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
近日,在微信群里又看到有人轉(zhuǎn)發(fā)兩三年前的一個感人至極的圖片故事———《流浪狗和貓頭鷹的故事》:攝影師德芬尼在野外發(fā)現(xiàn)了一只流浪狗,他給這只比利時牧羊犬取名叫丹尼。十多天后,丹尼身邊多了一只小貓頭鷹。
在接下來長達兩年的追蹤里,貓頭鷹一直跟隨著丹尼,那么這只貓頭鷹是從哪里來的?
原來貓頭鷹也是丹尼原來主人飼養(yǎng)的,主人把丹尼趕走的同一天,貓頭鷹也離家出走了。經(jīng)過十幾天的尋找,貓頭鷹終于找到了丹尼。從此以后,它們每天都像親人、戀人、朋友一樣生活在一起,一起吃飯睡覺,一起在雪地里依偎取暖,一起躲在樹葉里玩游戲,一起思考未來。丹尼常做的一件事是在嘴巴里叼上一根樹枝,讓貓頭鷹站在上面,一起游走玩耍。丹尼還為貓頭鷹找來食物,總是等它先吃完,自己才肯吃。從攝影師的照片中,人們看到了跨物種之間的真情友誼,甚至是青梅竹馬,讓無數(shù)網(wǎng)友唏噓不已,直至慨嘆淚奔。
網(wǎng)友們給予“鷹犬”之愛以最高評價———你若出走,我必離去,你若要走江湖,我必陪你闖天涯!
故事就是這么一個故事,大多數(shù)人是不會懷疑它的真假的,因為照片拍得太感人了。但事實的真相卻是丹尼狗和貓頭鷹根本就沒有離家出走,更談不上被主人得新歡而被拋棄,它們一直很快樂地生活在主人家,也許那些感人的故事只是出自網(wǎng)友的手筆。
人類始終是伴隨著故事長大的,就像小孩子睡覺前總要聽爸爸媽媽講一個故事才能安然入睡一樣,美好、善良、勇敢會從兒時的故事伴隨人的一生。像《流浪狗和貓頭鷹》這樣的故事,即便你說出故事背后的真相,也絲毫不影響故事的“真實性”,因為人們總會希望善良永存,堅信故事中的事情即便不在此處發(fā)生,也會在別處發(fā)生,而且早晚會發(fā)生。
真相也會在某個時刻會讓人困惑,還記得《上帝為什么不獎勵好人》的故事嗎?
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么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獎;而那個什么都不干,只知搗蛋的戴維(她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
她想問一問報社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為什么她在家和學校??吹揭恍┫袼@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后來,庫斯特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給瑪莉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刊登之后,被美國及歐洲一千多家報刊轉(zhuǎn)載,并且每年的兒童節(jié)他們都要重新刊載一次。
看來“人生與誰相伴”的確很重要,假若一生一世也找不到那個相知,請與善良和真情相伴,人生同樣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