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逆 申虎威 周陶佐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以慢性高血糖、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代謝疾病,該疾病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多數臨床研究者[1,2]表示糖尿病腎病與高血糖造成的代謝異常有密切聯(lián)系,高血糖會影響患者機體的腎臟血流動力,并導致代謝異常,進而引起腎臟損害。目前臨床醫(yī)學主要采用一般治療方法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其主要包括飲食指導、血糖控制、血壓控制以及運動療法。血糖控制主要采用人工胰島素治療,血壓控制主要采用纈沙坦膠囊治療,這兩者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最終治療效果并不理想[3]。有研究[4]表示采用參芪地黃湯聯(lián)合纈沙坦能夠增強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延緩腎功能衰竭,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故本研究選擇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探討參芪地黃湯聯(lián)合纈沙坦對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及腎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7月—2019年5月于本院治療糖尿病腎病的60例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30例。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研究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0~75歲,平均(66.88±63.74)歲;病程1~5年,平均(3.41±0.27)年。參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1~75歲,平均(67.28±63.99)歲;病程1~6年,平均(3.52±0.30)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存在尿頻尿多、神疲乏力、脈沉細無力等中醫(yī)癥狀;空腹血漿葡萄糖(FPG)≥7.0 mmol/L;24 h尿白蛋白排泄(u-ALB)30~300 mg/24 h;病程3個月以上。排除標準:交流障礙或智力障礙;合并精神性疾病;心、肝及腎等功能障礙;存在藥物過敏史;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臟病變。
1.3 治療方法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促胰島素分泌劑(DPP-Ⅳ抑制劑、格列奈類)降糖治療,指導患者低鹽、低糖、優(yōu)質蛋白飲食。針對空腹血糖持續(xù)高于10 mmol/L患者,起初每日注射2次中效胰島素制劑,降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其次,給予纈沙坦膠囊(澳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53,規(guī)格80 mg)口服治療,每日服用1次,每次80 mg,共治療8周。研究組在參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參芪地黃湯聯(lián)合纈沙坦膠囊治療,參芪地黃湯藥方:茯苓、牡丹皮、黨參以及生地黃各15 g,黃芪、山藥各30 g,澤瀉、山萸肉各10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熬,每劑100 ml×2包,每日服用2包。纈沙坦膠囊用法與參照組一致,共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根據《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設計氣陰兩虛型糖尿病腎病中醫(yī)證候積分表,并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進行觀察和評價,主要癥狀:咽干口燥、神疲乏力、尿濁、氣短懶言,根據癥狀輕重程度,每項計分0~4分;次癥: 手足心熱、尿頻尿多、頭暈多夢、心悸不寧四項,每項分值按癥狀持續(xù)≥3 d、癥狀持續(xù)<3 d、無癥狀計分2~0分;舌診:舌體瘦薄,質紅或淡紅,苔少而干,有計6分,無計0分;脈診:沉細無力,有計6分,無計0分。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比較2組治療前的腎功能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組患者治療后的腎功能指標優(yōu)于治療前,研究組治療后的腎功能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例,
目前一般糖尿病腎病治療主要包括降糖藥物、降壓藥物、飲食控制與運動指導,同時臨床認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藥物在常規(guī)治療中不僅能降低血壓,還可保護非血管依賴性的腎臟,其中纈沙坦膠囊則是較為常用的一種[5]。而有研究[6]表示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以中藥可進一步增強療效。在中醫(yī)學中,糖尿病腎病屬于“腰痛”“消渴”等范疇,認為該疾病病因主要為陰損及陽、腎精虧虛、氣陰兩傷、脾氣不足,導致患者邪毒內生、血脈瘀阻,進而損傷腎絡。通過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認為慢性腎衰竭屬于氣陰兩虛證,應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治方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指標,并延緩腎衰竭進展。而針對氣陰兩虛,則需選用參芪地黃湯加味,其具有利水消腫、滋陰補腎的功效,能夠緩解臨床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前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參芪地黃湯可進一步增強療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在本研究中,采用纈沙坦膠囊可增強與AT1受體與血管緊張素II結合的阻斷作用,進而對血管收縮與醛固酮的釋放進行抑制,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幫助患者減少尿蛋白的流失。但是,在一般治療基礎上僅采用纈沙坦膠囊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腎功能,防止腎衰竭的進展。而在使用纈沙坦膠囊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芪地黃湯加味屬于對癥下藥的中醫(yī)原理,藥方中含有的山藥、生地黃具有降脂降糖、益陰生津的功效,黃芪、黨參具有排泄水鈉,助脾氣之運化升清,可控制微量白蛋白尿的分泌,能消渴利尿[8]。同時澤瀉、茯苓、麥冬等藥物能夠舒張外周血管平滑肌,而增強降壓效果,并調節(jié)患者細胞免疫功能。諸藥合用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并減輕其臨床癥狀,從而有效降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9]。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反映腎實質病變的主要指標,其中BUN是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指標,多數臨床學者表示高血糖會影響腎組織局部代謝紊亂,使得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導致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NAG則是早期腎損傷監(jiān)測靈敏度較高的指標,當患者腎組織發(fā)生急性損傷或炎性反應,其水平會隨著損傷程度逐漸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BUN、NAG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參芪地黃湯聯(lián)合纈沙坦可有效減輕糖尿病腎病患者腎組織損傷。這是因為中醫(yī)醫(yī)學認為腎功能衰竭患者脾氣散精于肺,下輸膀胱,而“精”指的是患者尿液中微量物質,若想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就需要調節(jié)患者的脾肺二經。參芪地黃湯加味中所含的黃芪則可增強補氣、滋陰養(yǎng)腎[10],從病理基礎上解決本質問題,再加用纈沙坦膠囊維持患者蛋白尿水平,可調節(jié)腎組織代謝,增強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BUN、NAG水平,所以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進一步增強腎功能的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參芪地黃湯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不僅有效緩解患者癥狀,還可改善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