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可
運動,說到底是一種非常痛苫的“反人性”行為。它拋棄了人性中喜歡安逸、舒適的需求,并且在臨界點要有著強烈的‘不放棄、不拋棄”的頑強毅力。在這個特殊的時、司節(jié)點,選擇科學的、適合自己的運動并堅持下去,才是運動的真諦。
說到運動,你能想到什么?大口呼吸,為下一個100米的跑動做好準備:青筋爆出,為舉起下一個重量蓄力:水汽彌漫的動感單車教室,記錄著上一節(jié)課45分鐘的活力四射;或是球落在地上的彈跳聲,隱藏著對抗的張力。最后,都逃不過乳酸推積后的肌肉酸痛,這些都是運動強度的外在表現(xiàn)。
從生理上來說,一方面運動能增強心臟功能和呼吸系統(tǒng)的能力,同時提高神經募集能力,增加肌肉強度,提升骨密度;另一方面,長期且規(guī)律的運動能提升身體的靈敏度、平衡性、反應能力,而運動產生的內腓肽能帶來歡樂,從而減少抑郁的可能。既然運動有這么多的好處,那么是不是只要瘋狂做運動就行了呢?我們先做個測試吧。
A.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
B.感覺越夜卻越興奮,恨不得再去跑個五公里
C.吃得很干凈,卻莫名其妙開始拉肚子
D.運動強身健體,但我特別容易感冒,經常中招
E.最近的運動表現(xiàn)好像進步不大,力量也沒長,跑也跑不動
如果這些癥狀你都有,抱歉,你運動過度了,請休息。
很遺憾,并不是這樣?!熬毜迷胶?,效果越好”很多時候只是你給自己的一個假象。運動強度,從字面上來解釋是指做運動時用力的大小和身體的緊張程度。適合的運動強度能讓機體在運動后快速恢復,并且持續(xù)產生想要繼續(xù)運動的欲望。但追求大強度長時、司的運動,身體會為之持續(xù)消耗大量的能量(也稱之為糖原),能量消耗需要時間補充。劇烈運動后,身體反應遲鈍,交感神經太興奮導致入睡困難,拉肚子,健忘,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這是身體在向我們呼喊“我累了,我需要時間補充能量,我需要時間修復,才能再戰(zhàn)斗”。
什么樣的運動強度是最適合的呢?自然是長期的中低強度運動。中低強度的運動能在不以大規(guī)模消耗身體能量的同時提升攝氧量的能力,攝氧量的能力取決于心臟功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輸氧氣的能力和機體利用氧的能力。
怎樣才能做到中低強度的運動?很簡單,直白一點就是,在聚精會神地做諸如跑步、動感單車或是舉鐵等器械運動時,感覺微微氣喘,同時能說出完整語句。還可以用數(shù)字化的公式直觀體驗。最大心率范圍的計算方法是:體脂正常的情況下:220-(你的年紀)體脂超過30%:220-(0.5x你的年紀)
參考你的最大心率范圍,在此區(qū)間內50%-65%左右就是你的中低運動強度的心率區(qū)間。你的運動只要持續(xù)在這個區(qū)間,就能帶來持久的運動表現(xiàn)力,同時不會過多地消耗和傷害機體。
肺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無論什么運動、強度如何,都會使人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與此同時攝氧量需求加大,呼吸肌和呼吸輔助肌得到鍛煉。雙肺健康與否,除了影響人的呼吸,其有氧過程也部分決定了新陳代謝能力的強弱,以及運動后身體恢復的快慢。心肺功能良好,也反映了身體主要機能都在健康運作,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幾率較低。
說到肺部活力,介紹一個在運動范疇內很常見的概念:攝氧量。攝氧量指的是評價機體攝入并利用氧氣的能力。攝氧量的能力取決于心臟功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輸氧氣的能力和機體運用氧的能力。攝氧量越大,運動水平越高,心肺功能越好。換句話說,最大攝氧量是評價有氧能力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同時糾正一個很容易搞錯的概念,最大攝氧量并不等于吸入的氧氣量,所以不是肺活量越大,或者呼吸頻率越快攝氧量就越大,它體現(xiàn)的是身體真正利用的氧氣量。
健康的機體、良好的體質,依靠強健的心肺功能來支持。堅持鍛煉有利于心肺功能發(fā)展,長期鍛煉的人都有一個好身體。在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前提下,長期適度地進行諸如跑步、跳繩、游泳、劃船等中低強度有氧運動,能讓雙肺充分工作,在鍛煉攝氧能力的同時提升機體新陳代謝的能力。如此一來,身體的主要機能足夠強健,在面對疾病時抵抗力會更好一點(但并不是說心肺功能越好,就越不會得?。?。所以,要有高效利用氧氣的能力,需要泵感十足的肺部活力,反之亦然,健康的肺部自然擁有生命的張力。
在近期特定條件下如何進行持續(xù)的中低強度有氧訓練呢?非常簡單,高抬腿、開合跳、自重空蹲、跳繩等,就可以每天有規(guī)律地完成訓練。
“我不要肌肉太大,不好看”“力量訓練不約,我只想跑跑步做做有氧”“我太胖了,教練你給我安排多點有氧訓練,我減肥減多一點再來練肌肉”……這些對話是不是很熟?力量訓練=大肌肉?對,也不對。但不管你是不是喜歡大塊頭、大肌肉,在這個特別時期保持強壯的身體素質、免疫力,想辦法提高新陳代謝力,才能有力地抗擊病毒的侵言。
“大塊頭”就一定會有強大的新陳代謝力?還真是。在同等條件下,相較于肌肉量偏少的精瘦型,肌肉量越大,其新陳代謝力越強。原理在于,運動的時候會消耗大量的熱量,也就是說,運動時產生于無氧過程中的磷酸原系統(tǒng)、碳水化合物分解產生APT的糖降解系統(tǒng)以及有氧系統(tǒng)都會被利用:而且每個能量系統(tǒng)的利用程度取決于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xù)的時間。肌肉是運動中真正消耗能量的物質,肌肉越多,齋要消耗的能量越多,身體參與新陳代謝的部分也就越多。相對來說,一個人越強壯,他的新陳代謝也就越好,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就越強。所以,在運動計劃中加入抗阻力肌內訓練吧。這些運動不但會帶來好身材,塑造的肌肉也如同盔甲,無時不刻不保護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