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梅
編者按:1930年3月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在上海成立。左聯(lián)盟員從起初的50多人,發(fā)展到數百人,包括作家、學校師生、職員等。1936年2月解散。在其存在的6年里,粉碎了國民黨當局的文化“圍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qū)軍事上的反“圍剿”斗爭。左聯(lián)培養(yǎng)了一支堅強的革命文藝大軍,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甚至新中國成立后的人民文藝事業(yè)準備了一批骨干人才??箲?zhàn)爆發(fā)后,曾經的一大批左聯(lián)文化戰(zhàn)士奔赴新四軍,投筆從戎,使新四軍不僅是一支沙場抗日的鐵軍,而且也是一支文化勁旅。為紀念左聯(lián)成立90周年,宣傳鐵軍文化,特選刊兩篇新四軍中的左聯(lián)文化人的故事,弘揚他們從青年時代開始就把個人命運融入大時代,始終向往光明,奮進不止的崇高精神。
革命作家丘東平,一生且揮筆且揮搶。提筆創(chuàng)作,丘東平奏響了抗戰(zhàn)年代的時代強音。他的多部作品已成為中國抗戰(zhàn)文學的經典代表作,其記錄新四軍行軍作戰(zhàn)的多篇作品,文學和史料性兼?zhèn)洹W鳛楦锩骷?,他揮槍戰(zhàn)斗,奔赴前線,深入戰(zhàn)地,歷經戰(zhàn)火硝煙,卻始終理想堅定,保持著最為激昂澎湃的戰(zhàn)斗熱情。
一
丘東平,原名丘譚月,號席珍,東平是他的筆名,1910年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梅隴鎮(zhèn)馬福蘭鄉(xiāng)的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共9人,他排行第六。少年時代,丘東平和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一邊讀書,一邊幫家里放牛放羊,也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勞動。
1924年,丘東平考上了位于海豐縣城的陸安師范學校。該校的前身海豐中學是彭湃的母校,革命氣氛濃厚。1921年5月,彭湃留學回國后任縣教育局局長,曾多次到校講演,宣傳共產主義。丘東平在這里受到革命思想和進步文化的熏陶,不久加入共青團組織。1925年10月,周恩來率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后周恩來主政東江,擔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舉辦東江工農運動講習所,為東江的工農運動培養(yǎng)骨干。于是,海陸豐、潮汕各地的農民運動蓬勃發(fā)展。丘東平受革命氛圍影響離開學校,參加海豐縣委干部訓練班,并加入海豐農民協(xié)會,參加農會的各種革命活動。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海陸豐等地農民在彭湃的領導下,連續(xù)發(fā)動了幾次農民起義。丘東平參加了這幾次起義,在武裝斗爭的嚴酷考驗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丘東平還出席了彭湃主持召開的海豐工農代表大會。會后不久,他調到中共東江特委,擔任彭湃的秘書。期間,丘東平參加了共青團主辦的《海豐青年》的編寫工作,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1928年,海陸豐農民第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后,丘東平和一些參加起義的同志,在親友的幫助下輾轉來到香港。在香港,他各處打零工,在小木船上捕過魚,當過街頭小販,也曾在輪船上充任水手,還做過天主教會報紙的校對。生活與革命的低谷,沒有消磨丘東平的意志,反而激發(fā)了他讀書寫作的熱情。丘東平閱讀了大量高爾基的作品,多年后,他跟友人說:“高爾基的作品,給我顯示了多么美麗的遠景??!它喚起了我的理想和力量!它使我們那幾個逃亡者傲慢地生活在臟污的漁夫宿舍里,忘卻了蚊蟲的吮吸,忘卻了疾病的傳染,忘卻了饑餓的煎熬,我也懷著高爾基少年時代的苦力者的心情,寫了不少的文稿?!?/p>
九一八事變后,他響應中共抗日救國的呼吁,與香港一些進步人士,組成抗日聯(lián)盟,開展抗日宣傳。不久,丘東平在二哥丘國珍的引薦下,來到十九路軍中擔任一五六旅的文書,后隨軍調往淞滬地區(qū)。
1932年,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一五六旅打響了中國軍隊反擊侵華日軍的第一槍。丘東平作為旅長翁照垣的秘書,一直奮戰(zhàn)在這場震撼中外的國際戰(zhàn)事的第一線。同時,他還負責部隊的政治和民運工作,擔任戰(zhàn)地記者,出版《血潮》等戰(zhàn)地刊物,宣傳抗日救國,鼓舞官兵斗志。后十九路軍被迫退出防線并撤至福建。丘東平憤懣之下來到東北抗日前線,參加熱河抗戰(zhàn),“馳騁于古北口外的冰雪風沙之中”。
二
幾個月后,丘東平回到香港,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辦起《新亞細亞》月刊,進行抗日宣傳。在這份月刊的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梅嶺之春》。然而刊物只出版了3期,就被香港當局勒令停辦。
