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梅
【摘 要】英國兒童博物館的設計優(yōu)勢是能充分考慮到兒童的人體工程學。因此,在展示規(guī)劃上結合了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探索欲望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優(yōu)化并豐富互動裝置,使得腦、眼、手的協(xié)調能力得到加強。
【關鍵詞】人體工程學;互動裝置
中圖分類號:G26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3-0212-01
中國《光明日報》在2013年2月8日第009版,發(fā)布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可能被降級!根據(jù)規(guī)定,連續(xù)兩次評估結果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博物館,將被取消“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稱號[1]。早在1880年,英國博物館學者魯金斯發(fā)表了《博物館之功能》的論文,強調博物館應成為一般公眾受教育的場所。美國學者顧迪在《將來的博物館》和《博物館行政管理的原則》兩篇專論中,進一步強調博物館必須致力于革新教育,開展積極的活動,使之不僅成為專家學者從事研究的場所,而且要成為教育機構的補充設施,校外教學園地[2]。而我國的博物館的運行機制一直存在種種問題。那么,作為其中的分支——兒童博物館,其設計思路應該如何斟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
我國大多數(shù)的博物館幾乎都忽略了兒童這一群體。所幸的是,近些年已將兒童觀眾列入到了考慮的范圍內?!吧虾和┪镳^”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兒童博物館,它是為了實現(xiàn)宋慶齡“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愿望,經(jīng)多方支持籌建而成的。1899年,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其教育理念是“以兒童為中心”,強調要重視探索和直接與實物接觸[3]。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如歐洲各國、加拿大、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等也建造了一批兒童博物館。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筆者以英國兒童博物館為例進行分享。
首先,英國兒童博物館的展位高度符合兒童的人體工程學。據(jù)統(tǒng)計,兒童在三周歲至八周歲之間,身高由90.2厘米上升到132.4厘米左右。兒童頭部相對較大,身高與頭部的比例是5:1,肩與頭的比例是2:1,拳頭與頭的比例是1:2。展陳的設置對于孩子要有可操作性、可視性。展品高度的設置應以兒童的視平線為標準,以便用手可以撫摸到展品的全貌。
英國兒童博物館在展示規(guī)劃上能以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為尺度[4]。由于兒童的心智和體能的差別懸殊。所以,兒童的年齡是需要界定的,這就給兒童博物館的展示規(guī)劃帶來了難度。專家分析:3-6歲之間的兒童,喜歡成群結隊地做游戲,在互動中學會了處理人際關系,個人性格也因此基本定型;6-8歲,兒童會被體現(xiàn)身體技能的活動所吸引,喜歡通過一些活動來測試自己身體的機敏程度。8-10歲,兒童的社會意識逐漸接近成人。不難看出,3-8歲,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此外,心理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對一個陌生事物僅憑聽覺,其接受率為15%;僅憑視覺,接受率為25%;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其接受率可達到65%,大大超過二者之和;另外,觸覺接觸到的信息的暫存時間比視覺的長20倍,比聽覺的長10倍[5]。因此,兒童博物館需設定符合3-8歲兒童的互動內容,提供適合的互動裝置,讓孩子通過觸摸、操控,得到相應的信息反饋,在互動中學到知識。
英國兒童博物館每個展區(qū)內,都裝備了電視、電腦和互動裝置。通常電視被高掛在展品區(qū)域上方,而電腦和互動裝置的高度則限定在孩子身體容易操作的位置。例如,鳥類展區(qū)中的電腦,高度限定在一米左右,孩子們輕輕一抬手就能觸摸到屏幕,還可以按下鼠標選擇任何一種鳥類。隨之,在子目錄里,這種鳥的習性、食物、遷徙等各種信息就會一一列出。展臺上還專門擺放了一套圖文并茂的宣傳冊,其中詳盡記錄了每種鳥類的具體情況,如果你的孩子不會用電腦,便可以采取傳統(tǒng)的翻閱資料的方法,在畫冊里找到答案。在古代魚類化石區(qū),墻上的巨大幻燈屏幕上,放映史前巨型魚類在水中暢游的場景,魚兒們一個一個出場, 到你的眼前會停留一段時間供你了解。屏幕下方有一個可以手動的裝置,這個裝置上有一個微型屏幕,屏幕下方有兩個控制把手,其中的一個把手通過搖擺,使魚的各個角度得以呈現(xiàn)并可以放大觀看;另一個把手控制魚的游動方向和前進速度。總之英國兒童博物館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兒童參展的需要,在互動裝置上安裝了很多控制按鈕,這種按鈕比電腦鼠標更適用于2-4歲的兒童。
綜上,以兒童為中心,符合兒童人體工程學的、多種科技手段參與的布展方式,激發(fā)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促使兒童通過參與、觀察、聆聽和實際操作的方式,提高了眼、手、腦的協(xié)作能力。英國在兒童博物館的設計上,堅持人性化的設計思路及實踐,體現(xiàn)了兒童博物館發(fā)展的方向和生命力,值得我們借鑒。兒童博物館作為一種新興知識產(chǎn)業(yè),必將煥發(fā)蓬勃生機。
參考文獻:
[1]李韻.博物館不能辦成展覽館——訪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理事長宋新潮,光明日報,2013 年2月8日第009版.
[2]王佳璐.中國虛擬博物館功能開發(fā)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p.5.
[3]忻歌,宋嫻,吳為昊.美國兒童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fā)展與演變,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年第一期,P.24.
[4]滕奇霞.兒童博物館教育模式與經(jīng)營管理研究,pp.7-8.
[5]魯忠叉,杜建政.記憶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