的焦慮,她覺得別人一定會笑話她,但只要離開這樣的場景就沒事,與熟識的人日常交流問題不大。F平時話很少,同桌是班里唯一的朋友。大家都覺得F很害羞、內向。
“根據剛才的交流,周老師覺得這不僅僅是一般的害羞,在社交中你存在不少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讓你異常焦慮,影響到了你的學習與生活,你可能有些社交焦慮。根據我的經驗,這是可以改善的,但你要配合我做一些活動,過程需要一些時間,活動也不是那么輕松,你愿意嗎?”
看到F將信將疑地點頭后,我根據她對上臺這件事的認知、情緒與行為反應簡單介紹了認知行為療法,讓她跟著我學習了正念呼吸法與漸進式肌肉放松法,商定了家庭作業(yè):每天練習正念呼吸法與漸進式肌肉放松法;列出讓自己焦慮的社交事件,并按焦慮程度由小到大排序,最后約定了下次咨詢的時間。
一周后F如約而至,這一次的咨詢目標是嘗試辯駁錯誤認知,練習系統(tǒng)脫敏。
老師:“我很好奇你的一些想法,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上周的社團課上,如果你代表小組上臺發(fā)言了,最好的結果是什么?”
F:“準確總結小組同學的觀點,順利講完,獲得滿堂喝彩!”
老師:“最壞的結果是什么?”
F:“完全忘詞,什么也說不出來,同學們開始竊竊私語……”
老師:“同學們會竊竊私語些什么呢?”
F:“一定會笑話我,這也說不出來?!?/p>
老師:“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比如,你們小組的同學可能會說些什么?”
F:“我們小組的同學會想方設法提醒我吧!”
老師:“這個最壞的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F:“50%左右?!?/p>
老師:“為什么不是100%?”
F:“本子上記錄了小組同學討論的結果,可以念?!?/p>
老師:“所以上臺發(fā)言最現(xiàn)實的結果是什么?”
F:“結結巴巴小聲讀完,至少讀一點本子上的記錄……”
老師:“你的意思是現(xiàn)實結果其實沒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
……
利用蘇格拉底式提問,F(xiàn)意識到了自己對上臺發(fā)言這件事存在認知偏差和過度焦慮。接下來我們一起根據F的回家作業(yè)整理了焦慮等級表:
1. 上臺講話(100分);
2. 上課回答問題(90分);
3. 和幾個不熟悉的人聊天(80分);
4. 結交新朋友(70分);
5. 在小組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60分);
6. 給同桌以外的同學講解題目(50分);
7. 給同桌講解題目(40分)。
根據焦慮等級排序,我們便從焦慮程度相對最低的“給同桌講解題目”開始想象脫敏練習?!氨M可能細致地想象你給同桌講題的過程,包括周圍環(huán)境、眼神、動作等,如果只是一點兒焦慮,請繼續(xù)想象,如果焦慮超出你的控制,請用上周練習的放松法進行放松……”
想象練習結束后我們又一起商定了家庭作業(yè):回家繼續(xù)想象練習,當該情境不再讓你過度焦慮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踐,并繼續(xù)下一個等級的想象練習。
與社交焦慮同行
接下來的幾次咨詢都是按照第二次的模式,不斷調整F不合理的認知,通過想象和現(xiàn)實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其降低焦慮感,獲得成功經驗。當F第九次走進心理咨詢室時,迫不及待與我分享了她的新突破:在語文課上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看時機差不多成熟了,我非常高興地和F說:“太好了!這樣你就可以順利參加社團的心理小知識演講活動了!你第一個上臺演講怎么樣?”
F:“什么?上臺?我不要!我緊張!我焦慮!我會出糗的……”
老師:“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一點兒都不焦慮嗎?”
F:“焦慮的,手心依然冒汗?!?/p>
老師:“那你還是做到了呀!我們要等到沒有一點兒焦慮的時候再去做事嗎?”
F:“那倒不是,你和我們講過,焦慮是正常的,適度的焦慮還是好事。”
老師:“是呀,我們從來不是要消滅焦慮,我們只是要學會與焦慮同行。同行的路上,焦慮可以坐在你的車上,只要讓它系好安全帶,不影響你開車就行了,對嗎?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控制過度的焦慮,給它系好安全帶是嗎?”
F使勁兒地點頭。于是我們又一起梳理了她的不合理認知并探討了應對方案:1. 做好充分準備,提前一個星期背下稿子,每天復習,同時做好提示卡,以防萬一;2. 想象練習(想象上臺演講的每一個細節(jié),必要時做放松練習,直到不再過度焦慮)和實踐練習(事先講給父母、同桌和我聽)相結合。
咨詢后記:兩周后F參加了心理社團的演講活動,雖然不是第一個上臺,依然緊張得滿臉通紅,還看了兩次提詞卡,可是沒有做逃兵。大家都如釋重負地給予熱烈的掌聲!下臺后她紅著眼眶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從一開始的將信將疑嘗試配合,到后來的滿懷信心積極合作,我想這一段時間的堅持與努力、這一次的成功經驗會成為她日后應對社交焦慮的強大底氣。
中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主要來源自以下心理
1. 嫉妒心理
天空之城:我原本和好朋友的成績差不多,但這幾次考試她的成績都比我好,我很擔心被她比下去,而且她在校外比賽獲獎后,我總覺得心里不舒服,不能衷心祝賀她。
支招:每個人都會出現(xiàn)嫉妒心理,面對它不要刻意回避,冷靜地思考我們究竟嫉妒對方的哪些優(yōu)勢,然后,將嫉妒這種負面情緒轉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促使自己努力進步,變成更好的自己!
2. 過度敏感
清清:我是一個有點兒內向的人,小組討論時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同學聊天也是這樣,我擔心破壞氣氛就總是沉默,可他們卻認為我高冷、難相處……
支招:解決自我封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首先要做到釋放自己、打破自我束縛,可以從簡單的主動打招呼做起;之后適當地求助他人,幫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增加自己的愛好,嘗試與他人分享。不要害怕邁出第一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3. 猜忌心理
綠妖精:我總是想太多,比如去問老師問題時,他對我很冷淡,我就忍不住想是不是老師對我有偏見;好朋友和其他人背著我聊天,我就懷疑他們在講我壞話。
支招:想要控制住猜疑心理,我們要學會積極地面對問題,比如,增加對他人的信任,走出“先入為主”這樣的思維定式;學會與人溝通,與其懷疑、猜忌,不如敞開心扉地與對方交換想法,消除隔閡。
4.自卑心理
我胖嗨:我成績一般,沒有什么特長,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支招:自卑心理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不要妄自菲薄,可以列一個優(yōu)點清單,了解自己的長處。同時,我們也要正視自卑感,通過自我奮斗,讓這份自卑成為推動力,擺脫自卑帶來的迷茫困惑。
(林羽安整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