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片
吳燕,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安洲中學(xué)語文教師,臺州市教壇新秀。深信課堂內(nèi)外全是語文,語文上下都是生命。曾獲浙江省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教育部部級優(yōu)課等獎。
“人稟七情,應(yīng)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比耸乔楦袆游铮赵律酱?,四季風(fēng)物,人間煙火,時代風(fēng)云,皆可撥動人的心弦,讓情感醞釀生長起伏在心間,此所謂“情動于中”。情既動矣,不可不發(fā),情動辭發(fā),就會“形于言”,就有了文章里的抒情。
抒情的方式或直接或間接,一為明顯,一為含蓄。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感情直白,簡潔明了,是喜是悲,是怒是哀,直接表露,一覽無余。間接抒情,不直言,不傾訴,借助其他來抒情,讓讀者感而悟之,思而得之,含蓄婉轉(zhuǎn),耐人尋味。
間接抒情需要借助他物,景、物、人、事等都可以成為其借助的對象。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借助敘述抒情,融情于事。著筆敘述事件,感情從事件敘述中自然流露,感染讀者。如朱自清的《背影》,用極其樸質(zhì)的文字?jǐn)⑹龈赣H為“我”買橘子的事件,融情于事,話短情深,令人動容。
2.借助描寫抒情,融情于景。將情感傾注融會在描寫之中,客觀的景物身上便浸潤了寫作者的主觀感情。如老舍的《濟(jì)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透露著詩意與溫情,字里行間飽含著對濟(jì)南冬天的喜愛。
3.借助議論抒情,融情于理。把感情寄寓在議論說理中,理中含情,使情感有深度有厚度。如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情理融為一體,愛憎分明,鼓舞人心。
“情動于中”,動的是真性至情,中有至情,必欲宣發(fā)。抒情方式各具情味,或明白或含蓄,全憑所感本身而定,一篇文章里頭兼用不同的抒情方式也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