通過友人的介紹,丘東平結識了黨在上海文藝界的相關負責同志和左聯(lián)的一些同志,經常聚會談論文藝及抗日宣傳等問題。丘東平遂由香港來到上海,參加了左翼文藝運動,開始在左聯(lián)及其外圍刊物上發(fā)表作品。
1933年11月21日,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爆發(fā)。十九路軍為了聯(lián)共反蔣抗日,在福建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丘東平得訊回到福建十九路軍總部。十九路軍想與蘇區(qū)紅軍及中共中央聯(lián)系。因丘東平和上海文藝界黨組織有直接聯(lián)系,他便接受委托從福州返回上海,尋找黨組織,通報十九路軍反蔣、抗日、聯(lián)共的意圖及其計劃。后因“左”傾路線影響,丘東平無功而返。在蔣介石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分化瓦解下,十九路軍倒蔣失敗,被迫解散。
丘東平回到上海,專心致志地從事革命文化活動,寫下十余篇反映海陸豐農民運動、淞滬抗戰(zhàn)、熱河抗戰(zhàn)和福建事變的短篇小說與戰(zhàn)地報告。
1935年春,丘東平前往日本東京,希望在這里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充實自己,更好地認識中國的問題。學習之余,丘東平參加了左聯(lián)東京分盟的組織、出版工作,并經朋友引薦認識了當時居住在東京的郭沫若,從此,兩人建立起了親密的友誼。丘東平幾次將新作送給郭沫若,請求指導。郭沫若這樣評價丘東平的作品:“我暗地感著一股驚異”“我在他的作品中發(fā)現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先影,我覺得中國的作家中,似乎還不曾有過這樣的人。”次年,丘東平的二哥托人為他求得一個進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的機會,但被他拒絕。因為丘東平已經得到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的消息,決定回國與黨內同志并肩戰(zhàn)斗。可當他回到上海的時候,黨組織和蘇區(qū)的交通線已遭破壞,只得在此滯留。
1936年2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解散。在此前后,丘東平先后出版了3本小說集:《沉郁的梅冷城》(1935)、《長夏城之戰(zhàn)》(1937)和《火災》(1937)。此外還有若干作品散見于《文學叢報》《東流》《質文》《小說家》等左翼文學刊物上。這些作品以小說筆法反映社會現實,洋溢著濃郁的以抗戰(zhàn)為主題的時代氣息,體現出他對生活苦難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
1936年6月1日,丘東平與魯迅等63人一起,共同發(fā)表了《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堅定地表示:“一種偉大悲壯的抗戰(zhàn)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在,我們絕不屈服,絕不畏懼,更絕不彷徨、猶豫?!毙玖酥袊膲目箲?zhàn)決心。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fā)后,丘東平毫不猶豫地投身抗戰(zhàn)之中。他與歐陽山、草明、邵子南、于逢合作,由他執(zhí)筆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給予者》。《給予者》是中國文藝界最早反映“全民抗戰(zhàn)”這一時代主題,最早直接描寫中國人民在前線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學作品,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
三
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丘東平將歐陽山、于逢夫婦及自己的妻女送上回廣州的征程之后,只身奔赴南昌,找到葉挺,請纓從戎,獲準到軍部戰(zhàn)地服務團工作。加入新四軍使他欣喜萬分,丘東平也由此展開了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新篇章。他在給歐陽山的信中說“此行所見足稱偉大”。
丘東平在南昌做了一些宣傳工作以后,隨軍部轉移到安徽巖寺,新四軍一、二、三支隊也在這里會師,進行整編。
這時,軍部命令粟裕組成先遣支隊挺進江南敵后,實行戰(zhàn)略偵察、尋機殲敵。丘東平主動要求參加先遣支隊。他先是向粟裕提出要求,栗裕沒有同意,理由是:“東平是一位小說家,沒有戰(zhàn)斗經驗;這次行軍是第一次深入江南淪陷區(qū),危險可能隨時發(fā)生,優(yōu)秀的小說家是民族的光芒,不必輕易犧牲?!鼻饢|平表示:“我將不僅是小說家,我堅決要做一位人民的戰(zhàn)士”“一切艱苦險惡都非所計。”他繼而去找陳毅,因沒能見面后留下一封信,信中寫道:“說明我的志愿,我正式地表明我是一個通訊員,我負有‘重要任務,有偉大的歷史使命的先遣支隊的出動及它以后如何在敵人前后左右進行工作的情形,我非常迫切要求著了解?!辈⑻岢鲎约憾萌照Z,可以做對敵軍的宣傳工作。見這位知識分子執(zhí)著地要去前線,陳毅見到他時,笑著對他說:“不錯,你這個通訊員實在非跟著走不可”“天子重英豪,文章靠爾曹,你此去江南和士兵們一起戰(zhàn)斗,定會有大作品問世。”
