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凡
【摘 要】丑角是高甲戲中重要的行當角色,也是高甲戲藝術形象塑造的重要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丑角表演是否到位決定了該戲曲表演是否成功,本文基于此從模仿現(xiàn)實適度夸張;得體的身段和念白;豐富的情感展現(xiàn)三個方面對高甲戲丑行表演進行逐一分析。
【關鍵詞】高甲戲;丑行;演員
中圖分類號:J82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3-0057-01
一、模仿現(xiàn)實適度夸張
角色本身就是戲劇表演的特殊術語,指的是在戲劇中演員所扮演的人物。從表演的角度來看,角色本身是有虛擬性的,在現(xiàn)實生活里這種人物其實并不存在。因此進行角色創(chuàng)作的時候,演員與角色兩者會有一定的矛盾和沖突。
丑行是高甲戲中的重要行當,每個丑角都有其與眾不同的表演形式和魅力。一般來說,高甲戲丑行表演主要通過官袍丑、公子丑、破衫丑、媒婆丑、傀儡丑、木偶丑等諸多的丑角來進行丑角人物形象的塑造。高甲戲中丑行角色的動作滑稽、風趣、幽默,舉手投足之間給人一種忍俊不禁之感。表演藝術來源于生活,為此在一些語言和動作的提煉上需要從生活中積累經驗,汲取營養(yǎng)。高甲戲的丑行表演也是如此,需要多從生活中找尋素材和靈感,需要對生活情境進行一定的模仿。但是這里的模仿要適度,不能單純地為了營造“笑場”的效果,從而加大夸張的表演力度。
比如本人所飾演過的人物,《金魁星》中的一折折子戲《探牢》中,我飾演的是“禁子”,行當為布袋丑。講述的是秀才王贊被誣陷偷竊宰相的貴重器物,官府把他抓進大牢。但宰相女兒愛慕王贊,不相信他是竊賊,就派了丫鬟春英前去探牢,以弄清真相。在監(jiān)獄,春英碰到貪財貪色的“禁子”(牢房守門官),他不僅想要春英手上的玉鐲,還想戲弄春英,而最終聰明伶俐的春英保住了清白,并施計要回了玉鐲,還將“禁子”身上的錢財也拿到了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終離開了牢房!牢房守門官“禁子”最終以一句閩南方言“偷雞不成,反被啄了一把米”劇終,引起觀眾哈哈大笑!這出戲所呈現(xiàn)的正是高甲戲中丑行布袋戲所具有的丑奸詐刁惡的人物性格,模仿掌中木偶戲的動作,非常機械有趣。在表演中看似行為荒唐,但是其動作和語言充滿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二、得體的身段和念白
從演員自身角度出發(fā),感受力的強弱,可以作為判斷一名演員綜合創(chuàng)作素質的標準之一。感受力不同于演員為演出培養(yǎng)的表演本能,其代表的是一個演員未來可能達到的高度。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可能并不具有極高的表演水平,但是一定擁有極為敏感的感受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使優(yōu)秀的演員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并最終為觀眾帶來滿意的觀看體驗。
丑行表演務必要帶給觀者滑稽、幽默之感,但這并不說明丑行在身段和念白上不講究。事實上要展現(xiàn)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丑角形象,要求演員在念白上要做到寓莊于諧、抑揚頓挫、吞吐有致。例如,柯派表演藝術就有“女丑十八法”,記敘了一整套表演技藝,形成了柯派表演藝術的主要教材。不同丑角人物要有其獨特的身段,這種藝術化的身段表演可以非常精細地分出不同年齡段的婦女的不同特點,形成各個年齡段婦女的風韻姿態(tài)的不同表演程式,以便更好地展現(xiàn)“丑女”的多面形象,以此提升藝術性和表演性。
三、豐富的情感展現(xiàn)
演員在塑造角色心理活動時需要運用判斷和思考的能力。好的演員能夠在表演過程中思考出最符合角色需求的情感表現(xiàn)。演員在表演時應該將自身帶入所表演的角色中,針對表演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境進行準確判斷,并快速地思考。表演沒有固定的模板,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面臨著不同情境、對手人物的轉換,需要以最快速度進行判斷與思考,找出貼合角色實際的行為或情緒,將角色情感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一名演員如想要將自己表演的角色塑造得有真實感,就需要學會在假定情境中判斷、思考,并不斷練習使之成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習慣,這樣就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將最貼合實際的角色情感代入其中,從而與角色具有相似的情感。
例如,《花婆鬧春》曾經參加過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戲曲晚會, 這些男女演員都是丑角,為此作為演員就需要從生活經歷、體態(tài)特征、行為意識等方面入手,將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因此,在每一次創(chuàng)造角色的過程中,演員要從自我出發(fā),通過不懈努力和身心的情感爆發(fā),來塑造一個角色的完美形象,據此展現(xiàn)出艷麗多彩的“女花婆”的形象。
四、結論
以上是本人關于淺談高甲戲丑行表演的論述,通過上文分析也可以感知丑角表演對于高甲戲演出的重要性,為此作為演員需要從多渠道、多途徑加強關于丑角表演的學習,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據此最大化地展現(xiàn)丑角的魅力,借以帶給觀眾更為貼切、真實、幽默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潘榮陽.民國時期閩臺高甲戲的傳承與革新[J].閩臺文化研究,2017(01):82-87.
[2]白勇華.行當、程式的力量與“民間性”的支撐——高甲戲柯派丑行表演藝術的當代傳承[J].福建藝術,2008(01):39-41.
[3]《飼牛記》:再展“柯派”丑行魅力[J].福建藝術,2006(06):29-30.
[4]張毅琛,余幸平.閩南戲曲唱腔語言的音韻特征與藝術處理——以高甲戲為例[J].中國音樂,2015(01):118-122.
[5]陳榮星.淺談高甲戲曲之表演形式[J].戲劇之家,2014(14):31.
[6]寧擁護.戲曲舞臺上的人物塑造研究[J].戲劇之家,2019(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