丘東平隨先遣隊出發(fā),開展敵后宣傳和組織群眾的工作,還參與了新四軍挺進江南的第一戰(zhàn)——韋崗大捷。不久,先遣隊并入陳毅率領的新四軍一支隊,丘東平被任命為一支隊敵工科科長,兼陳毅的對外秘書和戰(zhàn)地服務團隨軍記者。他繼續(x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為陳毅起草文稿、記錄重要會議的紀要以及其與重要人物的會談記錄;利用懂日語的優(yōu)勢,將對日軍宣傳和戰(zhàn)俘教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繼續(xù)主動要求上前線,參加包括黃橋戰(zhàn)役在內的多場戰(zhàn)役,邊戰(zhàn)斗邊收集新四軍抗日的生動素材。
如他所承諾,亦如陳毅所期待,丘東平出色履行了戰(zhàn)地通訊員的職責,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極為寶貴的紀實文學,及時向外界傳遞了前線信息,深刻且翔實地反映了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人民與日偽軍的斗爭。他記錄新四軍先遣支隊行軍過程,寫下《向敵人的腹背進軍》;他通過報告文學《截擊》,及時向中國人民報告了新四軍進入江南敵后對日軍第一次作戰(zhàn)所取得的輝煌勝利;他參加拔掉京杭要道上日軍頑固據點東灣的戰(zhàn)斗,根據戰(zhàn)斗實況寫了報告文學《東灣——日軍據點的毀滅》。1939年,新四軍軍部將丘東平這一時期的8篇報告文學,以《向敵人的腹背進軍》為題刊印出版。報告文學集的出版引起強烈反響,書籍遠銷海內外,他也被稱為“人民的作家,一位正視現實的武裝的戰(zhàn)士”。
四
1940年11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在鹽城籌辦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丘東平擔任魯藝華中分院的籌委會主任。在劉少奇、陳毅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丘東平和籌委會成員為學校校址、辦學方針、學科設置、招生名額以及師資和干部配備等事情忙碌。1941年2月8日,華中魯藝正式成立。劉少奇兼任院長,丘東平擔任教導主任,并以丘東平為主,由何士德、陳島、孟波、莫樸、劉保羅等6人組成院務委員會負責學院的日常行政、教學工作的領導。
由于劉少奇工作繁忙,丘東平以教導主任身份代表院長劉少奇實際主持全院工作。并且,他還兼任文學課教授。他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給同學們講授小說創(chuàng)作。他從蘇聯(lián)十月革命前后的革命作家的英勇戰(zhàn)斗事跡講起,告訴學生文學創(chuàng)作不像機器生產那樣,僅僅掌握一定的技術是不夠的,而是要使自己像糧食作物一樣,扎根于泥土面向太陽生長,吮吸大地的營養(yǎng),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作為實際主持華中魯藝工作的人,丘東平常常想的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有領導者的影響。所以,他愛革命,愛人民,愛師生。面對危險,他也更加英勇無畏。有一天,丘東平和幾個同志在小鎮(zhèn)的一家茶館喝茶,天空突然想起了飛機的轟鳴聲,周圍的人一邊呼喊一邊快速躲藏??墒撬麉s神色自若繼續(xù)喝茶。戰(zhàn)友拉著他的胳膊往外走,丘東平推掉別人的手,嚴正地說:“別驚慌,我們是新四軍,是革命軍人,我們驚慌失措,老百姓對新四軍會是什么印象?”
1941年4月17日,蘇北文藝界協(xié)會在鹽城成立,丘東平當選為理事。工作任務顯然比以前繁重很多,但是他始終在創(chuàng)作,他希望寫好抗戰(zhàn)題材,拿出無愧于風雷激蕩時代的作品,他一直沒忘記自己作為拿筆的戰(zhàn)士的職責。根據前期在茅山抗日根據地的生活和戰(zhàn)斗經歷,他開始緊張地搜集材料,整理和構思長篇小說《茅山下》,并于1941年7月初步完成這部長篇小說的前五章。
然而,1941年夏,1萬余名日偽軍對鹽城地區(qū)進行大“掃蕩”。7月23日下午,丘東平奉命率200余名華中魯藝師生轉移,當晚他們通過敵人的封鎖線后,來到北秦莊一座廟中宿營。24日凌晨,師生一行遭敵軍襲擊。丘東平迅速帶領幾名戰(zhàn)斗人員守住一座小橋,掩護大家撤退,卻不幸在戰(zhàn)斗中犧牲,年僅31歲。人們在收殮丘東平遺體時發(fā)現,他的挎包里裝著《茅山下》小說手稿,但已浸透了鮮血。
丘東平犧牲后,新四軍領導人劉少奇、陳毅和廣大群眾無不悲痛萬分。陳毅在《革命烈士紀念文集》中寫道:“丘東平、許晴同志等,……年事青青,前途詎可限量,而一朝殉國隕身,人才之損失,何能彌補,言念及此,傷痛曷極!”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及全國各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報刊,均登載作家丘東平殉國的消息。
在他的未完成的作品《茅山下》序詩中,丘東平說:“莫回顧你腳邊的黑影,請?zhí)ь^望你前面的朝霞;誰愛自由,誰就要付出血的代價。”仿佛是他凄美的絕唱,亦是他一生的寫照。丘東平一生輾轉于戰(zhàn)斗之中,最終用他的血寫下了作為作家、作為戰(zhàn)士的英雄詩篇。
(責任編輯:時攀)